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70728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马克思基本理论原理 1 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答案:B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答案:D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A4.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

2、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案:A5.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A.持续性和顺序性 B.广延性和伸张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答案:A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答案:D7.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答案:B8.

3、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分析和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 D.总结和概括答案:A认识,包括两种。一种是感性认识,而另一种是理性认识。在人们的印象中,那种性情中人往往都是比较偏重于凭借感性来认识周边的人和事,比如学艺术的或是学文出身的人士。而理性认识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注重推理,比如学工科的那些人。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比较强。感性认识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也就是说三种形式:一是感觉。也就是人对事物的最初步的认识,这种认识只是一种感官上的,一般只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面或个别属性上。二是知觉。对感觉认识来讲,知觉又更进了一步,其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特征的综合反映。第三是表象。表象是头脑对以前

4、的东西存在的一种再现和重新组合。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这是因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10.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发展的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有用的就是真理答案:C11.生产关

5、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答案:B经济关系。是人与人在劳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1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答案:C13.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答案:B14.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

6、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共财产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答案:D15.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答案: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存在于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是个永恒的范畴。 16.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A.生存资料 B.生产资料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教育培训费用答案:B17.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答案:D18.资本有机构成的

7、提高一般是以( )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C.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D.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答案: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这有两个途径;一是资本积聚,二是资本集中。19.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答案:B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20.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 )A.支付的工资 B.原材料费用C.固定资本折旧 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答案:D2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

8、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答案:B22.股票价格(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 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D.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答案:B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答案:C24.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答案:D25.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9、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产业资本国际化C.借贷资本国际化 D.货币资本国际化答案:A26.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答案:A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C.斯大林 D.毛泽东答案:B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制度 B.个人负责制度C.群众监督制度 D.民主集中制答案:D29.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

10、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答案:B3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答案: B CD32.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电闪雷鸣

11、,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答案:ABD33.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C.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D.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答案:ACD34.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答案:ABCD35.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答案:BD36.下列各项属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表现的有( )A

1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答案:ABCD3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答案:CD3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答案:ACD39.资本主义国家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手段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最低准备金率 D.浮动利率答案:ABC4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 D.自发的群众运

13、动中答案:AB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41.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答案(1)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2) 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的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42.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3.简要说明“人的

14、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我们知道,科学早已经证明,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使人和猿区别开来的呢?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气候变冷,森林大大减少,这就使类人猿不能象以前那样靠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和条件生活了。地理环境的变化迫使类人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显然不是人的本质。类人猿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界不能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而要战胜自然界,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单靠个体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这种结成一定关系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就

15、是劳动。由此可知,正是由于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类人猿才变成人,人才和猿区别开来。劳动是人的活动,劳动把人和猿区别开来,但不是人的本质。决定劳动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一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说,人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劳动,也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们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怎样劳动创造,人们也就怎样存在和发展。我们还知道,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目的意识性。人的目的意识性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人的目的意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