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5487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张 弘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 5 期)摘摘 要:要:在全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也得到了 快速发展,但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仍然很大,必须加快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为此,民族地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要以就业 为导向,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把加强高职院校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科学发展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和科学文化水平提

2、高 的重要使命。高技能人才是技能型人才队伍金字塔结构的 “塔尖”,是促进和带动初、中 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 “龙头”,因而它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处于 “核心”地 位。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高职教育 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民族地区与全 国的差距仍然很大。从全国首批入选示范性建设项目的 2 所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 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 (见表 1)。这种发展状态很不合理,应当加以改变。目前,在 新疆企业的

3、职工队伍中,高级工以上的技术技能人员仅占 4.4%, 分别比全国的 21%、发达国家的 45%低 16.6 和 40.6 个百分点。随着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石油、化 工、电子、电力煤炭、采矿、冶炼、制造、纺织、食品等方面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 俱增。今后 5 年,新疆需要上百万各类技术工人,而目前培养的人数却远远满足不了新疆经 济大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已经成为 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实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好又 快地发展、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实

4、现的重大课题。表表 1:首批:首批 28 所入选示范性建设项目高职院校区域分布情况所入选示范性建设项目高职院校区域分布情况地区东部中部西部(民族地区)合计数量(所)138728比例(%)462925100资料来源:欧阳育良、戴春桃,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意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意 义义 1、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人力资源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而技能型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

5、高企 业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英国许多城 市早在 19 世纪 20 年代就陆续办起了机械工人学院,专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目前英国继 续教育机构每年约有 400 万人参加培训。 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世界,其庞大的高素质 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功不可没。德国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的学制应不少于 2 年。据最新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为 20.6%,而将近 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 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 ” 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大力发展高等职 业技术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腾飞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

6、重 要法宝。因此,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抓产业的优化升级,就是抓综合竞争 力的提升。 2、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就业最有效的现实途径。 就业是关系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大事。近年来,由于受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 矛盾的影响,民族地区中城镇的就业压力有所加大,新增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 题相互交织。据预测,到 2010 年,新疆劳动力总量将达到 1620 万人,其中新增劳动力供给 270 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只有近 200 万个,动态缺口约 70 万左右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 别是结构性就业的矛盾十分突出。就业难的关键是劳动力缺乏就业技能、特别是缺乏高

7、技 能和复合技能,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既要立足于开发就业 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着眼于研究职业教育以及就业上下游有效衔接的问题,更要 切实解决好劳动力技能素质与岗位匹配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加 快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形成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 分涌流的新局面”,才能为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高技能人才。因此, 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必须立足于 “以人为本”, 把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 工作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经济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 “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8、”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转变;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根本 要求,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实现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 的有机统一;必须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切实扭转重视普通教育、学 历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开发岗位与提升素质并举的 新局面;必须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素质教育的观念,牢固树立抓高等职 业技术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稳定、抓产业结构调整的观念,牢固树立抓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的观念;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大职教、大培训的 思想,建立健全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技

9、术教育来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 能,从而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3、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民族地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是教育和劳动保障工作的战略任务,关系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民族地区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依靠成千上万的高素 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队伍。而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技术 教育的发展,就必须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来带动人力资源素质的 全面提升,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而经济社会发展所依靠的技能型人才是无法靠引进 来解决的。因此,统筹发

10、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充足的技能型人才是民族地区各级政府 责无旁贷的重任。 民族地区必须把 “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牢固树立 “职业教育就是就 业教育”的理念,始终把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作为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要 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提升办学层次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要 创新发展体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劲的推动力。要 创新发展模式,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能力与水平。要坚持从民族地

11、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坚决 打破那些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僵化的隶属关系和条块分割、重复办学、分散 办学的格局与体制,着力淡化不同类型、不同主管部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的界限;坚持和完善 “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与规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 办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 养体系、培养制度和保障机制,以带动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梯次发展。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1、着力构建全覆盖的

12、大职教体系。 民族地区必须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 最重要的目标和功能。要认真落实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按 照 “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求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路,在 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搞好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树立大 职教、大培训的观念,创新职教理念、办学机制和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多元 化的大职教体系。要坚持把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对象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等 主体列入覆盖范围,面向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复转军人和 城镇其他人

13、员等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 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积极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主体的作用,广泛开 展群众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推进精品专业和民族地区特色专业、精品 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要坚持面向先进的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示范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使职业 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社会的需求保持同步。要鼓励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大胆进行办学模 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瞄准市场设专业,

14、盯着岗位设课程”,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大力 开展 “订单”式培养。要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 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为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 成学业创造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就业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创造条件。 2、积极优化整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 民族地区要尽力把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职业教育主体列入职业教育的政策覆 盖范围,充分发挥集约优势和集聚效应,努力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职教格局。在整 合现有职教资源的基础上,要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高等 职业技术院校。要突出示范

15、性职业院校的建设效应,进一步做大优质资源,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 力发展针对本地特色产业和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重点课程建设,重点 建设一批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示范专业和特色品牌专业要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核心,带 动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企事业单位培训中心和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四个轮子”一 齐转,以充分发挥 “四个轮子”的整体作用。要将职工培训纳入人才强企战略和企业发展 规划,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定期向职代会报告,接受主管部门的监 督。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健全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要逐 步建立有民族地区特色的 “名师带徒”制度

16、、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定期培训和技能考 核鉴定制度,以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苦练 “绝活”和 “绝艺” 。要大力推行 “双 证书”制度,积极开展 “劳动预备制”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初、高中分流 学生中全面实行 “2+1”或 “3+ ”职业技能培“训。要支持和指导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 校以及接受分流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全面推进和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要严格执行 “先培训、后就业” 、 “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3、加大 “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力度。 民族地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律的运行机制。在办学主体上,要努力形成公办、民办、企业法人等组织 合作办学的模式;在办学形式上,要努力形成公办、集团、股份制、公办高校二级学院、中外 合作、转制、校企办学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化,以 激活办学活力并满足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