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总复习改良版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65256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总复习改良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化总复习改良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化总复习改良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化总复习改良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化总复习改良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总复习改良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酶变构调节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变构调节就是指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 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意义:1 代谢终产物,反馈调节反应途中的酶,使代谢物不致生成过多;2 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 3 不同代谢途径相互调节;2 试述 tRNA 分子的二级结构. tRNA 分子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型结构.双螺旋区构成了叶柄,突环区好像是三叶草的三片小 双螺旋结构所占比例很高,tRNA 的二级结构十分稳定.三叶草型结构由氨基酸臂,二氢尿嘧啶 环,反密码环,额外环和 TC 环等五个部分组成.3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是指蛋白质在某些

2、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 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应用有 1 .DNA 的分离与提取: 利用蛋白 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敏感性不同,有选择地使之变性沉淀,可以 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2.用于医学的消毒灭菌.4 什么是核酸的变性?有哪些应用?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 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 DNA 双螺旋结构松散, 成为单链的现象.实际应用有 PCR 体外扩增技术,DNA 分子杂交,紫外线灭菌等.5 蛋白质变性与 DNA 变性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两者一级结构不被破坏:变性后,功能皆发生改变:变性后

3、,两者皆可以复性. 不同点:被破坏的高级结构不同:变性的诱因不同:6 简述亲和层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基本原理:是把待纯化的某一蛋白质的特异配体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共价的连接到像琼脂糖 凝胶一类的载体表面的功能基上.亲和层析最先用于酶的纯化并从中得到发展,但现在已广泛 的用于核苷酸 核酸 免疫球蛋白 膜受体 细胞器甚至完整的细胞的纯化.7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其空间构象和功能也相似.例如,不同种属的生物体分出来的同一功能的 蛋白质其结构只有极少的差别.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中,参与功能活性部位的残基,如果发生 突变 ,则该蛋白质的功能也会受到明显影响.例如,血红蛋

4、白 -亚基的第六位氨基酸谷氨酸突 变为缬氨酸,其结构发生了差错,导致红细胞变成镰刀状而极易破裂,产生贫血.8 简述脂类的生物学功能9 简述生物催化剂与非生物催化剂的异同 相同点:都能显著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都不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 不同点:1 生物催化剂易失活.2 生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3 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专 一性 4 生物催化剂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5 生物催化剂本质一般为蛋白质.10 何为呼吸电子传递链?细胞质中产生的 NADH 进入呼吸链有哪两种途径,二者产生的 ATP 数有何不同? 电子从 NADH 到 O2 的传递所经过的途径称为呼吸电子传递链.有 NADH 呼吸链:复合

5、体 I- 复合体 III-复合体 IV 和琥珀酸呼吸链: 复合体 II-复合体 III-复合体 IV.(二者产 生的 ATP 非常不同.)11 何为呼吸链?简述其实验依据 电子从 NADH 到 O2 的传递所经过的途径称为呼吸链.12 酶分为哪六大类,在糖酵解途径中包括哪些酶类,各举一例说明. 共有氧化还原酶类 裂合酶类 水解酶类 转移酶类 异构酶类 连接酶类等六大类.糖酵解途 径中包括转移酶,例如: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为丙酮酸.异构酶,例如:磷酸葡萄糖 异构酶催化葡萄糖-6-磷酸变成果糖-6-磷酸 . 氧化还原酶,例如: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二羟 丙酮磷酸变成 1,3-二磷酸甘油酸.

6、 13 简述糖酵解途径与糖异生作用的酶促催化反应的异同 同:两者都属于糖代谢;有些阶段的酶例如:1,6-二磷酸果糖酶 1 等是相同的。 异:两种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同:糖酵解的反应物为葡萄糖,产物为乳酸 ;糖异生的 反应物为乳酸,甘油等,产物为葡萄糖 。反映的历程不同:两者反应产生的中间产物不尽 相同;反应过程中两个途径催化反应酶不完全相同。糖酵解产生 ATP,糖异生消耗 ATP。14 证明细胞中丙酮酸-乙酰 COA 的反应存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 15 简述氨基酸合成前体来源 16 简述乙醛酸循环与 TCA 循环联系与区别 17 脂肪酸氧化与其合成的异同18 评述酶作用机理的两种主要假说:怎

7、样理解酶的立体结构专一性 最初是钥匙与锁的假说,即酶的构型与底物的构型在结合时必须吻合的很好,才能结合 , 进行催化。第二种是诱导契合学说 ,即底物在与酶结合时会诱导酶的构型朝着有利于底物 结合的构型变化,从而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催化反应进行。酶的立体异构专一性指酶仅仅对 某一构型的某底物有催化作用。它说明诱导契合学说中,酶构型的诱变程度很小,很大程 度上酶与底物的结合还是需要好的吻合才能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19 比较真核与原核 MRNA 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分子结构完全相同 不同点: (1)原核生物 mRNA 常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真核生物 mRNA 一般以单顺反 子的形式存在。 (2)原核生

8、物 mRNA 的转录与翻译一般是偶联的,真核生物转录的 mRNA 前体则需经转 录后加工,加工为成熟的 mRNA 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信息体后才开始工作。 (3)原核生物 mRNA 半寿期很短,一般为几分钟。真核生物 mRNA 的半寿期较长,有的 可达数日。 (4)原核与真核生物 mRNA 的结构特点也不同。真核生物 mRNA 由 5端帽子结构、5端 不翻译区、翻译区、3端不翻译区和 3端聚腺苷酸尾巴组成,原核生物 mRNA 无 5端帽 子结构和 3端聚腺苷酸尾巴。20 怎样理解生命的化学一致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1 简述双脱氧末端终止直读法测定 DNA 一级结构的原理与基本步奏22 酶分为哪六

9、大类,简述其催化反应的主要特点. 氧化还原酶类 裂合酶 水解酶 转移酶 异构酶 连接酶23 简述 E.coliDNA 聚合的基本特性及其在 DNA 一级结构测定中的作用. 24 解释构成生物多样性的化学基础 25 限制性酶分为哪几大类,简述其基本的作用特点 26 简述维系生物大分子的的主要作用力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27 简述氨基酸骨架进入 TCA 循环的途径 丙酮酸族如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通过代谢转变为丙酮酸,而进入 TCA 循环。谷氨酸 族如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等通过代谢转化为 -酮戊二酸而进入 TCA 循环。 天冬氨酸族如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苏氨酸 甲硫氨酸 赖氨酸等通过

10、代谢为草酰乙酸从而进 入 TCA 循环 。丝氨酸族如丝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等通过代谢为甘油酸-3-磷酸进而进入 TCA 循环。 28、 何为氧化磷酸化?试证明氧化电子传递与磷酸化相偶联 氧化磷酸化作用指的是与生物氧化作用相伴而生的磷酸化作用,是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 的自由能,用以使 ADP 和无机磷酸 生成高能 ATP 的过程。生物氧化过程及代谢途径释放 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从 NAD+传递到 O2 过程。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质子 H+ 被传到线粒体膜外,膜内外形成质子梯度差,然后经 ATP 合成酶流回膜内,从而合成 ATP。即将氧化电子传递和磷酸化偶联起来。 29、简述 PPP 途

11、径产生的主要中间产物及其功能 PPP 即磷酸戊糖途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由葡萄糖-6-磷酸,这是一个糖酵解,氨基酸代谢 等几个代谢的中间产物,可将各个代谢途径联系起来的重要中间产物。还有甘油醛-3-磷酸, 也是 TCA 循环重要的中间产物。还有核糖-5-磷酸,可进一步在体内合成核苷酸,脱氧核 苷,及其衍生物 ATP,DNA+等。 30、 简述奇数 C 的脂肪酸代谢步奏及其偶数 C 脂肪酸氧化途径的异同 奇数碳原子的的脂肪酸代谢开始也会进行 B 氧化,但会余下一个碳生成了丙酰 COA 丙酰 COA 在丙酰 COA 羧化酶及 B12 和生物系的辅助因子帮助下生成丁烯酰 COA,然后通过异 构由顺势成

12、为反式,然后转变为乙酰 COA,从而进入 TCA。 而偶数碳原子的 B 氧化途径仅经氧化,水合,氧化,裂解就全部变为了乙酰 COA。两个途 径的开始都需活化,即丙酰 COA 和脂酰 COA 都需活化,两者都是高度的放能过程。 31、 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基本步奏 32、简述胰高血糖素引起血糖增高的机制。 经肝细胞膜受体激活依赖 caAMP 的蛋白激酶,从而抑制糖原合酶和激活磷酸化酶,迅 速使肝糖分解,血糖升高;通过抑制 6-磷酸果糖激酶-2,激活果糖二磷酸-2,从而减少 2,6-二磷酸果糖的合成;于是糖酵解被抑制,糖异生则加速;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 基酶的合成,抑制肝 L 型丙酮酸激酶,加速肝摄取血中的氨基酸,从而增强糖异生;通 过激活脂肪组织内激素敏感性脂肪,加速脂肪运动,从而间接升高血糖水平。三个晚上也就整理出来这么多,有些题没答全,还要自己注意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