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58700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摘 要 以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师生互动行为 三个方面进行个案教学分析研究,同时采用学生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 基本描述新课程语文教育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师生互动行为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语文教学对实施课堂教学行为改革的历史要求 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是对原有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层次的冲击。在教育第一线,对新的课程 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适应、

2、积极调整的过程正是改革的外在表现,其中课堂教学行为的改革则 是教育领域改革最具有行动意义的改革。从语文学科角度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改革是改善当 前学生语文学习低迷状态的直接途径。课堂教学行为改革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客观要求。 2.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专题的研究现状 20 世纪中期,课堂教学行为才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对象。国外的研究中最早见于克瑞兹 (kratz)1986 年的研究。从探讨教师人格与特征的间接研究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 研究,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效能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没有 形成一套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显著的方法,已经有研

3、究者(傅道春)开始采用类似人类学的方法对课堂 实录进行研究。但是国内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不足是把课堂教学行为等同于教师行为,或者从教育 心理学角度对学生行为进行心理现象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都未能把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研究的一个方 面,也未能把教师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有效结合来作整体性的研究。 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应 该把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师生的互动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开展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师生互动行 为三个方面进行个案教学分析研究,同时采用学生访谈质性研究方法。教学个

4、案主要选自广东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和选修系列课程。试图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 基本描述新课程语文教育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措施。 具体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观察法、整体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 2.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意义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富有变化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的研究对象。对它的研究 既要重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要产生的多变性,又要重视在一定的范围、在一定的情景中所形成的一些规 律性特征。这规律性存在正是研究的意义所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便发现一些合理有效的措 施和方法,从而通过干预和控

5、制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课堂教学行为本该是一个整体性、综合 性的复杂对象,本研究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师生交互行为三个层面切入是为了更清晰的找 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三个角度的研究不是研究目的而是研究方式。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观上,质的研究主张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具有主动的“意向性” ,教学内容 不是事先安排的固定经验和材料,而是师生在沟通和相互影响中的意义交流 。与定量研究不同,质性研 究更重视研究对象的个体性,通过倾听的方式,采集最原生态、最个性化的资料,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的特征。本研究中通过学生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及表现,进一步分析潜在的学习理念和存在问题

6、。一、教师教学行为 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一直以来成为研究者重视的一个方面,在“传授知识”的课程功能理念的指 导下,教师的知识传授功能被过度的夸大,具体表现在教学行为特征是“一言堂” 、 “话语霸权” 、 “强制 灌输型”教育。在现代课程理念中,建构主义强调认识主体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特性和社会2性。因此, “获得知识”代替了过去“传授知识”的课程功能理念,同时对课堂教师行为提出了改革要求。 目前较为典型、成熟的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有:情景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致力于营造一种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 愉悦的课堂教学。下面我

7、们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类型、内容以及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图 1:教师行为分析 图 1 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分为导入、讲授、小组讨论、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几个环节。较之 传统教学,过去讲授行为的主导性和核心性地位彻底改变了,这是新课程以来改革的鲜明表现;从这几 个教学环节的开展流程来看,改变了过去一问一答的简单交互或者答案呈现,而是通过提炼、深入、再 次引导、重新概括等环节开展深入的学习和建构意义的学习。在新课程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 上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仅积极开拓进取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从几个典型角度来分析教师在课 堂教学行为上的得失。 第一,提问行为。当整个课堂被大大小

8、小各个层面的问题笼罩的时候,我们质疑问题的真正价值; 当每个学生都能毫无困难地回答每个问题的时候,该问题的质量值得质疑;当每个学生都毫无能力回答 大部分提问的时候,这些问题的设计同样遭到质疑。提问的意义在于能促进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有价值有 意义的思考,或者思维训练或者情感体验或者分享体会等等。因此,我们反思:教师的提问是不是越多 越好?教师的提问是不是越难越好?那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提问? 表 1:标题角度的问题设计案例比较表 篇目 问题设计 参考答案 现代散文碗花糕 (王充闾) 问:为什么用“碗花糕”作题目,而不用“我敬重的人”或者“我 的嫂子”? 睹物思人,更增悲感;线索作用。 古文伶官传序

9、 (欧阳修) 问:这篇文章虽然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前面刚学过的 过秦论 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那么如果站在史论的角度给本文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 一个“论” ,大家看要怎样改好呢? 庄宗论 后唐论 兴亡论 盛衰论 见表 1 问题设计案例。这两个问题设计的共同点是标题角度,然而却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碗花糕 的问题设计使学生更明白文章线索的意义和作家情感上的深沉;伶官传序标题的替换则直接考察了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并概括主旨的能力,其中不同的回答还可以体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 庄宗论和 后唐论的回答是仿照六国论 ,达到基本水平但缺乏在此基础上的自我理解和创造;兴亡论

10、和 盛衰论的回答则无论是文章主题还是文眼扣题的角度都是相当恰当。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 候都展开了知识探索和意义建构的思维过程,这样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注意的问题设计选择的角度。 另外读写结合角度来看,标题的意义在于文眼价值,一个好的标题和一篇文章的生命息息相。在每次作 文教学中我们都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好题目是多么重要,然而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 和问题思考较之命题方法指导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第二,拓展引导行为。现在的语文课堂流行在原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学习。课堂拓 展引导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横向拓展、纵向深入、不同于专题性的“片段式”拓展延伸。比如,同一 个作

11、家的其他作品赏析;同一个主题其他选文的比较阅读;或者补充课外资料来研究某一个社会现象; 古典诗词的翻译现代诗文等等。贾平凹的秦腔入选粤教办现代散文选修系列。广东的学生对这类北 方文化特色的内容是陌生而又好奇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广东拥有的地方特色文化。因此,设计秦腔 拓展学习为“粤剧是广东地方戏,请同学们透过粤剧研究广东这块土地上的民情风俗。 ”这类拓展学习对 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文化认同都具有情感认同价值和生命体验价值。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突现 “景”与“情”的融合。 春江花月夜里“皎皎空中孤月轮”中的“孤”字便是诗人从写景转为思考宇 宙和人生的标志,而“不知江月待何人”中的“待”便自然地将话

12、题转为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通过 综合感知,让学生明确这些过渡性词语使得诗歌的过渡不着痕迹、天衣无缝,其中的原因就是这些词语 具有集“景语”与“情语”于一身的特殊功能。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经常运用这种“片断式”的拓展 学习,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拓展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提取原来的知识储备, 融入新的学习内容,并形成专题性的知识归纳。这也正是建构主义理论说积极倡导的学生自主获取知识3有意义的实践探索。 第三,时间管理行为。心理学研究里面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原理。所谓“首因效应” ,就是指对 最先接触的东西比较容易给以关注,很容易记住。所谓“近因效应” ,就是最后接触的那些东西

13、比较容易 获得和保持。那么一节课的中间时间段是学生最没有学习状态的时候,因为受到前面和后面的双方的抑 制,无论是上课注意力的保持,主动参与投入的维持状况都不是最好的。然而这个心理规律并没有得到 大部分老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安排中往往违背了这个规律。比如,一开始上课就是批评不交作业的学 生;到了最后的环节往往是布置作业。这都是浪费宝贵学习时间段表现。 因此,要妥善利用心理学研究 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合理发挥时间优势和规避时间劣势。特别是中间时段学生学习的低沉期,教师 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说小组讨论,小练习,插入一个幽默故事,补充一 个课外文学知识等等,帮助学生度过这个

14、学习的低沉期,从而向课堂 40 分钟要效率。因此,在课堂的时 间管理上,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和高效学习。 第四,情感投入行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大大提高了对教师情感投入的要求。换句话说, 一堂课上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获得生命 的体验,获得情绪情感体验,获得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试问一个教师都不喜欢和 不投入思考的文本,如何让学生喜欢?如何让学生学习到真知灼见?遗憾的是,我们教师还是把握住语 文课堂时展现个人人格魅力的一个舞台,失去了许多很好的契机,没有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五、反馈行为。课堂上,对学生

15、的发言、合作参与、讨论表现等要正面作出反馈。教师在课堂上 的反馈评价行为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火花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窗课堂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提出你们最想问的问题,然后把写着题目的纸交上来。其他同学专心听,并且用你的 心去体会一下钱钟书先生的智慧,你觉得他为什么为这样写呢?(投影:走进作家。如果我是钱钟书, 我这样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写?) 生 1:我想问的是 65 页倒数第三行“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西 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黑暗罪恶的世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师:这个问题涉及具体语句的理解。 师:大

16、家的问题已经从词句的理解更进一步,问道了文章深层意蕴和结构上。 生 6:我想问的是:文中说:“门和窗有着不同的意义” ,那么他们不同的意义分别指的是什么? 师:好!这个问题问得很关键!对于我们理解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 7:我想问,作品开始写具体的窗,后来又写到眼睛,这有什么作用?全文最终想表达什么? 师:这个问题已经深入到文章的主旨了。 窗的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到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回答相应地给以反馈,逐渐引导学生的思维 从个别字词句的理解提升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由浅入深,由次到主,一层层一步步走入文章的内在核 心,这是教师正面评价行为的积极作用。课堂上,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提问或者质疑作出反馈也是一个 重要方面,这也是抓住教学契机的好时机,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完善知识结构。教师的反馈评价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强对自我认可的自信心,良性地循环可以营造更融洽的课堂教学气 氛。然而,目前还有一些老师吝啬自己赏识、认可、表扬、肯定、鼓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