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58510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http:/ 年 1 月 29 日發佈日期:2010 年 1 月 30 日頁碼:1/13读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与张光远先生商榷与张光远先生商榷 (首发)(首发)李洪财李洪财 厦门大学历史系厦门大学历史系中文摘要:新出土材料一直被文史学界重视,重要的新出土材料关系到学科最新变化。 近年来大辛庄甲骨、里耶秦简等新出土材料,对整个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文字 的发展史上更具重大意义。本文就以新出土材料为主要依据与台湾张光远先生商榷关于先 秦文字演变的诸问题。关键词:甲骨文 金文 正体 简体 文字产生2009 年 9 月, 中国书法转载了

2、张光远先生的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 文为简体字说一文,愚对书法与古文字颇感兴趣,拜读张先生雅作后,略有 疑问,付诸文字,向张先生和诸位有道请教。 张光远先生是台湾古文字研究领域的前辈,注重两岸的学术交流,多次来 大陆讲学,今年 9 月初张先生再次来到泉州讲学。此前 2008 年在泉州师院讲学 时,曾鼓励学生,不要迷信权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愚乃门外素人,自知 班门弄斧,但看了张先生的鼓励,不揣鄙陋,略陈己见,不妥处张先生见谅。一、关于甲骨文与金文关系、时间先后和汉字产生时间问题一、关于甲骨文与金文关系、时间先后和汉字产生时间问题 张先生文中说:“大多数学者就特别重视“甲骨文” ,因而大力推尊“

3、甲骨 文”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并对商朝铜器上的文字,认为与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 (影响所及,有一九九二年国立编译馆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课本中国 文化史第七版之课文为证) ,这也等于说是以甲骨文为主,金文为副,甲骨文 在先,金文居后,于是不论国内国际,就都人云亦云,积非成是,一直造成牢 不可破的错误观念。 ”1后文又说北大高明先生认为金文上承甲骨文,不知道以 何为依据?(我曾专门用电话向高明教授请教过此问题,确认绝无此说)张先 生此处意思是说,大多数学者认为甲骨文在前,金文居后,两者“一脉相承” , 这是错误的。张先生言外之意,主张金文在前,甲骨文居后,这在张先生 2008 年 11 月泉州师院

4、的讲座中也提出同样的主张。并在该文中说汉字有七八千年的 历史,此说在其文早商的文字陶文篇2中,通过出土陶器上的几十个符 号,以认出的 43 个字,来证明陶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与金文“一脉相承” ,此说法欠严谨,在古文字学领域,尚未见过有 此种未加限定的说法。可能在一些初级的读物和书法简介中有此种错误。如果 以出土材料的数量而言,最早具有成熟文字意义的是甲骨文,之后是西周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是“一脉”关系,都是同一种文字的不同表现形式,但未见有单 纯论述未加时间界定的“相承”关系。如果有,也应该是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 文的相承关系,加上时间界限。就现在所见的出土资料横向来看,甲骨文、金復

5、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http:/ 年 1 月 29 日發佈日期:2010 年 1 月 30 日頁碼:2/13文、陶文,三者应同时存在。就出土时间而言,陶文出现时间早于甲骨文和金 文,依此看来,也许前两者都同时“相承”于陶文(这里仅仅是就时间先后而 言的推断,也许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当然这又涉及到陶文是否算是真正的文字 问题。张先生在其早商的文字陶文篇中是主张陶文属于真正文字。对 这个问题,也有学者论述,例如仰韶文化陶器上的陶文,于省吾对此评论说: 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考古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 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仰韶文化距今得有六千年之久,那

6、么,我国开始有文字 的时期也就有了六千多年之久,这是可以推断的。3这里,于省吾没有很肯定说 陶文就是真正文字,而是有余地的说是“简单文字” ,并对文字产生时间用“推 断”一词。我个人同意于省吾的看法,但我觉得应该更保守些。我认为这些 “简单文字”还处萌芽状态,与真正的文字还有距离。张先生在其早商的文 字陶文篇中,所举符号基本是单字出现,其推断证据主要是依据字形, 并没有证据说明这些符号有确定的音义,还不能确定这些符号是真正意义的文 字。4(所举部分符号见图一)张先生依此来证明汉字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不免 过于臆断。再如河北省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中,也出现一些刻在陶器上的文字, 与后来的甲骨文、金文

7、很相近,但裘锡圭认为这种陶文因为资料少而且零碎, 无法反映汉字当时的水平。5晚生赞同裘先生的这种说法,陶文还暂时不能作为 讨论汉字起源和汉字传承的材料。文字的发展是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材料不 足的古文字阶段,不应该用单一的“相承”关系来解释文字的发展变化。毕竟 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出土资料相对有限。 尚书多士所载:“惟殷先人,有册 有典。 ”其典、册为何呢?甲骨文、金文、陶文,这些材料与当时日常书写所用 材料和文字,是不是一样呢?在没有新的考古材料前谁都难下结论。我们只能 通过已有材料分析推断。把过去对“典” 、 “册”像手持竹简的字形分析,加上 可证明商代有毛笔书写的考古资料,6综合来看,前面所

8、谈三种材料和文字,都 没有毛笔写在木牍竹简上的文字和材料,方便通行,而且材料容易获得7。只是竹简在地下不如甲骨与铜器易存留。依此,我们还可以有这样的推断,就是甲 骨文与金文同时“相承”于现在还未见到的商代简书(注意这仅仅是推断而已) 。 所以,在没有充足的证据时,最好暂时不要单纯界定甲骨文、金文的时间先后。 两者应该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非说一脉相承也应该是商代甲骨文 与西周金文有相承的关系。 二、殷商甲骨文不仅仅限于殷王都,都城以外也有商甲骨文二、殷商甲骨文不仅仅限于殷王都,都城以外也有商甲骨文 张先生文中说:“其实,殷商甲骨文只限于商代晚期属于王宫宗庙内独有 的占卜刻字,论年代,它

9、有上限,论分布,它不出殷王都城一地,。 ” 这里张先生说甲骨文不出商都一城,这在其文早商的金文爵、觚之铭 中,也提出了这个看法。8愚意非也。甲骨文在其它地方也有发现。如 1953 年 和 1954 年在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的一处商代中期遗址中发现两片有字甲骨。其 中一片为牛肋骨,刻有十个字,另外一片只有一个字。91977 年岐山县凤雏村 周原遗址中发现近三百片刻有卜辞甲骨,其中 H11:1(彝文武帝乙)、 H11:68(伐属) 、H11:110(征巢)等刻辞都似在晚商时代。102003 年济南市 历城区王舍人镇的大辛庄遗址中,发现了 4 片商代甲骨刻辞,其中一版龟腹甲 上刻有 34 字(见图片二

10、) ,内容涉及“御祭”、 “温祭”和“徙”等。该甲骨刻辞与安 阳殷墟出土卜辞类似,年代不晚于殷墟三期。11至于“它有上限” ,这里需要强 调的是,这个“上限”只是我们至今所见的出土资料中的上限,并不能说甲骨 文有上限。历史断代要靠充足的文献材料,文字的断代同样需要充分材料,随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http:/ 年 1 月 29 日發佈日期:2010 年 1 月 30 日頁碼:3/13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原有的历史将重新改写。所以,这种祭祀占卜的甲骨文 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很难确定的。我们能见到的是商甲骨文,但也许还会有夏 代甲骨文。 三、关于早商金文与族徽三、关于早商金

11、文与族徽 关于早商的金文,张先生将其所见的 11 个早商金文,与 11 个铭文的不同 阶段的字形进行列表对比。就列表所见的 11 个字而言,如果严格地讲,我认为 只有列表中的三个正规文字算是真正文字。而且,这些文字多以单字或非成文 的方式出现,那么,这些单字还不能确定就是真正文字,只能说是族徽符号或 族徽文字。现今所见的商代铭文中,即使在长铭文中,也常出现族徽符号,如 肄簋器铭12、 六祀邲其卣盖铭13、 戍鼎器铭14等。到周代以后这种 族徽标识就渐渐变少了。但古人对族名和其标志的保守态度使这种族徽一直存 在很长时间。这在现今汉字中也可以窥其遗留,如一些姓氏,冼、覃、单、查、 曾等姓,其特殊读

12、音只出现在姓氏中,最好的解释就是这些字仍保留着古代族 群的原始读法。就是说,族徽也类似这些保存着古音的字,它们的形体也相对 保留着原始状态,所以,到了商代晚期和西周时出现的族名仍然很象形。不可 否认,族徽与汉字原始形态的联系,但这种象形极高的族徽文字能否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文字,则需要谨慎对待。并且,既然族徽有特殊用途,也必须特殊对 待。最好不要将其与汉字的发展建立必然联系,在没有充分证据说明它们与汉 字有必然联系前,它只能作为参考。究竟商代早期金文发展的真实情况怎样, 还有待于将来更新的考古资料来证明。所以,张先生以 11 个商代早期金文,且 又多是族徽文字的金文,来“证明商代金文在中国文字史

13、上应该占有的地位” , 恐怕得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结果。 四、关于族徽的通行与通用四、关于族徽的通行与通用 接着,张先生文中说:“晚商的奇形怪状的族徽,保守地说也有五百个单 字,加上叙事用的正规的文字,总数可能不到一千字,但它们出土散布在各地, 足见晚商金文的普遍性,这也证明它们就是晚商的通行文字。 ”后文又举例说: “商代金文涂实及肥笔的象形写法,绝非装饰的美术作用,而是全仗毛笔书法 所作的象形表现。所以,商代金文实际就是商代通行的毛笔字,也应该是当时 社会通行的正体文字。 ”张先生这里说族徽就是商代“通行的毛笔字” ,在后文 张先生也表明这种族徽就是当时毛笔字的再现,是商代文字的代表,反映当

14、时 文字的真实面貌。这里有些看法晚生不太赞同。我认为这里对早商金文应该强 调“通行而未必是当时通用” 。并且,平时通用的毛笔字不应该是族徽这种样子。首先,文字的通行与通用有差别。 “通行”更多是从法制颁布而言的, “通 用”则是实际的反映。比如秦代李斯以小篆颁布天下,通行全国。但就现在所 见资料看,除了峄山刻石所见南唐徐铉翻刻的标准小篆外,似乎李斯颁布 的通行小篆很少见到。即使是当时权量、诏版上留下的小篆也和标准小篆的结 体及用笔有较大区别。实际上,秦代真正在官方和民间通用的文字是介于篆隶 之间的一种文字,我们称其为“古隶” (或称秦隶) 。2002 年,湖南里耶出土了 以秦隶书写的 3 万多

15、枚竹简,后经研究考证,这些简主要是秦代迁陵县城的官 署档案。15根据其简文中出现的“廿五年”至“卅七年”和“二世元年” 、 “二 世二年”的纪年来看,这些简的存世时间应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的遗物,跨越一 个朝代,但是却没有见到一个小篆书写的文字。 (见图片三)而在其遗址旁还出 土两枚家书内容的木牍,其文字也是用秦隶书写。可见,所谓通行的小篆只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http:/ 年 1 月 29 日發佈日期:2010 年 1 月 30 日頁碼:4/13国家规定正式字体,而在实际生活应用中还是以方便易写的秦隶为通用文字。 再如两汉时的隶书碑刻与毛笔书写的汉简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别,也是这个道理。 毛笔书写出来的文字和铸造而成的金文、刀刻出的甲骨文、石碑等文字,总会 存在差别。特别是在古文字阶段这种差别可能会更明显。后来的今文字阶段, 人们的书写开始有自觉统一的审美追求后,这种差别可能会逐渐变小。所以, 金文可能是商代通行的文字,但不一定就是当时通用的毛笔字,它也无法反应 当时毛笔字的真实面貌。况且,没有实物证明,早商金文就是毛笔书写后再铸 成的,而甲骨文骨版上留下的朱砂和书而未刻的甲骨可以证明,甲骨文是毛笔 写后契刻而成的。16所以,甲骨文比较能反映当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