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68839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313 课课 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北京市三帆中学实习生:付鑫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13 课。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推恩令”以及加强经济和 军事方面的措施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 历史功绩;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 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继续与巩固。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 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 论。 【教学重点】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内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

2、策措施。【教学难点】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 历史功绩为本科的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问答与讨论相结合,以多媒体设备为辅助的教学 方法。 【教学用具】人教版课本、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引言“秦王扫六合” ,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灭亡之后,我们迎 来了汉朝的大一统,所谓的大一统不仅是指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指中央加强对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统一领导而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那么,汉 朝为什么会出现大一统,又是如何实现大一统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内容。 (二)讲述新课 教师:汉朝又称两汉,即西汉和东汉的总称,

3、(提问)西汉和东汉分别是何时建 立、何时灭亡的? 学生:西汉有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于公元 9 年灭亡;东汉由汉光 武帝刘秀于公元 25 年建立,于公元 220 年灭亡。 (PPT 显示) 1文景之治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这节课的第一个主要的内容:文景之治。很明显,这其中 说的两位皇帝是汉文帝和汉景帝(同学们齐声回答)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是 我国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教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关于西汉初的这样几句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PPT 显示)

4、 (“人相食”指的是人们之间互相残杀,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醇驷”: 指的是品种纯正的四匹马所驾的车) 如果大家不是很理解我们再来看课本中第一段的前两句话。 思考: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内容解读: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争造成的。 (秦亡最主要就是在于它的“暴”,暴政,第十一课所说的“伐无道,诛暴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汉初之所以 出现“文景之治”,“汉武盛世”也正因为它的“仁” ,仁政) 教师:针对国家现状,汉朝的统治者只有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社 会秩序,巩固政权。正如课本中所说的,汉高祖及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 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引导学生在

5、课本上找出这几点措施)即轻 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 (PPT 显示)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 百官关心农桑;帝王修建陵墓要求从简;以德行来教化百姓。 ) 教师:秦始皇在位期间,耗巨资修建了阿房宫、骊山陵,对比文帝要求修建陵 墓一切从简,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成由俭, 败由奢”的道理。 ) 教师:说到文帝,他在位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是废除肉刑,改革刑制。这一刑制 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 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大家知道“缇萦救父”的故事吗?(解读:文帝十三年

6、(前 167 年) ,齐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应当受刑。汉代的肉刑主要由黥刑(脸 上刺字) 、劓刑(割去鼻子)和斩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 。淳于公因为做过 官,所以要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公幼女缇萦非常悲痛,便随父到长安,上 书文帝,说:“臣妾愿意入官府为奴婢,来抵赎父罪。 ”文帝怜悯她的一片孝心, 下令赦免了淳于公的肉刑,令其携女归家,并且下诏废除肉刑,改革刑制。 )我 们从中也可以知道,汉文帝为人宽容平和,不仅如此,文帝还十分孝顺,文帝 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可见他深具孝心。 教师: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不知 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美人天下这部电视剧,其

7、中讲的就是窦太后的故事。景 帝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从而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 ,又为 儿子汉武帝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2汉武帝的大一统 PPT 出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卷 15;“都鄙廪庾尽满, 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 (“鄙”指的是边远的地区;“廪”是米 仓;“庾”是露天的谷仓) 对比西汉初的悲惨局面,文景之治后的汉朝民富国强,这也就为汉武帝时期西 汉的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主人公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前 156 年-前 87 年) , 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刘彻是刘邦的重孙,

8、汉景帝刘启的第十 子,七岁时被册封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 141 年-前 87 年) 。 他开拓了汉朝最大的版图,功业辉煌。 (PPT 显示) 那汉武帝为什么要大一统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西汉前期的国家形势。 (PPT 显示汉初形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是有相当的 势力的,地方的诸侯一直在蠢蠢欲动,此外,汉代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再加 上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不安分,例如匈奴,这时候志向广大的汉武帝就希望改变 局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教师:提问: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具体的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引导 学生回答) 一是在政治上,主父偃的“推恩令”以及重视

9、人才。 解释:什么是“推恩令”?(形象的内容具体化)假设这个长方形为一个诸侯国的封地,那么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就如图中这样,这个原来完整的长方形 被分成若干份。 (PPT 显示)这样一来,诸侯国的势力随着封地的缩小而越来越 弱,从而达到了削弱封国势力的目的。 (补充:推恩令 vs 分封制:分封制只是把中央王室子弟分封到各地,不再进行 下一步的分封,而且有嫡长子继承制维持其宗室血脉的延续,所以分封的王国 实力被集中,容易形成割据势力。而推恩令,正是为了解决分封制造成的诸侯 国尾大不掉的问题。所以,推恩令是多级分封,权利分散,一旦第一代封主去 世后,第二代封主之间是没有隶属关系的,所以越分越小,诸

10、侯国问题就解决 了。) 重视人才:通过阅读课本中的一段话来了解。想一想,汉武帝任用了那些贤人? 比如说主父偃、董仲舒、桑弘羊、卫青和霍去病等(通过阅读、讨论,使学生 认识人才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思想文化上实现大一统。 先来看一段对话: 某日,在御书房中,汉武帝与某大臣正在商议国家大事。 汉武帝:爱卿,近来天下可太平? 大臣: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批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 下去,恐怕对国家不利。 汉武帝:爱卿说得有理啊。那么爱卿可否给朕出个主意,看看究竟该用什么思 想来统治才可永葆江山呢?是法家的、道家的、还是儒家的思想

11、呢?(PPT 显 示) 教师:(提问)从这段对话中大家了解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西汉初年,诸子百家思想活跃,一些言论有损中央的统治,所以我 们要统一思想。 引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 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 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PPT 显示)教师:围绕“你知道董仲舒这个人吗?汉武帝为何要强调传播这种文化?”来 进行讨论。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当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博览群书,

12、 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其中的一些思想有: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汉武帝时期,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等问题, 都要求要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需要,吸收了 大一统的思想,这是其根本原因。 ) 再围绕围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展开一个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大致有两种观点: A 只许儒家存在,禁绝其

13、他各家的思想学说,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实现政治思想的大一统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进步作用。 (PPT 显示) (提醒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要一分为二) 三是经济上加强中央经济权以及军事上的对外征伐。 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 五铢钱,从而逐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桑弘羊 五铢钱 (补充:一、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力图改革币制。元狩五年(前 118)铸五铢 钱后,秦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五铢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直到 唐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 ,废止五铢钱。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 中国历史上铸

14、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二、桑弘羊深得汉武帝赏识, 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 近 40 年之久。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 败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扬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击节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 赋而天下用饶” 。 ) 军事上: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 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这一部分的内容下节课会有更进一步的学习) 总结: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以及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中央对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统

15、一领导从而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PPT 显示) 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汉武帝? 用辩证的思维来客观的看待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 功劳: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 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 汉朝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鼎盛时 期。 过失: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 带来了极大痛苦;他还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在他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 农民不断暴动。但他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特别是他承认过失,知错 就改的精神更为可贵。“人谁无

16、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 (列出一些历史上名人对汉武帝的评价:班固在汉书中称:“后嗣得遵洪 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 诗 、 书所称无加焉。 ” (清)赵翼称:“武帝驾远驭史称 雄才大略,固不虚也。 ” 毛泽东也十分欣赏汉武帝,称其:“倒是汉武帝雄才 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 为鼎盛之世。 ” ) 教师:“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你认为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 功劳最大呢?3东汉的统治 (1) 、公元 9 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西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土地兼并 等问题突出,在公元九年,外戚王莽夺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实行托古 改制。 ) (2) 、公元 25 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 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 (王莽篡权后,在他统治末年,由于他的腐败统治使得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再加上当时 水旱灾害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