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课程作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568689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误分析课程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偏误分析课程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偏误分析课程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偏误分析课程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误分析课程作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俄罗斯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的偏误分析摘要:在现代汉语的否定副词中,“不”和“没(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外国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 出现偏误。本文针对以俄语为母语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的实际情况,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现实语 料为支撑,对几种常见的偏误类型进行细致研究,并总结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实际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关键词:“不”和“没(有)”;否定副词;俄语留学生;偏误分析一、写作意义否定副词在很多语言中都存在,其中就包括我们的现代汉语,按使用频率来划分,“不”和 “没(有)”是最重要的两个。他们都可以用于表示否定,但具体用法又有很大区别,例如,“我不 去哈尔

2、滨”和“我没去哈尔滨”,这两种说法都对,但意思却相去甚远。所以外国留学生在学习 汉语时经常将其弄混,造成否定副词的偏误现象。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这些偏误大多出现在初中级阶段的留学生身上,在 HSK 的试卷中,“不” 和“没(有)”的混用现在十分常见,此外,他们还会将其中的一项用错。为了集中到一点来说明 问题,本文只分析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这类偏误现象,找出造成偏误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对 实际教学有所帮助的建议。二、 “不”和“没有”的研究现状对于“不”和“没有”的研究,从数量上看还是比较多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出 了不不尽相同的观点:吕叔湘(1979)把“不”和“没有”从分布和表达语义

3、上做了简单的区分,在分布上,“不” 可以在所有的助动词前面使用,但是,“没有”却只能在极少数诸如“能、能够、肯、敢、要” 等词语的前面使用;在语义表达方面,“不”主要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任何时候的相关意向,而“没有” 主要是仅限于指过去和现在的客观叙述。 卢甲文(1983)把作为否定副词的“没”同“不”放到一个层面进行比较考察,从语法形式和意义 上分析并总结了二者的异同点。他认为“不”和“没有”在七个方面是具有相同的语法意义和 功能的,同样它们不同的语法意义和功能也表现为七个方面。陈垂民(1988)主要从“不”和“没有”各自相对应的应用范围来概括它们二者的异同和主

4、 要的使用规则。郭锐(1997)通过内在和外在时间角度出发,得出“不”是对非过程时状的否定,“没有”是 对过程时状的否定。聂仁发(2001)从两者的语义特征和时间意义的角度考察,并做出分析概括和 总结。李铁根(2003)对“不”和“没有”的否定意义和用法做了重新的梳理阐释,把“不”的用法 分为认定性否定和叙述性否定。其中认定性否定具有不受时间制约的泛时性;而叙述性否定却 是受到时间制约的非泛时性,这时,“不”可以否定绝对未然句和相对后时句。 “没有”也分为绝 对时用法和相对时用法两种否定用法,在相对时用句的使用环境下,“没有”否定已然前时句和 未然前时句。因而,“不”和“没有”具有很强的时间体

5、制特征,它们的使用都会受到时间的制 约,绝对时和相对时概念的区分对我们研究和解释某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有很大的帮助。三、产生偏误的原因探究产生“不”和“没有”的混用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时间而言,问题集中出现在初中级 阶段的学习者中,而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偏误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初中级阶 段的学习者刚接触汉语或接触汉语不久,其语言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俄语上;并且他们掌握 的汉语知识有限,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借助母语来进行思维,这样就会产生母语负迁移。对于 “不”和“没有”的学习,初中级的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通常会主观地将俄语否定词 “”和“”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对应使用。这些初中级

6、阶段的留学生,对 很多汉语规则和使用习惯不熟悉,这时,他们就会依赖俄语的语法规则来比附汉语,因而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比如“不”与“没有”的误代,否定词的位置使用不当等偏误。这是以俄语 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不”和“没(有) ”时产生偏误的主因。 1.目的语的泛化 学习者的中介语语用能力与其目的语语言水平密切相关,第二语言学习者会把他们所学的 有限的、不充分的汉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的套用在汉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 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由于汉语否定结构的语法形态复杂,不同否定副词的语义特征的 差别也比较细微,所以,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了某种规则后会把它过度泛化,从而导 致偏误

7、的产生。 误代偏误是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不”和“没(有) ”时最常见的偏误,除了母语 的干扰外,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也会将其中一个否定词的用法套用在另一个的用法上,这就 是目的语的泛化。比如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初,会首先接触到“不动词”26 生产生误导,从 而出现偏误。比如,第一册(上)中第一课出现生词“不” ,俄语版教材的翻译是“” ;第 十三课中出现生词“没有” ,其翻译为“” 。在第三章中我们论述过俄语否定词“” 、 “”与“不” 、 “没(有) ”的关系,很显然,两者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 “”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所以这样的翻译会给学生带来误导,是学生主观地将两者对应 使用

8、。再如,第二课中出现了“不形容词”的结构,但是教材中对形容词的分类并没有说明, 这样就会误导学生简单地认为形容词不能接受“没(有) ”的否定,只能接受“不”的否定。 除此以外, 汉语教程中没有出现专门讲解“不”和“没(有) ”区别的教学内容,这既会使 学生忽视两者的区别和用法,也使教师对这一类问题不会给与太多关注。 由此可见,大多数语法参考书在对“不”和“没有”的解释上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这不 仅给“不”和“没(有) ”的教学带来了一些误导,同时也为教学带来了难度。 2.教材的影响 在汉语学习的初中级阶段,一般会涉及到“不”和“没(有) ”的教学,而且否定结构贯穿 于语法教学始终,因此教材的编

9、写对教师的教授以及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影响。 由于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 (第一册、第二册)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套对外汉语 教材,所以笔者以此为例,首先整理了含有“不”和“没(有) ”的语法点。从语法点编排的 顺序来看, 汉语教程对否定副词的编排是由易到难的,总体来说,这个顺序是比较合理的, 比较符合对外汉语的教学规律。在讲解语法点时,比较多的采用了给出固定格式的方法,比如 可能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否定,这样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接受这些语法点,也可以通过记忆来套 用这些格式。再如,对判断动词“是”和动词“有”的否定,教材讲解得很清楚明了,不会对 学生的理解产生干扰。又如,含有“正在” 、 “过”这类过

10、程标记的句子要用“没(有) ”否定, 这些语法点教材中都有说明。 但是,该教材中对某些语法点的表述还是存在片面的现象,这样会对留学俄语否定词 “”的使用范围相当广,不管谓语动词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是未完成体还是完 成体,都用“”来否定,各种时、体意义是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的;“”一 般只用于单独回答问题。相比较而言,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不能像俄语那样通过动词 的形态变化来实现时、体意义,所以汉语的否定词并不是固定的一个,而且也不像俄语的否定 词那样意义单纯。汉语在否定时,要根据所表达的意思 (有) ”的差异及用法并不全面和客观, 由于没有专门对这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遇

11、到学生的提问时可能会给以轻率的答复, 或者会说是汉语的“习惯用法” ,学生无法得到正确的答复,也会在使用时造成偏误。 教师对偏误没有准确的预测。偏误通常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教师如果注意收集 偏误或者发现问题,就会对此有所思考,也会尝试着在教学中探索解决偏误的方法。但是有的 缺乏经验的教师在决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时带有盲目性,对“不”和“没(有) ”的区别并不完 全掌握,所以无法预测偏误。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讲解时抓不住重点,无法很准确的指出学生偏 误的症结。 3.教学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也是造成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偏误的原因之一。对“不”和“没(有) ”的教学,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

12、一,未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很多汉语教学的参考资料中,关于不和没有的 区别仍以主客观和时间来区分,所以大多数教师都受到了这一传统观的影响,仍然认为“不” 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没(有) ”用于客观陈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 指将来。这一观点在现在的教学中仍在使用,但是一旦出现偏误,教师无法用这一观点解释。 所以及时了解最新的观点和成果,对教师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教师对语法点本身掌握不够全面。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和“没的形式,由于 先入为主的观念,再加之初级水平的学生不了解汉语动词的分类,就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是 动词都用“不”来否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

13、类似“我不来过” 、 “昨天我不写作业” 、 “他们不 在吃饭”的偏误。再如对形容词的否定,中亚学生习惯使用“不” 。但是形容词中有一部分是 表示变化的,可以看做过程标记,要用“没(有) ”否定。由于学生不了解过程标记和非过程 标记,在使用时出现就会出现误代的现象。 遗漏偏误也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汉语的语法造成的。比如中亚留学生遗漏语气助词“了”的 偏误,就是因为留学生不清楚“了”的用法所致。一般的教学中都会说明含有“了”的句子要 用“没(有) ”否定,否定时不用“了” ,这里的“了”是动态助词,是过程标记。但是如果教 材或者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明语气助词“了”的用法,学生就会简单地认为只要看见“了”

14、就用 “没(有) ”否定。所以在遇到“他好几天没来了”这样的句子时,留学生就会把“了”去掉, 从而造成偏误。 四、教学建议学习的难点势必也是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能够预测学生在哪 儿会感到困难和迷惑,在接下来的实际使用上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只有做到这样有的 放矢,才不会在教学进程中毫无方向感,胡子眉毛一把抓。通过对“不”和“没有”的偏误分析, 我们发现原来假设的立论与统计的数据大致吻合,由此我们建议在教授“不”和“没有”时,从 “不”和“没有”的基本意出发,把过度复杂的语义限制放在稍微靠后的教学环节中去。按照立论的假设和表格给我们的启示,在“不”和“没有”的教学中,

15、可以大致按照如下顺 序进行:先进行“不”的教学,强调它的时间表达意义,根据“不”出现的不同语境,给出适当的范 例,然后再进行大量的口语操练,直至留学生完全把握“不”的用法。接着是“没有”的学习,同 样给出“没有”可以表示时间意义,提供一定数量和类型的例句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 语境下进行操练。最后是在一堂课上“不”和“没有”同时进行操练,发现学生的错误,教师马 上进行纠正。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全集之现代汉语八百词【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D02.12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 3.王力.王力文集【M】专著中的文献:.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1 4.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 5.高顺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8 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 7.丁声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