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567698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龙文教育让您的孩子学会学习 无锡龙文教学管理部1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教师: 彭金毅彭金毅 学生: 年级 日期: 星期: 时段: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由于基础较薄弱,需要阶段性复习。课课 题题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习目标与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考点分析归纳重点篇目的知识点,掌握并能够规范答题。 着眼期中,打好基础。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拓展阅读写好叙事作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讲练结合学习内容与过程学习内容与过程一谈话导入鞋带鞋带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 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

2、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 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 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 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 一次再说啊。 ” 【学习啦】心得: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1回顾并检查近期所学知识三,综合训练。6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1 分)7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 分)8就文中的细节描

3、写,回答下列问题:(3 分) “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龙文教育让您的孩子学会学习 无锡龙文教学管理部2答: 。“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 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答: 。小弗郎士对鸽子的叫声产生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答: 。9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写完之后, “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2 分)答: 。10 “最后一课”结束了,请你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 (150 字左右) (4 分)答: 。四归纳总结课内练习与训练课内练习与

4、训练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日积月累,运用自如一、日积月累,运用自如 (20(20 分分) ) 1音形天地 (1)给加点字注音(2 分)蹊跷 祈祷 (2)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姹紫(yn) 红 故弄(xun) 虚 2名句回放(6 分)(1)在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忧国之情凄凄,思家之心切切”的两 句诗是 , 。 (2) “ , ” 这两句诗是泊秦淮中形象化的议论,表 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3)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最能表达爱国诗人陆游把金人赶出国土,使国 家恢复汉唐强盛愿望的两句诗是“ , 。 ”3语文实践 (5 分)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

5、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 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明长城东起 ,西至 。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则俗语或诗句。人物 传说 俗语或诗句 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龙文教育让您的孩子学会学习 无锡龙文教学管理部34走进图书馆 图书管理员通知你们初二同学又来借书,马上出示两小题要考考你。 请在正确的括号内打“” 。(2 分)最后一课的作者是都德( ) 莫泊桑( ) 欧亨利 ( )陆游生活在唐代( ) 五代( ) 南宋( ) 元朝( )5牛刀小试 下面是某学生的作文片断,请按要求修改三处划线的语句。(3 分)每当站在祖

6、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 识,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 大西南的横断山脉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第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 。第处句子搭配不当,应修改为 。第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 。二、阅读之旅二、阅读之旅 (4040 分)分)(一)名篇重读 (12 分)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 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 , “阿尔萨斯” , “法兰西” , “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 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

7、教室里那么安静!只 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 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 ,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 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 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 们走吧。

8、 ” (节选自最后一课 )6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1 分)7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 分)8就文中的细节描写,回答下列问题:(3 分) “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答: 。“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龙文教育让您的孩子学会学习 无锡龙文教学管理部4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答: 。小弗郎士对鸽子的叫声产生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答: 。9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写完之后, “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

9、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2 分)答: 。10 “最后一课”结束了,请你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 (150 字左右) (4 分)答: 。(二)玩味古典(12 分)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 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

10、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 取病焉。 ” (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2 分)齐之习辞者也( ) 今方来( )何坐( ) 缚者曷为者也( ) 12、翻译文中画浪线的句子:(2 分)吏二缚一人诣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3、 “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2 分)答: 。14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目的是想说明什么?(2 分)答: 。15结尾处写道“王笑曰” ,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2 分)答: 。1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 分)答: 。(三)美文追踪

11、(16 分)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钟丽思(1)记得那是十二月,当八十年代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的时候,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进修。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2)入学前,有人向我介绍该校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 闻名于全校,提问刁钻古怪,几乎让他所有的学生领教过什么叫难堪”龙文教育让您的孩子学会学习 无锡龙文教学管理部5(3)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这位 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4)我说:“概括地讲,先生,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5)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6)教授弯起右手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

12、“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 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 (7)我说:“我坦诚地告诉先生,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8)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了竖 大拇指。(9)教授两手插入裤袋,扬起头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10)班上当即冷场。我看看教授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正视着 那张脸,慢慢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11)教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解释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来自 北京中国?”(12)窗外,雪花默默地飞。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

13、明白白地 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凝固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都瞪大了,盯着 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13)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我斩钉截铁地说。马上,教授和许多 同学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同学。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连眼皮也不眨一下, 冷冷地慢慢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14)教室里响起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15)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过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 “除台湾省外,先 生。 ”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 生。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 先生。 ”(16)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不笑,而是接过我的话头继续问:“您是否知道, 邓小平先生打算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呢?”(17) “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的构想,您不会不知道吧?不过目前,我想,在邓小 平先生的桌面上,台湾问题暂时还不是最重要的。 ”(18)教授浓浓的眉毛似乎舒展开来:“在您看来,目前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什么 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