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55407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怎样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高明书(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在人们的心目中,幼儿教师是一群活泼美丽的姑娘,每天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自由自在,非常开心。事实却不然,幼儿教师的辛苦程度,幼儿教师的苦恼,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外人难以想象。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为了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中国的学前教育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不仅要依靠教师本身,还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作为幼儿教师,在加强业务进修、师德修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心理保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心

2、理健康的意义(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道德意义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哪块木板是教师最短的木板?师德问题:以教为媒做交易:拜金、在岗不敬业,教有所厌底子薄:无兴趣、少钻研 ,发展受挫心失衡:评职、转嫁、“教师暴力”,言行出格难为师:讽刺挖苦、体罚。浙江虐童女幼师感情受挫,发泄在幼儿身上。浙江女幼师颜艳红被曝虐童后引发关注。据报道,同事评价颜艳红仪表良好,语言表达、专业知识都很不错,但她却不喜欢这份工作,希望嫁个有钱人。有朋友猜测称,颜艳红的变化可能与感情受挫有关,她曾在网上留言:“对某些人的火,全发泄在孩子们身上 ,烦!”浙江虐童事件受害孩子:一听说去学校就害怕。浙江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温岭

3、幼儿园虐童事件做出回应。对虐童行为非常愤慨。这一事件发生在教育系统,作为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厅深感内疚,同时也想借媒体和网络对被伤害的幼儿园孩子及其家长表示深深的歉意。这件事的发生,反映了个别教师责任心、爱心、依法从教意识的严重缺失,暴露出幼儿园管理的严重不到位,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教育、培训、招录管理和日常工作行为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缺乏师德的原因是什么?反映出了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过高压力心理扭曲,心理失调行为失调败德行为犯罪 ,某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教师的品德心理产生了影响,使某些教师对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师德表现受到干扰,对一些道德信念产生动摇,失去道德的约束,丢掉道德诚信

4、。2两个不同概念,相互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基础,如若心理不健康,很难体现出应有的道德价值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更不能为人师表,表现出优秀的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密不可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对职业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1.幼儿教师心理状态影响幼儿的行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会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心境等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教师的行为又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

5、幼儿会表现出积极行为。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常表现出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幼儿会受影响,幼儿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幼儿。师源性心理障碍,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 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幼儿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影响是由于教育活动的性质与师生关系的特点决定的,教师的权威性,师生互动中占据支配地位,幼儿极易受暗示。教师的心

6、理健康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2.幼儿教师心理状态影响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形成,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不稳定,就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幼儿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摩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教师表现出心烦、冷漠、沮丧、敌意、心不在焉等情绪或训斥、打骂幼儿,易使幼儿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好;反之,友善、愉快、积极关注,幼儿则会自尊、自信、快乐。3.幼儿教师心理状态影响幼儿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幼儿的模仿力很强,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处世态度等幼儿都会模仿,而

7、且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4.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师生关系3心理不健康对社会交往的影响,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下降,理解幼儿的行为的能力下降。对幼儿出现的各种矛盾不能及时化解,甚至用一些违反心理学规律的做法来对待幼儿,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带来工作的失败,伤害幼儿的心理,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失调,产生师生冲突。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师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影响着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 3 至 6 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龄

8、较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有的幼儿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经不住诱惑,出现了“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接纳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教”,而感到生气并采取压制的方法。这时,教师的身心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然比较紧张。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影响认知能力心理问题对认知活动产生的影响:感知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错觉,幻觉思维障碍

9、:思维混乱,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言支离破碎,强迫思维,妄想注意障碍: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忘事,记忆力下降情感障碍:麻木,反应迟钝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上)(一)幼儿教师的适应不良1.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幼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课程目标的不断改进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使幼儿教师感到原有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就给部分幼儿4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这使幼儿教师产生不适应感。2.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

10、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因长期与人密切接触而造成情感上持续的,或断断续续但反复出现的精神压抑,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不良状态。调查表明:近 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 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马勒诗将职业倦怠分解为三个不同成分的综合症:情绪衰竭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工作特别累,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 教师经常感受到情绪衰竭状态, 他们觉察到自己不能像在事业早期那样给幼儿许多帮助,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是一种情绪情感

11、极度疲劳的状态 。去人性化,性格解体是指个体会刻意与工作以及其它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个人照顾或服务对象的一种无感情、非个人反应。处于人格解体状态的教师表现出对幼儿、家长和同事的一种消极、冷嘲热讽和漠不关心的行为态度。对幼儿持否定态度,尽可能疏远幼儿等。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会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或者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贡献,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低成就感的教师感到自己不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和履行幼儿园的职责。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降低了工作中的效能感,强化了对自己消极

12、评价的倾向。有些幼儿教师不安心工作,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盲目的横向攀比,产生“孺子可悲”、“夫子可怜”心理,对工作缺乏激情,工作方式单调呆板,职业成就感逐步弱化。再加上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影响教师的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形成教师的职业的倦怠。(二)幼儿教师的心理异常现象心理异常现象往往是指教师在性格方面出现的某些缺陷。它是由各种不良刺激使心理活动出现的轻度创伤。心理异常现象是偶发性的不是经常性的,它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状态。往往不存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病理性症状,介于正常与障碍之间,是适应不良的

13、倾向。5幼儿教师心理异常现象: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敌对、嫉妒、暴躁、孤僻等。1.狭隘狭隘俗称“心眼窄”“小心眼”。狭隘表现为当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得失冲突时,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能自解。极易受外界暗示,极度敏感,爱猜疑,遇事好疑神疑鬼,由于猜疑使个人知觉严重歪曲。2.抑郁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孤独焦虑,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缺乏内在动力。六无:无趣、无力、无能、无助、无望、无价值。3.怯懦怯懦是以胆怯和懦弱为特点的性格缺陷。怯懦的基本表现是,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该冒险时不敢冒险,非常害怕在别人面前行动做事,该说的话到嘴边就梗塞起来,让人丧失成功的机遇,畏畏缩缩,坐失良机,

14、事后悔恨不已;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4.自卑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的偏低的评价。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伴有自怨自艾等消极情绪体验。自我感觉在一切方面都不如人,忽视自己的优点,自觉在社会上毫无价值,自惭形秽,几乎没有自信心,无所作为,对前途产生渺茫之感,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5.敌对敌对是个人屡遭挫折引起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敌对是攻击行为的潜在状态。6.嫉妒嫉妒是与别人比较,看见别人在某些方面(相貌、才华、成就卓著、财产增加、境遇、地位上升等)高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羞愧

15、、恼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感体验。7.暴躁暴躁表现为忍耐性极差,易激惹,易冲动,爱发“脾气”,常常伴随有突发的行为表现。8.孤僻性格孤僻者的主要表现是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6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下)(三)幼儿教师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亦称病态人格,是指因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群,形成的特殊的极端化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并且影响了个体社交和职业功能,造成社会适应不良。1强迫型人格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强迫自己做某事,不能控制。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

16、控制和克服。2冲动型人格以行为和情绪极不稳定,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忍耐性极差,易激惹,过于激动,对刺激做出超愈其分的、不适当的病态性的反应。情绪诱发后强度甚大,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其行为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倾向,事后有悔恨情绪。3偏执型人格以猜疑和固执为主要特点。极端执拗,刚愎。4癔症型人格又称表演型人格,戏剧型人格。以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别人注意为主要特征。5分裂型人格以退缩、孤僻离群、情感冷漠,人际关系缺陷为主要特点。6反社会型人格以不负责任、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指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格,其人格已严重偏离社会化,不能正常地适应社会生活。7妄想型人格其主要特征是怀疑别人,无法相信别人,总是认为别人心存不良,归罪他人,提防他人。开始于成人早期,对他人有一种广泛而不当的怀疑与不信任,把别人的行为解释为故意或带有威胁的。心情无法轻松,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注意事项:首先,由于情况复杂,不能仅凭一两项就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离开具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