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与白话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523436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与白话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朱自清与白话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自清与白话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与白话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白话文运动的历史背景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古人口语的摘要就形成了文言文,慢慢的文言文同实际口语的距 离越来越远。文言文虽然是语言的经典,但不能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从唐宋以后,白 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来,先是采用比较接近口语的“变文”、 “语录”一类文体,传播佛教教 义,后来随着门户的开放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出现了用当时口语来书写的明清章回小说。 但直到清代末年,白话文还只是局限在通俗文学的范围之内,未能改变文言文独尊的局面 而作为通用的书面语。 有识之士为了让更多的人看懂书面文字,都主张书面语同口语相一致。梁启超最先向 霸占文坛的桐城派古文挑战,创制了“新文体”,用的虽还是文言,但平易畅达

2、,杂以俚语、 韵语及外国语法,已向着白话文迈出了第一步。接着白话书报在各地涌现,日见兴盛,其 中白话报纸、白话教科书开始流行,白话小说也不断涌现。可是直到辛亥革命之前,还没有 人自觉地去实现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个重大的变革。从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接连出现 了几件可以决定文体改革方向的大事:一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二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 帝;三是粉碎了袁世凯称帝迷梦。 新青年发出提倡科学和民主、打倒孔家店的号召。思 想的解放带来文体的解放,觉醒了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民主主义的浪潮,为白话文运 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2.散文的口语化开创了散文新时期先河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时期开始最先主张用口语写作

3、的,他提出了文学口语的两个条件: 一是自然,二是创新。他提倡“新而不失自然”的口语,反对为追求新就“扭曲了自己的语气”, 他指出:“现在的诗的语言,第一是要回到朴素,回到自然”,有些人“爱用骈句,有时使文 字失去了自然的风味”是不好的,用他的话具体地说“活的口语”就是用北京话,老北京话。 他的口语化散文给当时的读者感觉是清新的,给读者一种雅俗共赏的效果。 例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这段话, 短短的几句就把春雨的景致描绘出来了,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春雨之中,撑伞漫步,体验着 那绵绵春雨细细飘洒于绿树、青草、房屋之上的惬意。 “斜织”的春雨仿佛画家的画笔,勾

4、勒 了一幅美妙的淡彩水墨画;再如:“你为我捞什子书也费了不少神;第一回让你父亲的男佣 人从家乡捎到上海去。他说了几句闲话,你气得在你父亲面前哭了。第二回是带着逃难, 别人说你是傻子。你有你的想头:没有书怎么教书?况且他又爱这个玩意儿。 其实你不晓 得,那些书丢了也并不可惜;不过教你怎么晓得,我平常从来没和你谈过这些个!总而言 之,你的心是可感谢的。 ”这段“不欧化的口语”深刻表达了朱自清对亡妇的感激之情,让人读 起来亲切感人、顺畅流利,虽然还略带有一些文言的影子,但却不觉得生涩、别扭。还有, 在荷塘月色中,写荷花的一段描写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5、的”,一句纯正的北京口语“打着朵儿”,再加上拟成舞女的描写, 给人以恬静、清畅之感。 正是朱自清先生的细腻、微妙的“口语化”散文,开创了新时期口语化散文的先河,引 领了新时期的文化导向。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 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为后期白话文及现代文学的 创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奠基。 3.精选口语入文,体现朴素美 从“五四”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作家写的作品只能是名义上的“白话文”,过长、过 于欧化的句子,让人们半天弄不明白讲的是什么意思。而老一辈爱国作家为使文学为人民 所喜闻乐见,为社会服务,在文学语言现代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

6、代价。先为白话文而倡导, 后为大众化而争论。朱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卓著的。他生前的论著,如谈通 俗化 、 说话 、 论白话等都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 “以舌代笔”写文章,认为这样的 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春里,他不说春天来临,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而说“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在绿里,不说梅雨潭的绿美丽纯洁,令人 心醉,而以与“绿”谈心的方式说“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 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送你一个名字,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在荷塘 月色里,他不说荷塘

7、边上的林荫道在黑夜里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而说“没有月光的 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里,不说被卖的女孩子 的命运难卜,凶多吉少,而说“女儿本姓碰,由她去碰吧。 ”在威尼斯中他写到小船“它 哪儿都去”, “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大理石小雕像“出于名手的 还有味”等语句令读者感觉到作者仿佛就坐在你身旁讲述着威尼斯的迷人之处。在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中“我们开始领略的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这时我们已 过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等交代逻辑顺序的句子,并非是很古板的“首先”、 “接着”,而是 如娓娓动听的歌声,在我们的耳边

8、飘荡着。在南京中写道“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 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这句话就像作者在读者面前当导游,介绍南京的美丽风景 朱自清先生为使口语入文,对口语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提炼,并且把北京话作为挑选 和提炼的标准。他生前曾说:“自己是苏北人,却赞成把北平话作为标准语。一来因为北平 是文化城,二来因为北平话的词汇差不多都写得出,三是因为北平话作为标准语多年,虽 然还没有俗成, 约定总算约定的了。 ”(论国语教育 )他还说过“北平话一向是官话,影 响最大,现在又是我国法定标准话,用来代表中国现代化,原是极恰当的。 ”(中国语的 特征在哪里 )在他的散文创作过程中,他始终恪守这个标准,因而他的散文语

9、言与今天的 普通话几乎一样,活跃在中国人的交际生活中。 朱自清是继冰心等人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 复古派认为白话文不能作“美文”的迷信,高举了对旧文学示威的大旗。与此同时,朱自清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因此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读起来 也朗朗上口,适应于每一个普通百姓,一直被公认为白话美文的典范。朱自清对中国现代 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 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作为语言文学的载体, 他的散文对于推动白话文起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