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150631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0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 录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 2珠三角含义基本情况(发展历史、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基础设施、优惠政策、企业和产业园区、 发展思路)附件 1:长江三角洲 2008 年 GDP 排名10附件 2:2009 上半年长三角全国经济百强市 11附件 3:长三角内河高等级河道网及港口布局图 12附件 4:长三角产业结构向“三二一” 迈进 13附件 5:长 三 角 招 商 换 思 路 :不 谈 优 惠 政 策 ,吆 喝 生 态 文 化 14附件 6:长 三 角 锁 定 发 展 新 目 标 :率 先 建 成 一 体 化 创 新 型 区 域 16附件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 经 济 社

2、会 发 展 的 指 导 意 见 20珠三角地区有关资料一、珠 江 三 角 洲 含义2地 理 概 念 :珠 江 三 角 洲 ,旧 称 粤 江 平 原 ,简 称 珠 三 角 。位 于 广 东 省 东部 沿 海 ,是 西 江 、北 江 共 同 冲 积 成 的 大 三 角 洲 与 东 江 冲 积 成 的 小 三 角 洲的 总 称 。呈 倒 三 角 形 ,底 边 西 起 三 水 、广 州 ,东 到 石 龙 ,顶 点 在 崖 门 湾 。面积 约 1.1 万 平 方 公 里 。地 面 起 伏 较 大 ,四 周 是 丘 陵 、山 地 和 岛 屿 ,占 面 积的 30 ,中 部 是 平 原 ,分 布 在 广 州

3、 以 南 、中 山 以 北 、江 门 以 东 、虎 门 以 西 。从 地 形 界 限 看 ,罗 平 山 脉 是 珠 三 角 西 面 和 北 面 的 界 限 ,即 罗 平 山 脉 以 西为 西 江 谷 地 区 ,称 为 粤 西 山 地 ;山 脉 以 北 为 北 江 水 系 ,或 称 为 粤 北 山 地 ;东 侧 罗 浮 山 区 为 东 界 。经 济 概 念 :“珠 三 角 ”的 概 念 最 早 起 源 于 九 十 年 代 初 。九 十 年 代 后 期 ,在 “(小 )珠 三 角 ”的 基 础 上 出 现 了 “大 珠 三 角 ”的 概 念 。2003 年 ,又 提 出 来了 “泛 珠 三 角 ”

4、的 概 念 。至 此 ,“珠 三 角 ”实 际 上 涵 括 了 “小 珠 三 角 ”、“大 珠 三角 ”、“泛 珠 三 角 ”三 个 不 同 层 面 既 相 互 区 分 又 紧 密 关 联 的 概 念 。1、小 珠 三 角 :1994 年 10 月 8 日 ,广 东 省 委 在 七 届 三 次 全 会 上 提 出 建设 珠 江 三 角 洲 经 济 区 。“珠 三 角 ”最 初 由 广 州 、深 圳 、佛 山 、珠 海 、东 莞 、中山 6 个 城 市 及 惠 州 、清 远 、肇 庆 三 市 的 一 部 分 组 成 (不 含 香 港 澳 门 2 个 特3区 ),也 就 是 通 常 所 说 的 广

5、 东 珠 三 角 。后 来 ,“珠 三 角 ”范 围 调 整 扩 大 为 由珠 江 沿 岸 广 州 、深 圳 、佛 山 、珠 海 、东 莞 、中 山 、惠 州 、江 门 、肇 庆 9 个 城市 组 成 的 区 域 ,这 也 就 是 通 常 所 指 的 “珠 三 角 ”或 “小 珠 三 角 ”。“小 珠 三 角 ”面 积 为 24437 平 方 公 里 ,不 到 广 东 省 国 土 面 积 的 14 ,人 口 4283 万 人 ,占 广 东 省 人 口 的 61 。2008 年 “小 珠 三 角 ”GDP 总 值 达 29745.58 亿 元(4342.843 亿 美 元 ),占 全 国 10%

6、。2009 年 1 月 8 日 ,国 务 院 发 布 珠 江 三角 洲 地 区 改 革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08-2020)。纲 要 提 出 ,到 2012 年 ,由 广 州 、深 圳 、佛 山 、珠 海 、东 莞 、中 山 、惠 州 、江 门 、肇 庆 9 个 城 市 组 成 的 珠 江 三角 洲 地 区 率 先 建 成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人 均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80000 元 ;到2020 年 ,率 先 基 本 实 现 现 代 化 ,人 均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135000 元 。2、大 珠 三 角 :“大 珠 三 角 ”有 两 个 不 同 的

7、 概 念 ,一 指 “小 珠 三 角 ”和 港 澳 ,另 一 是 指 粤 港 澳 。目 前 通 常 所 说 的 “大 珠 三 角 ”就 是 指 广 东 、香 港 、澳 门 三地 构 成 的 区 域 。“大 珠 三 角 ”面 积 18.1 万 平 方 公 里 ,户 籍 总 人 口 8679 万 ,2003 年 GDP 总 值 3287 亿 美 元 。以 经 济 规 模 论 ,“大 珠 三 角 ”相 当 于 长 三角 的 1.2 倍 。3、泛 珠 三 角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2003 年 7 月 24 日的广东省政府的内部文件中。文件指出:广东要“积极推动与周边省区和珠江流域各省区

8、的经济合作,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同时,推动 9 省区与港澳特区的合作,建立 “9+2”协作机制,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区。2003 年 11 月广东首次正式公开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 泛 珠 三 角 ”包 括 珠 江 流 域 地 域 相 邻 、经 贸 关 系 密 切 的 福 建 、江 西 、广 西 、海 南 、湖 南 、四 川 、云 南 、贵 州 和 广 东 9 省 区 ,以 及 香 港 、澳门 2 个 特 别 行 政 区 ,简 称 “9 2”。“泛 珠 三 角 ”面 积 200.6 万 平 方 公 里 ,户4籍 总 人 口 45698 万 ,GDP

9、 总 值 52605.7 亿 元 (6356 亿 美 元 )。其 中 ,9 省 区面 积 占 全 国 的 20.9%,人 口 占 全 国 的 34.8%,GDP 总 值 占 全 国 的 33.3%。4、大 珠 三 角 城 镇 群 :大 珠 三 角 城 镇 群 地 域 范 围 包 括 香 港 、澳 门 和 广州 、深 圳 、珠 海 、佛 山 、东 莞 、中 山 、江 门 市 的 全 境 ,以 及 惠 州 市 的 惠 城 和惠 阳 区 、惠 东 的 博 罗 县 ,肇 庆 市 的 端 州 和 鼎 湖 区 、高 要 和 四 会 市 ,土 地 面积 超 过 42831.5 平 方 公 里 。2009 年

10、 10 月 28 日,由粤港澳三地合作完成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在澳门发布,研究报告提出总体目标,推动三地合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 界 上 最 繁 荣 、最 具 活 力 的 经 济中 心 和 世 界 级 的 城 镇 群 。二 、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1、移民经济,海 纳百川。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从一开始就带有“ 移民经济”的性质。有三次比较集中的移民时期:第一次是秦、汉对南越的两次进军,估计约有近百万中原汉人流入岭南,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开发,从“火耕而水耨” 的原始耕作制度,发展到束水护田、修堤 围垦的新水平。第二次是隋唐时代,由于先

11、后修治大庾岭陆,使北江航道成为岭南地区与我国内地联系的主要交通干线,汉人南迁更多。据考证,隋代广东有人口13 万户,占全国 总户数的 1.5%,到唐天宝年 间(742-756 年)发展为近 22 万户,占全国 总户数的 2.2%,人口约达 100 多万。第三次是宋代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把开发珠三角等东南地区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由于北方战乱影响,中原汉民大量南迁,至元二十七年(1290 年),珠三角已成为广东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改变了5广东地区人口分布原来北多南少的旧格局,变为南多北少的分布。珠江三角洲由此进入了大规模开发的时期。2、富有创新精神。珠江三角洲除了接受中原移民

12、传入的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外,该 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创新了许多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明初开始出现,到明末清初已经非常完善的以“桑基 鱼塘” 为代表的基塘 1生产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学者极高的评价,认为是“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使“社会分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民族资本与实业强国意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起源地,从 1872 年南海县侨商陈启源在本县简村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继昌隆缫丝厂起,这里就孕育着也是民族资本倡导实业强国的意识, 带动 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近代工商

13、业的发展。两年后,南海一带又出现了 4 家机器缫丝厂,至 1881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机器缫丝厂已增至 11家;而到 1890 年仅顺德县就有 200 多家蒸汽缫丝厂2。 紧接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的机器火柴工业、第一家生产胶鞋的橡胶制品工厂、肥皂厂、电 灯公司、机器修理厂等等。这里作为我国民族资本和实业强国意识萌芽最早地区的历史传统,在其日后的经济发展中始终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4、外贸传统 与商业精神。珠江三角洲还是我国最早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广州就已形成港市的雏形,秦统一岭南后,广州更成1 “基塘”,是指人们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围垦的土地大多低洼易

14、涝的特点,因地制宜将低洼农田深挖成塘,而泥土覆于四周堆垒成基,塘用以养鱼,基面种果木,或种桑、蔗等。其中尤以“桑基鱼塘”最集中体现了基塘生产方式的优越性:桑叶养蚕,蚕沙、蚕蛹喂鱼,鱼粪沉淀塘底,塘泥挖起肥桑,使桑+ 蚕+ 鱼+ 桑形成一个独特的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生产系统。6为我国南方的对外贸易中心。在汉代,珠江三角洲与海外通商,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 之路” ,及至唐、宋,广州已执国内港口之“牛耳”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明代中叶以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从明朝万历年间起,在当时的广州海珠岛(现今广东省总工会附近)举办了每年冬、夏两次的外贸

15、交易集会。清朝曾实行“海禁”,但仍保留广州作为全国唯一通商口岸,更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独具优势。正是珠江三角洲悠久的对外贸易传统,孕育了这一地区强烈的商业精神。(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格局珠江三角洲从设立经济特区起,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多层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构成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地域结构的基本骨架:第一层次经济特区。分别地处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端,与繁华的港澳相邻的深圳和珠海,在 1980 年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第二层次沿海开放城市。广州 1984 年 5 月被列入全国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对 其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既对外沟通国际市场,又内联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广大

16、腹地,充分发挥其经济中心和枢纽的作用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从 1985-2000 年,广州按可比价格 计算的 GDP 增长了 7.8 倍,平均每年递增 14.6%。第三层次经济开放区。1985 年 2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文批准设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该文同时 批准设立的还有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闽 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当 时仅包括佛山市及所辖的中山、南海、顺德、高明;江门 市及所辖的开平、新会、台山、鹤山、恩平;广州市的番禺、增城;深圳市的宝安;珠海市的斗门,以及惠阳地区的东莞等共 16 个县、市,面积 2.15 万平方公里,人口 约 900 万,一般称为“ 小三角”;到 1987 年7底,国务院决定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范围扩大,再划入 11 个县市,包括广州市的花县、从化;惠州市及所辖的惠阳、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