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1433819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地势与地形地势与地形二、三级阶梯:地形 海拔高度一级 高原 4000 米以上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级 高原、盆地 1000 米-2000 米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级 平原、丘陵 500 米以下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

2、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伸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从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地势特征对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又反映到对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影响上。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农工交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3、件。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我国的山地类型我国的山地类型我国的山地形态万千,依照海拔高度和切割的深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五个类型。类型海拔高度(米)相对高度(米)极高山50001000高山350050001001000中山100035001001000低山50010001001000丘陵500200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中国名山:中国名山: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 西岳华山-陕西省 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 中岳嵩山-河南省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华山 四川峨眉山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 四川青城山 江西龙虎山我国主要山脉的形成我国主要山脉的形成山脉主要是由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当地表岩层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力的作用时,会发生褶皱断层,使有的地方隆起而成山。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是地壳运动时受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形成的。从板块运动的观点看,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因亚欧板块南移,产生南北向的力的挤压而形成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

5、受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挤压所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则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产生的。珠穆朗玛峰仍在不断增高。山也是重要的分界线:山也是重要的分界线: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山区的优势与劣势:山区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 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劣势劣势:山区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山地

6、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山体灾害:山体灾害:泥石流泥石流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连续性降水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称为泥石泥石流流。我国不少山区常有泥石流发生,其特征是暴发突然、来势凶猛,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咆哮而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1、冲进乡镇,摧毁房屋、工厂,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2、泥石流对公路、铁路的危害也很大,主要是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梁等设施,致

7、使交通中断,甚至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3、泥石流还会造成冲毁水电站、摧毁矿山等等灾害。泥石流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谷便于水流汇集;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层破碎的地区,遇到暴雨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便易形成泥石流。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不合理的开发,如滥伐乱垦,使植被破坏,山坡失去保护;修建铁路、公路、水渠及其他工程建筑时破坏了山坡表层;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大量弃土、弃渣堆积沟中,导致人为泥石流的发生。由于我国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受暴雨或连续性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多雨的夏秋季节秋季节。泥石流的

8、发生还常受雨洪、地震的影响。在我国,规模大、频率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北山区,川西地区,陕南秦岭大巴山区,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和辽东南山地。对泥石流的预报,目前在世界上还是个难题,我国在这方面已初见成效。加强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滑坡滑坡滑坡也是我国山区重要的自然灾害,常给山区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是整体下滑,其堆积物呈有规律的分布,而崩落堆积物则杂乱无章。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四省、区,是滑坡分布的主要地

9、区,表现为规模大、频率高、分布广、危害重。此外,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南、中南地区的山地、丘陵区,以及秦岭大巴山地区,也是我国滑坡、崩塌的主要分布地区。人类工程活动及人类经济活动是诱发滑坡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不合理地开挖坡脚,采掘矿产时将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改变了坡体平衡状态等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为了防止人为因素诱发滑坡,应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以及大量爆破;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和乱砍滥挖;以及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和牧业管理方式,加强水土保持等措施。四大高原:四大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

10、、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有长条脊线的是梁;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这里的蒙古族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其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

11、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中的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 1/4。它的平均海拔在 4 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云贵高原西南部高原。在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的边境地区。由于受河流切割,加以石灰岩溶蚀地

12、貌广布,高原地貌比较破碎。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四大盆地:四大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塔塔里里木木盆盆地地 :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准准噶噶尔尔盆盆地地 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 ,中国第二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准噶尔盆地中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等山脉。海拔 30

13、00 米左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宜农地面积大,农业高产,畜牧业发达。有聚宝盆之称四四川川盆盆地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脉的包围之中,地形封闭。盆地西北部为成都平原。盆地内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称。二二、气气候候多多样样 季季风风显显著著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差异,一月0等温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以北,平均气温在 0以下;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7 月平均气温大多在 20以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时漠河镇,最热的地方是被称为 “火洲”的吐鲁番。根据年降水量,我国可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14、和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主要是在我国西北部。降水量多少的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影响:1、 对农业类型的影响: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2、 对农作物的影响:南方湿润地区,以耕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为主3、 对居民饮食习惯的影响:南方人喜食米饭,北方人喜食面食4、 对民居的影响: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我国的气

15、候条件不仅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而且还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夏季风蛀牙来自东部和南部广阔的海洋,以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为主。划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划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三、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内流河与外流河,外流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淡水湖我国的河流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这里的河流多、长,夏季容易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 60%-80%。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西北内陆河流少,一些为无流区。这里的河流水源

16、不丰,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喝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每年 7-9 月是汛期,10 月以后,水量大减。黄河黄河,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成巨大的“几”字形。对黄河的治理关系到国计民生:1、 利用上游丰富的谁能资源进行发电;2、 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形成凌汛。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