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427633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效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注重留白和补白一、注重留白和补白仅想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探讨关于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留白”,并巧借“留白”之处进行“补白”的问题。1 1、文本文本“留白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美妙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美妙尽在不言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堪称典范。细细品味,大量文章含有精当“留白”之处,使得文章虚实相生,意境深邃。笔者曾对这些“留白”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并将这些“留白”加以归纳,发现大体可以包含以下五种类型:1.1.伏笔型伏笔型“留白留白”。伏笔型“留白”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延宕读者的思考空间,有意留下的空白。这些留白之处都会在下文有所呼应

2、,让读者不由自主将前后文字关联起来,从而印证自己的阅读思考。伏笔型留白能够使文章结构严密,不呆板枯燥,充分体现了作者布局谋篇上的独具匠心。梅花魂一文中有两处“留白”:一处是第二自然段,年幼无知的“我”在嘲笑外公哭了时,“外公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此处,外公为何一读唐诗宋词就会落泪,为何说“我”不懂,作者一字未提,却将读者的思维拓展开去,任凭这思绪纵横。第二处是课文第三自然段,在我将外祖父的墨梅图弄脏时,慈祥的外祖父第一回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支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随着“我”的纳闷,读者也一定疑惑不解,但作者此处并不道出答案,令读者将心中的猜疑继

3、续延展下去。直到“我”和妈妈即将回国,外祖父将墨梅图送给我时,我们才从外祖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中领悟其原委,遂而对自己的两次揣度进行印证。钓鱼的启示第四自然段,“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这里,父亲为何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为何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他到底是怎样想的,作者不着一字,却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作者乃至主人公的思想产生碰撞。直到文章篇末,我们才恍然醒悟:父亲正是通过这样严格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挑战自我,父亲的高明就在于此。4.4.省略号省略号“留白留白”。省略号“留白”是最直观的一种“留白”。作者在描写或列举之时不能穷尽也

4、不愿穷尽,遂以省略号代替,让读者或沉浸其中悠游涵咏,或展开想象自由翱翔,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慈母情深一文有几处省略号,一处是第十六自然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另一处是第二十九自然段:“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两处都是对母亲的特写,前者是以慢镜头的方式展现的,后者则是以快镜头方式表现,两处都用省略号结束,让我们在视觉的冲击中将思绪逐渐拉长拉长,看到了文字背后的许多图景。文中还有一处省略号,是在第三十一自然段:“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

5、小小的六个圆点,与其说是省略号,还不如说是“我”留下的串串泪珠,这泪珠中有对母亲的心疼,有对自己的责备,有对母亲的感激,有对自己的鞭策1.1.通过通过“补白补白”加深理解。加深理解。对于一些意深旨远的文章或语段,教学时可以采用“补白”的方式,引发学生从“留白”之处展开思考,从而加深理解,升华感悟。如一位教师教学白杨时,精心挖掘课文的空白点,适时引领学生展开了两次深入对话:(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无法知道。那他们只知道什么呢?老师布置一个任务,看看书中用了几个“只知道”,每读完一个“只知道”,然后就紧接着用“但不知道什么”来

6、提问自己,可以把“不知道”的内容写在书中空白处。(2)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们知道了,能否把你们知道的告诉给这两个孩子?通过这样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两次拓展、扩充,学生对文本以及文本角色切己体察,反复揣摩,深入领悟,可以对文本的体验更丰富,理解更精准,感悟更深刻。2.2.通过通过“补白补白”升华情感升华情感。一些课文中的“空白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如果能巧妙地将这些“空白点”变为情感的“生发点” ,让学生在“补白”中真情涌动,热情飞腾,激情燃烧,语文课堂必然会成为生命的课堂,诗意的课堂。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写道:他不停地挖着。他不停地挖着。8 8 小时。小时。1212 小时。

7、小时。2424 小时。小时。36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 3838 小时,他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爸爸,是你吗?”父亲在这三十多个小时中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凭借着一双手挖掘瓦砾、找寻自己的孩子的,文中没有详细的描写,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想象父亲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并真正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把握父亲的情感脉搏,感受父爱的深挚与伟大,获得情感上的熏陶感染。3.3. 通过通过“补白补白”加强

8、练笔。加强练笔。如何由读学写,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直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文本补白恰恰能够为读写迁移提供契机。对于一些含有精妙“留白”,饱含丰富内涵的文本材料,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挖掘其隐含的内容,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进行想象、拓展、补写或改写。文中的意不尽露之处,省略号之地,略写的情节,文尾中的空白等等,都可以作为随文练笔的源头活水。如学习唯一的听众一文,可以让学生将课文第十一自然段的省略号,变成具体的文字,把当“我”知道事情真相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书写下来。再如读完穷人 ,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想象来续编故事,写一写桑娜和丈夫今后的生活,可

9、以写成长长的一部小说。这样的“补白” ,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必将得到很好的滋养。4.4. 通过通过“补白补白”领悟表达。领悟表达。“补白”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内容添加至文章中,并与原文进行比较,看看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文本“留白”并不是作者的疏漏,而恰恰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功力。学生在“补白”及比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的精妙,加深对语言本身的印象,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可以提高细致描写、详尽叙述等写作能力。文章巧“留白” ,教学善“补白” 。所谓“善”字,就是要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10、教师首先要潜心会文本,善于发现文本材料的“留白”之处,善于“无中生有”于无字处读出内涵、读出深意;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补白”的时机,选择好角度,确定好形式,让“补白”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剂“妙方” 。二、从总体上进行备课。二、从总体上进行备课。我曾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常态进行过一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备课时不阅读文本先看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占一成多;阅读一至两遍文本就看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占将近三成;阅读三至五遍文本再看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占三成多;阅读五遍以上文本再看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不足两成;先阅读文本再备课最后看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几乎没有。这些数字显示,多数教师备课时

11、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 ,照搬现成的教学设计,对文本不去细致研读、仔细推敲,缺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我常常在想,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少慢差费,效率不高”的问题,当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重视不够,用力不足,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吧?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还存在着不能从整体上关照文本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对课后思考的设计意图认识不清,对文本所在单元中的位置重视不够、处理不当。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的“课后思考”的设计比较考究,体现了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和文本的教学目标,但许多教师备课时并不进行分析,在教学中也不加以利用。再如中高年级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训练重点,但很多教师在教学

12、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将重点放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上缺少引导,使读和写人为割裂,没有架起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桥梁。像这样的单元,教学时应该一进入单元的学习,就提示学生注意每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介绍家乡的,观察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并布置学生从现在开始就搜集资料,为口语交际和写话做好准备。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每一单元教学前,都应该让学生先浏览整组教材,从单元提示到每一篇课文,从课后思考题到语文园地,要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也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益。三、具体来说,怎么教。三、具

13、体来说,怎么教。6.6.冗繁削尽留清瘦,教到生时是熟时冗繁削尽留清瘦,教到生时是熟时以以白鹅白鹅为例谈语文教学为例谈语文教学“教什么教什么”和和“怎么教怎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语文教师备课时必须思考和回答的两个问题,而前者更是第一要务。 “怎么教”永远取决于“教什么” ,因为内容决定形式,方向决定方法,思路决定出路。南辕北辙的故事尽人皆知,可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却总是更多着力于“怎么教”的问题,而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常常思考甚少,致使小学语文课虽然看起来形式新颖丰富、花样层出不穷,但是内容或庞杂冗繁或鸡零狗碎,使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田中扎下根来。这大概是语文

14、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吧。下面试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白鹅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思考与实践。一、语文教学一、语文教学“教什么教什么” 。教什么,首先需要从单元目标和文本特点出发来加以确定。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起开始按主题来组织单元。 白鹅是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中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单元共编排了四篇短文,有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种动物,也有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这样编排的目的很明显除了要通过阅读感受动物的可爱外,更要通过同题阅读,领悟到同样是写动物,表达方法却不尽相同,同样是大作家,语言风格却各具特色。白鹅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一篇散

15、文。读丰子恺的文章,总会觉得字里行间散发着一种恬淡而又亲切的气息,这一点从白鹅一文中可见一斑。作者描绘白鹅,语言质朴、幽默,紧紧围绕白鹅的“高傲”进行传神写照,好似他笔端的漫画,极具“具象美”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认真解读文本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我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初步罗列了以下一些教学内容:1.生字:本课共 8 个要求认识的字,12 个要求学会的字。这些字中“颈”“供”的声调易错, “吭”是个多音字, “脾”和“蹲”书写中容易出现错误。另外,文中有一个词“窥伺” , “伺”是多音字,在“窥伺”中读“s” ,在“伺候”中读“c” ,应注意与文中多次出现的

16、“侍候”一词进行音和义的区别。2.朗读、积累:能够读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积累背诵喜欢的段落,是课后中的任务,不能忽略。3.内容理解:了解白鹅的特点以及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文本理解上的重点;“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和“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这两句话可能是大多数学生理解上的难点。4.表达方法:本文在表达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准确描摹的方法,对比的表现手法, “先总起后分述”的布局方法,过渡段的自然运用等等。初步罗列了这些内容后,接下来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受能力出发来进一步加以筛选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去粗取精,做好减法。我对以上圈定的内容再次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这些内容对将要如何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字词,是小学语文各年段的学习重点,应该加以重视。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的学习完全可以在预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