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2717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漫谈教育中的人格养成(2015 年 6 月 27 日“书院中国”公益讲堂的演讲)亲爱的朋友们、亲爱的家长们,大家下午好!谢谢“书院中国”蔡少宏先生的安排,使得我有这么一个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我个人对教育的一些认识。今天下午的演讲,我将从三个层面展开:一、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孩子人格养成的影响;二、当前各种“新教育”观念(包括蒙特梭利教育、华德福教育)对该问题的认识;三、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人格的养成。一、 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孩子人格养成的影响人的成长需要环境,就像育苗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一样。教育的环境组成比较复杂,既有家庭和学校的小环境,更有社会的大环境。社会环境对人

2、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流价值取向对人的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取向,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比如,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资本家和地主富农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而工人和贫下中农虽然贫穷,但他们是光荣的。而到了“市场经济”阶段,资本家、企业家成为社会明星,成了媒体追捧的偶像。又比如, 1950 年代,美国社会把“同性恋”视为病态,认为同性恋者性格倒错、道德薄弱。杜鲁门总统签署行政令,禁止同性恋者在政府部门中工作。隐蔽街头的同性恋酒吧经常遭到警方突击搜查。到了2010 年,美国首都华盛顿承认同性婚姻。此前,美国已有三个州(佛蒙特州、康涅狄格州、爱荷华州),成为允许

3、同性结婚的地区。这真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在座40 多岁的家长,应该还清晰记得 1980 年代的校园歌曲,比如齐豫的乡间小路、橄榄树,有一种清纯的气息。但今天青少年流行的音乐是什么,我们可能不了解。我上网查了一下,2015 年流行歌曲排行榜的第二名,是被誉为“全民神曲”的小苹果。这首歌从2014 年 5月 3 日开始发布,不仅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血洗各大网站,让网友听到抖腿停不下来。”而且斩获2014 全美音乐大奖(AMA )“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奖”。而 2015 年流行歌曲排行榜的第一名,歌名叫 青春修炼手册。在这里, 我把部分歌词读一遍:跟着我左手右手一

4、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跟着我鼻子眼睛动一动耳朵装乖耍帅换不停风格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成长的烦恼算什么皮鞋擦亮换上西装佩戴上一克拉的梦想我的勇敢充满电量昂首到达每一个地方这世界的太阳因为自信才能把我照亮这舞台的中央有我才闪亮有我才能发着光流行歌曲,我们古人称之为“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流行歌曲30 年前后的不同,感受不同时代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还可以通过2500 年前的流行歌曲,来体会我们先祖们的情感和价值追求。孔子重视庙堂音乐和雅乐,同时很重视流行歌曲,亲自编订诗三百,使得今天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先祖的遗风。在这里,我也念一首郑风里的子衿。这首歌,我们南山华德福学校

5、的音乐老师谱上曲,孩子们唱起来美极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是一首爱情歌曲,多么美好多么深沉!朋友们,大家细想一下,如果没有我们先祖们的爱情,我们不可能坐在这里啊。我们的老祖先注重情感,同时懂得节制,而不让情感泛滥。什么叫做情感泛滥,或者说“滥情”?我们可以再举一首几年前非常走红的歌曲,体会一下。这首歌名叫等爱的玫瑰。每次我从我们学校所在的辛庄进城,都会叫同一辆黑车,几乎每次都会听到这首歌。歌声一起,我的心就拎起来了。这位女歌声唱得撕心裂肺,让人很不安。节选歌词如下:风吹过漫天的寂寞爱枯干枯萎

6、的花朵我祈祷不变的承诺是谁在安慰心中饥渴我要向前飞我是等爱的玫瑰心中潜藏着待放的花蕾如果你给我真实的安慰我愿为你展现我的美曾经被风吹我是受伤的玫瑰眼中深埋着滚烫的泪水尘世中太多虚幻的安慰完美背后看见了心碎我们的老祖先很懂得健康的道理,情绪不节制容易伤身。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是有血有肉的,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这很正常,关键是要适度。中庸里面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懂得中和之道,可现在的人忘了,崇尚自我的充分表达、尽情宣泄。在这里,我没有嘲讽的意思,我只是试图透过这个时代的“风尚”,指出当前主流价值

7、追求的偏差。台湾德简书院的王镇华先生很慈悲,他说得很好,人类言行的偏态背后,是内心想回到正常的深度的呼唤。中华大地,从“五四”到今天,将近百年,历经苦难,风雨飘摇。受西方现代文明价值观的冲击,不是向左,就是向右,一直回不到中道。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谈孩子人格的养成,但哪个孩子、哪个家庭、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谁能逃脱这个大的历史背景的影响?我相信,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谈孩子的教育,光有“爱”还不够。糊里糊涂的“爱”只能造成孩子人格的偏态。所以,我们需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我们自己从小到大,受到了哪些有严重偏差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简单而言, 当前社会偏差最

8、严重的价值观是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前者否定精神的独立存在,后者助长了人类的偏执。上个世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复苏,物质文明高速发展,那时候世界一流的思想家都开始讨论“人的异化”的问题。什么叫做“异化”?就是在拜物教的压迫下,人变得不再像人。人们感觉到似乎被一台运转越来越快的大机器所绑架,想停都停不下来。1960 年代,西方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试图超越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于是涌现了“新时代”思潮。这股思潮也被称为“灵性复兴思潮”,西方人开始对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印度的瑜珈、中国的中医和易经的思想发生浓厚兴趣。然而,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价值观有非常大的惯性,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经

9、历就是证明,我们在座的都是亲证者。有人说得很形象:“我们跑得太快了,以致于灵魂跑丢了。”有朋友可能会说,你讲的这些都有道理,但和孩子教育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我举个例子吧。目前全世界都在发展核能,但全世界的核物理学家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今天的人类对处理核废料束手无策。开发核能,必然产生核废料,目前的做法是只能找个荒芜人烟的地方,掩埋起来。这意味着什么?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吃了东西,正常情况要排便,但是现在大便无法排出去,都能在肚子里找不同的角落堆起来。现在,我们的大地母亲肚子里,就堆砌了许多这样的大便,而人类还不懂得“知止”,还是继续往前冲。经济是需要的,但是不能以伤害人为代价。科学是有力量的,

10、但是要把为子孙后代负责任作为根本前提。 教育,不仅是疼爱自家小孩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所有人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大家现在可能有点感觉了,讨论孩子的人格养成,为什么我把警惕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作为第一条来说。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觉察,让孩子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惯性走,那他不可能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 人格的独立,是指精神的独立,思想的明澈,而不是光着屁股到大街上跑,什么都满不在乎。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叛逆?那是因为他们讨厌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带着跑,他们心里有一个呐喊:我要成为我自己!我不要成为你们期望的成功人士!我也是从“愤怒的青年”的阶段走过来的,所以,我很能够理解当前许多“新教育”的努

11、力“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六年前,我牵头创办了南山华德福学校,当了南山的第一位小学一年级的主班老师。二、 当前各种“新教育”观念如何看待人格的养成,他们是怎么做的我对华德福教育有些初浅的认识,对蒙特梭利教育没有接触过,但台湾的王镇华先生对蒙特梭利这位意大利的教育家评价极高。王镇华先生借助蒙特梭利的表达,对人格的养成有深刻的阐释。我很受启发,也愿意在这里分享。(1)蒙特梭利教育的观点蒙特梭利把健康的人格称之为“人格的正常化”,主要有四个指标:首先,是愿意工作的;第二,是能够专注的;第三,是尊重秩序的;第四,是人际和谐的。 反过来, 蒙特梭利把没有做到“人格的正常化”的孩子,没有称

12、为“人格的不正常”和“不健康的人格”,而是称之为“人格的未正常化”。这么表达的意思是,虽然目前孩子的人格尚未正常,但他仍有回到正常的可能,而不是被打入另册,被看成是“坏孩子”。相对于“人格的正常化”,“人格的未正常化”描述出来的特征是:第一,面对工作,他是退怯的;第二,其他孩子专注的时候,他是懈怠的;第三,要求尊重秩序的时候,他总是脱序的;第四,相对于人际和谐的孩子,他是任性的或骄蛮的。把对孩子“人格的未正常化”的描述,用到我们成人世界当中,似乎也是可行的。我们的许多成人, 是不是也没有达到“人格的正常化”?而这些“人格未正常化”的成人,不知不觉做了父母,那么对于他们孩子人格的养成意味着什么?

13、所以,蒙特梭利说:“孩子若未正常化,问题依旧存在于成人社会,只是换个形态。”她又说:“幼儿教育,是助其内发生成,而非以一套方法外加、塑造。教师要懂得生命,真懂了,才能为生命而工作。”蒙特梭利幼儿教育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叫做“吸收性心智”,另一个叫做“敏感期”。婴幼儿 0-3 岁基本上是无意识的,一般人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开始第一次说“我”,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孩子在0-3 岁的阶段,学习吸收就像海绵一样,用的是他的无意识,也就是天赋的觉性,蒙特梭利称之为“吸收性心智”。对这种天赋的觉性,中国古人用两个字来表达,就是“良知”。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老天爷在帮他学习,他不需要思索,不需要

14、成人学习那般费劲。“敏感期”本来是昆虫学的一个专有名词。昆虫学家发现,毛虫破茧而出之后,它有向光的敏感期,它会沿着树枝一直爬,爬到树梢,其实它是向光。这种生命的本能,使得毛虫能吃到树梢的嫩叶。它只要吃几天,身体茁壮了,向光的敏感性消失了,毛虫就可以到处爬、到处吃了。蒙特梭利把她在幼儿成长阶段发现的敏感时期也称之为“敏感期”,她讲得很具体,有语言的敏感期、手脚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社会行为模仿的敏感期等,大概有八、九种之多。对于生命的这种本能,中国古人也有两个字可用来描述,叫做“良能”。蒙特梭利是罗马大学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同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对婴幼儿的成长有细致的观察,可惜的是后人简单地

15、把她的发现只是作为方法论。蒙特梭利说过这么一句话:“婴幼儿,是上帝的选民。如果成人不干扰,孩子自己会找到切入点。”她认为,孩子人格的开展有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时成人太想塞东西给孩子,就成了“爱的干扰”。成人往往为了弥补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憾,或为了和别人比教,在教育中容易“目的性”太强。具体的蒙特梭利教学法,由于我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我只想提醒大家, 蒙特梭利教育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信仰。蒙特梭利的话可证明这一点,她说:“有两个层次的爱。往往当我们提到我们对儿童的爱时,我们指的是我们对他们的拥抱、照顾,以及我们对我们所认识的人,以及能够激起我们柔情的人所付出的爱。但是,我

16、说的是另一种爱。这个层次的爱,不仅是个人的或者物质的。服务儿童,就是感觉到自己是在为人类的精神而效劳,使它得以自由发挥。这两个层次的差异,事实上不是由教师定义出来的,而是由儿童身上显现出来的。教师会觉得自己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境界。儿童使得她成长,直到她进入了儿童的境界里。”(2)华德福教育的观点华德福教育是由奥地利人鲁道夫斯坦纳博士创立的一种“新教育”体系。目前在中国已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家长通过学习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自发地创办幼儿园和小学,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新教育实验。斯坦纳博士1919 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创办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有些偶然。他关心的问题非常广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到处发表演讲,呼吁人类要彻底反省,不要在物质主义的道路上继续下滑。一家烟草工厂的老板非常赞赏他的主张,希望他用他的观念帮助创建一所工厂子弟学校。这所烟草工厂的名字叫做“华德福”。所以,从一开始,斯坦纳博士的态度就很明确,他和他的同事们说,我们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办一所学校,而是一场文化自觉行动的开始。斯坦纳博士把他认为的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