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论辨证施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3639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希恕论辨证施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胡希恕论辨证施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胡希恕论辨证施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胡希恕论辨证施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胡希恕论辨证施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希恕论辨证施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希恕论辨证施治(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希恕先生论辨证施治基于仲景著作的研究试谈辨证施治,冯世纶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纪念胡希恕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前 言,本论文是老师发表的唯一一篇1980(4)其他未发表:主未考虑成熟65年毕业有幸参加继承,66年听过胡老讲座,80年整理成书准备出版,对老师、经方认识浮浅。94年经方传真出版,认识无多大改变。2000年后,在整理老师遗作中,渐有悟道,但终感愚钝,认识正确与否自难定夺,有望大家批评指正。今重新学习这篇论文,虽有些新的认识,但难免有误,望同道斧正。,胡老论述提要,第一部分:正本清源 经方的理论渊源与特点第二部分:概述伤的主要内容: 六经与八纲 治则 论方证第三部

2、分: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实质,第一部分,正本清源李心机教授:尽管业内的人士都在说着伤寒论,但是未必都认真地读过和读懂伤寒论。这是因为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误读传统” 。背景:几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中医界前仆后继都在问道伤寒论,但很多人只是登堂,却不能入室,其原因很多,但不能正本清源是关键。,经方的理论渊源与特点,1.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 ?,2.中医治病为何辨证而不辨病 ?,3. 本经汤液经伤寒,4.仲景序言 23字的误导,5.杨绍伊对伤寒论的贡献,倡用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说明中医以药治病的方法,亦常被称为辨证论治,我以为辨证施治更较朴实些。本来嘛,有是证即用是药,还要引经据典地议论一番,干什么?旧时

3、社会为了写给富贵老爷们看,显得自家儒气,便于售技讨饭,这种可怜像,现在没必要了,因此乃采用辨证施治,作为本著讨论的专题。章太炎之书必看,阐明经方形成史(1)谁发明了辨证施治?,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因为中医发展远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当时既没有进步科学的依据,又没有精良器械的利用,故势不可能有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致病的因素,以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只有凭借人们的自然官能,于患病人体的症状反应,探索治病的方法经验。1、中医当指经方治病方式;2、标示与内的不同。经实践复实践,不但为促进了四诊的进步、药性的理解和方剂配制的发达,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亦终于发明了一般

4、的规律反应,并于此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试验成功了通治一般疾病的种种验方。方证、六经,症状反应受巴氏影响?,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个病,也是头项强痛,也是脉浮,很像太阳病,但是主要症状是渴,是一个里热证的表现。例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用电线强烈刺激饥饿的狗之后给予食物,开始狗很痛苦,经过一段时间,形成条件反射后,对食物的渴望大大超出了刺激身体的反应,机体的感觉即被抑制。阳明病的里热对大脑刺激非常大,所以阳明病可以见到谵语,说胡话,里热刺激过于亢奋时,恶寒就被抑制了,所以他不恶寒反恶热。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是个里热证。,阐明经方形成史(2)谁发明了辨证施治?,所谓

5、伊尹汤液经即集此验方的最早典籍,不过这亦和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一样,本是难以数计的民众,于长期不断的疾病斗争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却记在帝王宰相们的功德薄上。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 。时代符号伤不是一朝一代,更不是一人所为、起源于神,神农时代认识大自然即用八纲,我们的祖先面对大自然、生活、疾病,用的即是八纲,起自神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说:“神农时代大约距今10000年前到5000年前”,即在黄帝之前。19791984年对河北省蔚县的多处遗址,考古、发掘出6处房屋形制基本相同(窝棚式),房

6、屋都是坐北朝南、半地穴式建筑,这些房屋,都是在生土层上向下挖约半米,四壁和居住面都用草拌泥进行抹平,然后用火焙烤,居住面平整而又坚硬,火堂位于屋子的中央。同时又发现许多石器、陶器等属仰韶文化。中视10频道08.11.13,神农时代认识大自然即用八纲,天(自然环境)有白天、黑夜、寒、热、温、凉阴阳变化,人体亦有相应变化。为了防寒、防止生病则盖窝棚、房屋而居,为了进一步防寒,则于屋中央修建火堂取暖、门向南开;为了夏天防暑,把房屋建成半地穴式。显然从生活上认识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阴阳之理。,神农本草经用八纲,同时生活中难免疲劳受寒,引起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用火考感到舒服、熏烤或热熨皮

7、肤,使汗出而解;或服碗热汤、热粥同时盖上棉被汗出而解;或用草药煎汤熏洗而解、或用生姜、葱、大枣等煎汤热服及加盖棉被取汗而解 (也因之经方又称“汤液”) ,或用大黄、芒硝可以解除便秘之苦当时虽没有文字,但积累的经验被流传于后代,当有文字后便记载下来,这即是神农本草经。口传、心记皆用八纲 、文字记载用八纲。,辨证施治始自神农时代,单方方证复方方证复方方证神 汤 伤八纲 八纲 八纲 六经最早典籍?八纲最早出现?神农时代?,神 农 蚩 尤 黄 帝公元前100005000 5000年后 秦重五行 内经 神农本草经 一日遇72毒 难经 农 伊 岐 黄 汤 液 针灸、五行六气,伤寒论本源自神农,读原文知 仲

8、景书本与内经无关,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今择要介绍于下,以代说明。源本内容 面对需,杨绍伊考证重大贡献23字不是仲景写,知者以此篇序文,读其前半,韵虽不高而清,调虽不古而雅,非骈非散,的是建安。天布五行,与省疾问病二段,则笔调、句律、节款、声响,均属晋音,试以伤寒例中词句,滴血验之,即知其是一家骨肉叔和非唯撰次三阳三阴篇已也,即仲景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五句与“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至

9、“夫欲视生死实为难矣”一节悉出其撰次。,杨绍伊考证重大贡献 23字不是仲景写,再以文律格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文法中为浑说,撰用素问、九卷等五句,在文法中为详举,凡浑说者不详举,详举者不浑说,原文当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此本词自足,而体且简。若欲详举,则当云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不当浑说又后详举也。且,正本清源认祖归宗,仲景为医之汤液家,举书不举汤液经而举素问、不数伊尹而数岐黄,何异家乘中不系祖祢而谱牒东邻也 !,正本清源认祖归宗,仲景书古文古奥,本

10、来难读,向来读者又惑于叔和的伪序,大都戴上了内经的带色眼镜,因而不可能更客观地看待仲景书,惟其如此,也就不可能通过仲景书,以阐明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系和其精神实质了。,正本清源认祖归宗,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广大劳动群众与疾病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创造出来的,关于这一点,是无人加以否认的吧?惟其是来自于实践,当然必有其客观的形式和真理,形式即以上所说的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系,真理即以上所说的辨证施治的精神实质。但此实践的总结,今只有见之于仲景书,则于辨证施治的研究,若舍仲景书,又于何处求之呢?本著即透视仲景书的证治精神,和结合临证的实践而进行深入探讨。,正本清源认祖归宗认证方法明显

11、不同,仔细读仲景书可知,伤属经方、神农派 伤寒、中风概念根本不同经方:症状反应。内经:伤于寒、伤于风王、成、张,杨冬石膏夏麻黄,杨绍伊、刘复仍受影响,(卷一)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中风为表病,伤寒为里病。 风温为表病,温病为里病 故必先正本清源,伤属经方、神农体系,第二部分,概述伤寒论的主要理论内容,六经与八纲,中医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中医施治,亦主要是在六经八纲基础上制定治疗的准则,所以对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则六经和八纲是首应探讨的核心问题,为便于说明,以下先从八纲谈起。八纲: 是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言,其实表、里的中间还应有个半表半里,按数来讲本来是九纲,

12、由于言表里,即含有半表半里在内的意思,故习惯常简称之为八纲,今依次述之于下。经方临床带教实录p124,表、里和半表半里(病位),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则谓为表,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表证。 里:指机体的极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里,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里证。 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二大腔间,为诸多脏器所在之地,则为半表半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半表半里证。汤本,表、里和半表半里(病位),表、里、半表半里三者,为固定的病位反映,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里,虽有时表与里、或与半表半里

13、、或半表半里与里、或表与半表半里、又与里同时出现,但绝不出此三者范围。,阴和阳(病性1),阴:指阴性证,阳:指阳性证。人如患了病,未有不影响机体的机能改变的,尤其首先是代谢机能的改变,而其改变不是较正常为太过,便是较正常为不及,如其太过,则患病机体亦必相应的要有亢进的、发扬的、兴奋的等等这类太过的病征反映出来,即称之为阳证。如其不及,则患病机体,亦必相应的要有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等等这类不及的病征反映出来,即称之为阴证。故疾病虽极复杂多变,但概言其为证,不为阴,便为阳。,寒和热(病性2),寒:指寒性证,热:指热性证若患病机体反映为寒性证候者,即称之为寒证。若患病机体反映为热性证候者,即称之为

14、热证。基于以上阴阳的说明,则寒为不及,当亦阴之属,故寒者亦必阴,则热为太过,当亦阳之属,故热者亦必阳。不过寒与热,是一具有特性的阴阳,若泛言阴,则不定必寒,若泛言阳,则不定必热,故病有不寒不热者,但绝无不阴不阳者。,虚和实(病性3),虚:指人虚,实:指病实病还未解,而人的精力已有所不支,机体的反映显示出一派虚衰的形象者,即称之为虚证。病势在进,而人的精力并亦不虚,机体反映显示出一派充实的病征者,即称之为实证。 由于以上的说明,可见虚实亦和寒热一样,同属阴阳中的一种特性。,六 经 实 质,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的三阳,和太阴、少阴、厥阴的三阴而言,伤寒论虽称之为病,其实即是证,而且是来自于八纲,今先就其相互关系说明于下。基于以上八纲的说明,则所谓表、里、半表半里三者,均属病位的反映,则所谓阴、阳、寒、热、虚、实六者,均属病情的反映,不过病情势必反映于病位,而病位亦必因有病情的反映而反映,故无病情则亦无病位,无病位则亦无病情。(三焦然)以是则所谓表、里、半表半里等证,同时都必伴有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为证反映,同理则所谓阴、阳、寒、热、虚、实等证,同时亦都必伴有或表、或里、或半表半里的为证反映,由于寒、热、虚、实从属于阴、阳,故无论表、里、或半表半里,均有阴阳二类不同的为证反映,三而二之为六,即病之见于证的六种基本类型,亦即所谓六经者是也,今示其相互关系如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