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1237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我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培训班统一安排,本人近日深入酉华、庙前、乔木等乡镇养蚕点村,走访养蚕大户开展调研,深入了解蚕农在生产上面临的主要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扶持、对茧丝绸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要求和建议等,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现有桑园 30491 亩,养蚕户 9385 户。2010 年饲养桑蚕一代杂交种 29090 盒,产鲜茧 1209 吨,蚕农茧款收入 3813万元。年产茧 150 吨以上的乡镇有 4 个,年产茧 50 吨以上的行政村 6 个,年产茧 5 吨以上的村民组 52 个,年产茧 250 公斤以上的户有 840 户。有收烘站点 33 座,烘茧灶

2、 61 付。有蚕种生产企业 1 家,年生产 10 万盒“九华山”牌蚕种。有缫丝企业2 家,自动缫 10 组,年产白厂丝 260 吨。有蚕丝被生产企业 2家,年产蚕丝被 4 万床。有容积 60000m3低温冻库一座,年产鲜蛹 500 吨。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家,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家,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家。二、主要做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坚持“扶优扶强,多予少取”的原则,坚持以工业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稳步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不断理顺茧丝绸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蚕茧收2烘体制,建立完善企业与蚕农利

3、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进茧丝绸产业化经营,使全行业保持了平稳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就业、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确立主导地位,扶持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茧丝绸产业化的决定、 大力发展蚕桑生产,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化经营运行质量的意见和关于巩固和推进茧丝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确立了茧丝绸产业的主导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蚕桑生产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2、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我县于 2007年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县后,共新建桑园和低改老桑园 10140 亩,新建养蚕大棚或简易蚕室 209

4、个、面积 14868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小蚕共育室 30 个、面积 2517 平方米。结合工程建设,根据我县生产实际布局,规划建设了木镇镇双合村、酉华乡石安村、庙前镇星星村 3 个核心示范园和庙前镇华阳村、杜村乡龙华村、酉华乡三元村、杨田镇缑山村 4 个重点示范片,进一步夯实了茧丝绸产业发展基础。3、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方格蔟营茧。近年来,我县逐步建立完善三级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村级蚕桑辅导员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实用新技术,重点做好方格蔟推广工作,切实提高蚕茧质量,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至目前为止,全县3已累计推广方格蔟 87 万片,应用

5、蚕种 4246 余盒,产方格蔟茧92 吨,所有乡镇皆成功开展了方格蔟推广示范点。4、推行蚕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我县从 2005 年开始,在酉华、杜村、庙前三乡镇开展了蚕业合作社试点工作,并在蚕业合作社组建的基础上,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模式,拉紧公司、合作社与蚕农之间的利益联结,使企业与蚕农之间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至目前为止,已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有 18 家,入社蚕农农 2655 户带动农户 5740 余户。三、存在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蚕农存有“三盼一忧”。即:一盼政府对蚕桑生产有更多的扶持政策;二盼加快蚕桑生产的新技术推广;三盼更加快捷

6、优良的技术服务。 “一忧”,忧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结合调研和实际工作情况我认为全县茧丝绸产业发展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蚕桑生产仍为粗放式经营,鲜茧供应缺口矛盾突出。一是新技术应用率低。当前从事养蚕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习惯于传统的饲养方法,不重视消毒防病,不采用省力化养蚕,亩桑经济效益不高。二是桑园立地条件较差, “低改”任务繁重。我县桑园大多分布在山坡地、山塝田及房前屋后等,土壤贫瘠、蓄水保肥等立地条件差,造成桑树成园时间长、产叶量低、叶质差,且极易老化,目前全县老桑园约占桑园总面积的 1/3 左右。三是分户经营,投入不足。全县 80%左右的农4户年饲养量皆在 2 到 3 盒种

7、之间,不成规模,许多蚕农没有建专门蚕室,不能彻底消毒防病,难以达到高产稳产。四是鲜茧供应缺口严重。全县 2 家缫丝企业现有自动缫 10 组,满负荷生产年需鲜茧 2500 吨左右,而本县年产鲜茧只有 1300 吨左右,缺口 1200 吨左右。2、蚕种、蚕茧经营市场混乱,阻碍了茧丝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个体户无证非法经营蚕种给蚕桑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如今年春季杨田镇缑山村个体商贩非法经营蚕种 82 盒,全部爆发微粒子病,给蚕农造成直接损失近 8 万元,同时给养蚕环境造成了大面积污染,给日后蚕桑生产带了安全隐患。二是蚕种经营市场混乱,造成蚕种来源不尽相同,发种时间不一,品种混杂,致使缫丝企业配绪困难

8、,难以生产出高品位生丝,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全行业持续发展。三是鲜茧收购市场混乱,扰乱了正常的收购经营秩序。因原料茧紧张,许多非法商贩参与抢购鲜茧,不执行国家关于“优茧优价、劣茧低价”的收购政策,争抢购原料茧,大肆收购毛脚茧,导致鲜茧质量普遍下降。缫丝企业因原料茧质量差无法提升自身效益,企业只能将负担转嫁到蚕农头上,致使蚕茧价格大幅起落,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蚕农。3、茧丝绸企业深加工力量薄弱,企业与蚕农利益联结机制有待于加强。一是茧丝绸产业链短,丝织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印染、丝绸服装加工及桑蚕茧综合利用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产业的附加产值不高,制约了茧丝绸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5茧丝绸深加工企

9、业招商难、融资难。我县茧丝绸产业配套供应物资不完善、供应成本大,熟练工人紧缺,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三是企业与蚕农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补贴等方面对蚕农扶持不够,二者仅仅是买卖关系,不利于共同发展。4、乡镇蚕桑技术人员紧缺,推广服务工作难以做到位。全县现有桑园 3 万余亩,而乡镇蚕桑技干只有 14 名,人均服务桑园面积 2000 余亩,人均服务养蚕户近 700 户,除庙前、酉华、蓉城 3 乡镇有 2 名技术人员,其他乡镇只有 1 名技术人员。乡镇蚕业服务站都存在着窗口咨询服务与进村入户服务无法调和的矛盾,致使蚕桑推广与服务难以做到位。四、建议与对策1、统

10、一思想,把发展壮大茧丝绸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生产发展”居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第一位,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群众致富的源头,而蚕桑生产则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据安徽省农委调查资料显示:蚕茧生产的单位面积效益比粮食、茶叶分别高 89%和 9.6%,而且桑园主要利用山坡荒地种植,蚕茧生产又多为妇弱劳力。发展壮大茧丝绸产业是符合我县县情的。在茧丝绸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下,遇到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利益格局分配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局出发,树立“发展蚕桑生产,就是发展特色生态工业,发展茧丝绸产业,就是发展主导经济之一”的思想。充6

11、分认识重桑就是重工,桑园就是绿色资源,切实把壮大茧丝绸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2、加大扶持,大力发展优质高产蚕茧基地。一是整合多方面资金加大对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在蚕业发展基金、农发资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蚕桑基地建设。二是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优化结构、适当集中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庙前、酉华、杜村等基础好,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乡镇作为主要基地,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连片发展或连片低改,以规模求效益。三是着重培养一批种桑养蚕示范户、典型户、大户,引导农户对零星分散桑园进行规范有序流转,通过合理扭转和

12、反租倒包等形式有偿转让给懂技术、善管理的养蚕能手,发展大户,提高种桑养蚕的规模效益。四是鼓励缫丝企业投入资金发展自己的原料茧基地,拉紧产业链,密切企业与蚕农之间的利益联结。五是选用优良桑品种,调汰老品种,并按照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确保当年发展当年受益。3、加强市场管理,规范蚕种、蚕茧经营。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对非法经营行为来历查处。各乡镇要配合做好辖区内的蚕种、蚕茧市场管理工作。继续实行蚕种补贴,拉紧企业与蚕农的利益联结,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维护蚕种市场稳定。收购企业应严格执行“优茧优价、劣茧低价”的收购政策,建议县内茧丝绸企业应加强沟通、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打破各自为政,7形成整体合力打造安徽省

13、茧丝绸强县。要鼓励蚕农自愿牵头组建蚕业合作社,按照独立法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蚕农可按桑园面积或鲜茧数量参股入社,并行使社员权利,承担义务、参与决策、享受红利,使蚕农的利益与合作社的利益和加工企业的效益真正捆绑到一起。4、加大丝绸服装加工项目的招商力度,提高产业附加产值,延伸产业链。目前的织绸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对丝绸产业的拉动不大,丝绸服装尚是空白,这方面的发展空间很大。应加大茧丝绸下游生产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有三至五家上规模的下游丝绸加工企业在我县落户,延伸产业链,提升全行业的市场竞争力。5、健全、完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随着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一个乡镇只有 1 名蚕桑技干远远不够,建议在蚕业发展基金中列出专项经费,用于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在重点乡镇、养蚕重点村聘用一批乡镇蚕桑辅导员,按“以事养人”原则,确定工资,并加强管理与培训,将他们的工资与服务和绩效直接挂钩,真正提高蚕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