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294008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宁波市民政局副局长 许义平一、问题的提出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些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格局之中。这不是空穴来风。这是时代的要求。要真正理解农村社区的发展,恐怕需要从更宽更广阔的角度来看

2、。这是一个变化的社会,这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从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迁,是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每个人接近事物的方式不一样。以我个人来说,我惯于从问题分析入手,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认清我们面临的问题,把自己的观察转换到最基本的问题层面上来,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又应该如何推演下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考渐渐变得有力,渐渐变得有价值。农村社会发展现实的迫切问题是什么?全面融入市场经济的开放的农村社会,发生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演变。就社会建设的视角而言,这种演变大体上显现出二对基本的矛盾:一是主体多元、复杂的农村现状

3、与传统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矛盾;二是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性的公共需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两对矛盾运动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致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个判断是基于可靠的具有统计意义的证据,而不是基于主观印象。由于当地社会劳动力要素的短缺,宁波成为数量可观的外地劳动力聚集地之一。至 2007 年底,宁波市登记的外来人口总数已达 341 万,其中务工人员 320 万1。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仑区拥有的 45 万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 33 万本地常住人口。工业化对经济的作用,一般都能看到,不容易看到的是社会的变化。以工业化

4、为标志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对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但不能解决所有农村面临的社会问题。只有经济增长没有社会发展,农村社会不可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如果社会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具体而言,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诸方面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结果可能会异化甚至走向反面。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确实比过去复杂得多。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迫于社会环境的激烈变化而不得不接受的改变,对个人来说,是件痛苦而不容易的事。长期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相适应,农民的生活方式是自由散漫的,现在,他们要与一个同样自由散漫的外来的农民工群体生活在一个区域里,2问题显然孕育其中

5、。由此衍生出来的诸多方面的需求如何满足?矛盾乃至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重要问题需要从实践到理论的系统解答。如果说开放之初的混乱无序状态,是由于人们没能看到目标和辨明方向时不能很好适应突如其来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只见物不见人”的社会发展认识条件的制约,只能慌不择路的自然碰撞,只能采取就事论事的相对封闭的传统管理方式,那么,在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的今天,如果这个领域仍处于混沌状态,甚至出现较前更为复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就不能一味谅解了。如果管理是传统封闭的,又遑论什么服务?美国史学大师雅克巴尔赞在谈到关于西方 500 年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有一段话让人深思:“衰落这个词指的只是减弱,它并不意味着生

6、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丧失了精力、才能和道德观念。正相反,现在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时代,充满着深深的关切和忧虑,又有着它特有的躁动不安。因为他看不到清晰的前进道路。 ”3农村社区的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走过的路,才发现这个社会的重大的存在似乎在以往被忽略了。众多的需求被忽略了,众多的问题解决局限在挤压式管理的小胡同里。对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须臾不可离开的这个事物太需要重新认识了。唯物辨证法要求我们客观全面观察和分析事物。我们过去的教训在于常常过分地强调某个方面而忽略或否定另一方面,这自然会片面地反映事物的矛盾性质。传统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和农村公共服务的短缺成为目前农村整体发展的瓶

7、颈环节。必须探讨突破瓶颈的路径。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思路。农村社区的发展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找到这条路径。反过来,也正是这些问题和矛盾,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是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使命、价值和挑战。二、基本定位我们在哪里?我们要走向哪里?每个从事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者都有责任为这种反思提供自己专业性的思考。没有一定的方向感,实践一定是混乱的。很多时候,方向是比速度更为重要的保证。时代真的不同了。目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确面临着崭新的阶段。与以往的任何时代有很大区别的是,这个时代更加强调人本,强调人的需求,强调人的主体性。当今社会,一切的繁多皆由此衍生而成。这就像孙悟

8、空拔一根毫毛可以化出成百上千小猢狲来,但毕竟还有一根是自家身上所出,而且这一根正是变化之本。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围绕人的需求探索现代农村社会的治理和服务方式之路。相对城市社区而言,我用下面的判断来理解农村社区所具有的特质:这是处于社会快速变迁之中的社区。与相对成熟的城市社区比较,农村社区的发展,确实能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很不一样的影响。这是处在文化传统中的社区。农村社区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它自己的文化、有它自己走过的路。这个判断提醒我们,农村社区的建设显得更为复杂也更为丰富。在这二个相交的集合中,我们发现,曾经拥有的东西正在丢失,我们理想的东西还没有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是,

9、农村富裕了,但一个社会、一个人只拥有金钱是不够的。我们发现,富裕的背后其实深藏着内在的单一。单一的根源在于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需求出来了,矛盾出来了,但是服务和管理并未完全到位。现代社会的农村居民,如何让其充分享受现代文明?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社会内在质的变化,改变“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在农村社会建设中,注入新的价值观,一切围绕人的需求,人的发展,立足于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提高农村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这是解决农村社会建设面临矛盾的根本途径。而这正是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坚持的核心理念。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这就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定位。讲到定位问题就需要把农村社区建

10、设同新农村建设的区别说清楚。对此,陈加元副省长有一段论述:“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重要路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下,农村社区建设有其独特的角度和侧重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定位,农村社区建设主要着眼于推动以改善民政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为目标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推动以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以形成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取向的乡村文明建设。 ”4在这里,强调的是,农村社区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畴,

11、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我们把农村社区建设的定位锁定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农村社区建设不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替代,而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基于其社区化管理和服务的进化过程,即农村社区建设在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模式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我们知道,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和服务或许只是农村宏观社会变化的一个支流。但是,我们坚定地认为,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农村建设之“新”的重要特征和内容。农村社区发展的一项沉重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社区化的管理和服务,改善农村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三、实现方式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每一个特定

12、的问题,都有一些重要的特殊因素需要讨论。当我们面对农村社区建设这一特殊问题,既没有可以从书本上照搬的现成的结论,尽管可以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些重要经验,但似乎也不能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进行套用。毫无疑问,政府是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自身也面临着社会管理、服务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如何实现社区化的管理和服务?实践生活非常丰富。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把现实的东西拿来,互相比较、互相鉴别,发现了里面许多合理的因素。从实践总结的角度和农村社区发展的总体走向来看,我认为有三个核心的要素渐渐浮出了水面需要提出来讨论,这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基本构想。(一)组织化程度。社会组织广泛、深度的参与

13、是现代社会多元治理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特征。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通过组织化的形式积累社会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力量,是农村社区提高自我治理水平的一个基本命题。需要重点讨论的是融合性组织5。融合性组织是农村社区发展中一些做法的汇流,至 2007 年底,全市外来人员 100 人以上的村(社区)融合组织建成率达到 60%,融合性社会组织 819个6。社会成员的融合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在一个主体复杂多元的社会生态中,各社会成员之间真正融合的标志是什么?如何使局部统一在整体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获得生计的渠道拓宽了。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流动获得维持生计的收入。但这还远远不是体面生活的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

14、参与社会的机会,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归属感,也许是一个内涵更深、外延更广因而更具生命力的一个命题。维持生计和参与社会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成为农村所有成员两条平行的人生轨迹。社会机体中的一个群体如果始终在体外循环,仿佛是一株无根的树,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无疑会受到强烈冲击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相对隔裂的状态中,对于数量众多的栖居在村落中的外来人员而言,一方面,当他们在丧失了基本尊重、权利的时候,便成为一个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特殊阶层,一些极端的暴力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亲缘圈熟人组成的同乡,使他们在无所依靠的时候采取共同行动。这种情况不免使人忧虑。在这样的状态下,一切的问题和矛盾可见一斑

15、。狄更斯一定不会预料到在遥远的中国农村,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是被引用得最多的时代。这是农村社会转型期必然要遇到的痛苦吗?就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而言,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变迁的过程。于是,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社会中社会成员越来越多元化的态势也是不可避免的。鉴于此,忽视这一态势的社会前景必然是黯淡的。能覆盖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管理和服务是社区发展的特点。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坚持的正是这一基本的理念,而这也正是农村社区发展中有别于传统的村民自治的特征之一。只有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融入整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被管理者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良性力量,这才是问题的要

16、害和实质,这才是真正的融合。组织是融合的载体。没有良好的组织生态,就没有融合的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对一切能够融合每一个农村社会成员的组织载体抱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因为,这是农村社会和谐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科学的方法一定不是在矛盾中消除另一方面的存在,恰恰是在对其的尊重与兼容中,找到可将其整合的方式和归宿。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里,融合,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真正的开放,一种内心深处的开放。当然,真正的融合建立不容易,它需要时间,也应当给它时间,我们期待着,在这一变迁中,会经历一个精彩的过程并带来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融合性组织的价值取向是消除矛盾和冲突,实现共同生活的归属感。就农村社区的民主管理而言,不能忽视农村社区的其他公益和互助组织。各种组织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完全可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构成“蜜蜂大树联盟”,因为他们彼此需要。(二)农村社区服务能力。人们总是在区别中认识事物。服务水平的差异性是城乡差别的重要体现。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