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24121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式翻转教学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向课堂反转方向发展,具体实施分为 3 个步骤,即课前预习,课中即课堂的练习,课后重点总结三个部分。(1)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先给同学们初略提点下一章节的内容,然后让他们先自己预习并基本理解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做这章节的 ppt 的形式展示出来,做 ppt 时一般 4-5 人一组,这样让他们可以自由讨论,同时增强他们的自学与合作能力。(2)课堂练习每节课 45 分钟时间里,讲课时间控制在 35-40 分钟之间,剩下的时间通过马上做课后相关内容的习题让同学们从理解上升到掌握的程度,对于比较复杂的同学们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次讲

2、解,确保每堂课内容都能被充分吸收。(3)课后总结每章节上完后,会要求同学们先把本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写在作业本上,让他们对本章节的知识在弄懂的基础上自我归纳出重点,然后才要求他们做课后习题。这样每章节的内容让他们从逻辑顺序上到具体的解题都能把握好。总之,课堂反转充分挖掘同学们本身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让他们有自主性,同时加强复杂内容的指导,这样每章节内容在上完后绝大分内容都被很好的吸收,这比灌输式教学效果是好很多。相关的材料通过 ppt 与作业本来展示。每章的具体项目设计每章的具体项目设计第一章第一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4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求理解紫外-可见吸收

3、光谱的产生;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及其分子结构的关系;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类型;掌握定性与定量方法;了解应用实例。具体项目;具体项目;项目内容第一项;课前预习含紫外可见光的原理,谱图与应用。要求做成 ppt 形式,4-5 人一组。第二项;课堂讨论课中全班做课后思考题,并讨论答案,并打分。第三项;课后总结与答疑通过作业与组建仪器分析学习 QQ 交流群形式进行网上答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总结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及其分子结构的关系,紫外可见光谱定性与定量方法。难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及其分子结构的关系第四项;评价。根据上述 3

4、 项形成平时成绩。教学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节 概述 紫外可见光的波段(10-800nm)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产生(由分子的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为紫外可见光谱;由分子振转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为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曲线,朗伯-比尔定律。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电子跃迁的类型为:*、n*、*、n*,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紫移,紫外光谱的四类吸收带:RKBE,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共轭效应、助色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位阻、溶剂效应等。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为:光源(在可见光区使用钨灯或卤钨灯,在紫外光区使用氢

5、灯或氘灯) 、单色器(棱镜、光栅) 、吸收池(玻璃材质仅适用可见光区,石英材质都可适用) 、检测器(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仪器的类型为:单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第四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定性分析包括:化合物的鉴定、纯度检查等,结构分析包括初步推断功能团、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定量分析包括:单组分的定量和多组分的定量。第二章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6 学时)学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重要官能团及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频率, 了解红外吸收光谱仪,掌握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具体项目;具体项目;项目内容第一项;课前预习含红外光谱的原理,

6、谱图解析与应用。要求做成 ppt 形式,4-5 人一组。第二项;课堂讨论课中全班做课后思考题,并讨论答案,并打分。第三项;课后总结与答疑通过作业与组建仪器分析学习 QQ 交流群形式进行网上答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总结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重要官能团及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频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难点: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第四项;评价。根据上述 3 项形成平时成绩。教学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节 概述红外光的波段范围(76-300m),红外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吸收光谱法的比较,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双原子分子的振

7、动(振动能和振动频率,基频峰和泛频峰)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振动的基本类型是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基本振动的理论数-振动自由度,影响吸收峰数目的因素:非红外活性振动和简并等导致吸收峰数目减少,而振动偶合和各种泛频峰等导致吸收峰数目增多) ,吸收峰的强度,特征峰和相关峰。第三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官能团区和指纹区,常见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吸收峰(烷烃、烯烃、炔烃、芳烃、羰基化合物、羟基化合物等) ,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共轭效应、诱导效应、氢键效应、空间位阻、溶剂效应等) 。第四节 红外吸收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包括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其基本部件是:光源(能斯特灯、硅

8、碳棒) 、吸收池(采用一些无机盐的单晶制成的窗口) 、单色器(色散型)或干涉仪(傅立叶变换型) 、检测器(真空热电偶、热电量热计、光电导管) 。第五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弱项) 、未知物结构的确定。第三章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4 学时)学时)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构造,熟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主要干扰及其抑制方法,掌握原子吸收法定量分析方法。具体项目;具体项目;项目内容第一项;课前预习含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定量分析方法。要求做成 ppt 形式,4-5 人一组。第二项;课堂讨论课中全班做课后思考题,并讨论答

9、案,并打分。第三项;课后总结与答疑通过作业与组建仪器分析学习 QQ 交流群形式进行网上答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总结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法定量分析方法。难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四项;评价。根据上述 3 项形成平时成绩。教学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节 概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过程简介,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比较,两者的相同处是,都是原子光谱,都是基于外层电子的跃迁;不同点是,原子发射光谱是研究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再回到基态时所发射的谱线,而原子吸收光谱是研究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第二

10、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共振线和共振吸收,谱线的轮廓(中心频率、吸收线半宽度)及其影响因素(自然宽度、多普勒效应、劳伦兹效应等) ,热激发时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分配,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基础(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法仪包括:光源(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 、原子化系统(包括火焰原子化系统、非火焰原子化系统及其优缺点等) 、分光系统、检测记录系统(检测器为光电倍增管)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有:物理干扰(采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消除) 、化学干扰(采用化学分离、加入释放剂和保护剂等方法消除) 、电离干扰(采用加入较大

11、量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消除干扰) 、光谱干扰(包括谱线干扰和背景干扰,其中常采用空白校正法、氘灯校正法和塞曼效应校正法校正谱线干扰)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第四章第四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4 学时)学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发射光谱中通常使用的激发光源;掌握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体项目;具体项目;项目内容第一项;课前预习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激发光源。要求做成 ppt 形式,4-5 人一组。第二项;课堂讨论课中全班做课后思考题,并讨论答案,并打分。第三项;课后总结与答疑通过作业与组建

12、仪器分析学习 QQ 交流群形式进行网上答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总结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有关方法和仪器的术语和基本概念。难点:ICP-AES 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第四项;评价。根据上述 3 项形成平时成绩。教学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节 概述发射光谱分析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和应用。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能级和原子光谱、谱线的强度,元素的最后线与分析线,谱线的自吸与自蚀。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仪光源、光谱仪、观测设备。第四节 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内标法原理,定量分析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3 学时)学

13、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机理,熟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掌握溶液 pH 值的测定方法、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了解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具体项目;具体项目;项目内容第一项;课前预习含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溶液 pH 值的测定方法、离子活度的测定。要求做成 ppt 形式,4-5 人一组。第二项;课堂讨论课中全班做课后思考题,并讨论答案,并打分。第三项;课后总结与答疑通过作业与组建仪器分析学习 QQ 交流群形式进行网上答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总结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溶液pH 值的测定方法

14、、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难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第四项;评价。根据上述 3 项形成平时成绩。教学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节 概述相间电位与能斯特方程,电池电动势,参比电极(包括: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等)与指示电极(金属电极和离子选择性电极)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氟电极、氯电极、玻璃电极、敏化电极等) ,pH 玻璃电极的构造(包括:玻璃膜、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 ,pH 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极其优缺点。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选择性系数,测量误差的估算,响应时间、稳定性和重现性。第四节 直接电位法 利用

15、两次测量法测定溶液的 pH 值,测定溶液活度的方法有:两次测量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温度、电动势的测量、干扰离子、溶液的 pH等) 。第五节 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仪器装置,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方法有:E-V 法、一级微商法、二级微商法。第六章第六章 极谱分析法(极谱分析法(2 学时)学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伏安法和极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极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了解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具体项目;具体项目;项目内容第一项;课前预习伏安法和极谱法的基本原理。极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要求做成 ppt 形式,4-5 人一组。第二项;课堂讨论课中全班做课后思考题,并讨论答案,并

16、打分。第三项;课后总结与答疑通过作业与组建仪器分析学习 QQ 交流群形式进行网上答疑;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总结出本章节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极谱定量分析的方法、极谱波的方程式。难点:掌握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四项;评价。根据上述 3 项形成平时成绩。教学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节 概述极谱分析法简介及分类,极化及过电位,极化电极及去极化电极。第二节 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极谱分析法的装置,极谱波的形成,极谱过程的特殊性(包括电极的特殊性和电解条件的特殊性) 。第三节 极谱定量分析 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扩散电流方程式,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极谱分析中的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极谱定量分析方法。第四节 极谱波的种类及其方程式 极谱波的分类(可逆波及不可逆波,氧化波及还原波) ,极谱波的方程式,经典极谱法的局限性。第五节 现代极谱分析方法单扫描极谱法,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第七章第七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电解和库仑分析(3 学时)学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库仑分析终点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