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类方初探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2318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苓散类方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苓散类方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苓散类方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苓散类方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苓散类方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苓散类方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苓散类方初探五苓散类方初探五苓散类方初探更新日期:2010-05-02 点击: 徐长化 五苓散为医圣仲景所创,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由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五味药组成。是公认的利水基础方,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 。多年来,众医家非常喜用五苓散,一般多谨遵原方不变,但也有以它药代原药,或加减变通者。如宋三因方卷 5 用赤茯苓代茯苓,亦名五苓散,治疗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寒热表里未解,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黄疸湿疫。清.温病条辨卷 2 用赤术代白术,亦名五苓散,治足太阴寒湿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

2、不爽,若欲滞下者。此外,也有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衍生出五苓散类方者。现初步探讨如下。 1 加清热药 五苓散原治太阳经表邪不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水蓄下焦而致太阳经腑同病,或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若湿邪久居而化热,或湿与热结者,则以其加茵陈、木通、黄芩等清热药,使湿去热清。如金匮要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见小便不利者。元卫生宝鉴卷 19 加琥珀、滑石、炙甘草,名茯苓琥珀汤,治湿热内蕴,小便频数,脐腹胀痛,腰脚沉重。元医方大成卷 6 加茵陈、去桂枝(赤茯苓代茯苓),名加减五苓散治饮酒伏暑,郁发黄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此方比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少桂枝,并用赤茯苓代茯苓

3、,故其病势较前重。元代伤寒金镜录卷 1 加木通、滑石、甘草,亦名五苓散,治伤寒小便涩。明.古今医统卷 18 加茵陈、栀子、黄连,去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湿热郁滞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此方与医方大成加减五苓散功用相似,但多栀子、黄连、甘草,其清热作用较强。明.仁术便览卷 4 加车前子,去桂枝(赤茯苓代茯茯),亦名五苓散,治疮痘已未之间,大热经日不除等。 2 加祛暑药 暑多挟湿,湿邪内停兼有暑热者,用五苓散加滑石等以祛除暑热之邪。如金宣明论方卷 6 加滑石、石膏、寒水石、炙甘草(肉桂代桂枝),名桂苓甘露饮(又名桂苓甘露散,桂苓白术散),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宋济生方卷 5

4、加车前子(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伏暑热气,胃湿泄泻注下。明.普济方卷 367 加木通、茵陈、花粉、瞿麦(赤茯苓代茯苓,官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冒暑伏热,吐泻烦渴,阴阳不分,表里未解,伤风受湿等。 3 加温里药 五苓散乃水湿内停之方。若湿邪寒化或与寒相合者,用本方加附子、干姜等温热药以驱除寒邪。如宋朱氏集验医方卷 4 加附子,名附子五苓散,治寒湿中阻,胃气上逆之翻胃吐食。清.医方集解.利湿之剂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证。清.医略六书卷 20 加干姜、厚朴、茵陈(肉桂代桂枝),名加减五苓散,治寒湿发黄。清.医宗金鉴卷 38 加附子、苍术,名苍附五苓散,治水停内寒。清.

5、医宗金鉴卷 54 加小茴香,亦名五苓散,治寒淋。清.幼幼集成卷 2 加木瓜、砂仁、藿香梗,名加味五苓散,治寒冷湿邪伤脏,吐泻腹痛等。 4 加解表药 五苓散原治太阳经腑同病之表邪较轻,或单纯水湿内停而无表邪者。若表邪较重,常在方中加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等解表药以增强解表作用。如明.景岳全书卷 54 加羌活,名加味五苓散,治表里俱湿,湿盛身痛,小便不利,体痛发渴。清.嵩崖尊生卷 11 加防风、升麻、陈皮(苍术代白术,肉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伤湿小便赤,大便泻。清.瘟疫明辨卷末加柴胡、葛根,名柴葛五苓散,治时疫兼痢而见少阳、阳明证者。清.杂病源流犀烛卷 15 以之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阳明疟

6、等。 5 加理气药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粘滞,最易阻滞气机。若湿阻气滞者,以五苓散加厚朴、槟榔、青陈皮、川楝子等理气药以畅气机,治气滞。同时,气行则湿行,加理气药还有助于湿邪的祛除。如明.普济方卷 386 加木香、砂仁、沉香、槟榔,去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肿满,因积而得,即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清.医宗金鉴卷 42 加小茴香、川楝子,名茴楝五苓散,治膀胱疝,小便不利等。 6 加活血化瘀药 湿邪内停兼血瘀不行,常在五苓散中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使血活瘀化。如明.万氏女科卷 3 加桃仁、红花,名加味五苓散,治妇人产后恶露不下,败血停滞,闭塞水道,小便不通。现代杂病证治新义加桃仁、黑白丑,名加

7、味五苓散,治膨胀,腹大如鼓,腹筋起,二便不利等。 7 加攻下药 水湿之邪与时气相结而致结胸,或子死腹中,胞衣不出等,常用五苓散加朴硝等降泻药,以软坚散结,攻下实邪。如宋圣惠方卷 15 加厚朴、芒硝,去白术(赤茯苓代茯苓)名猪苓散,治时气结胸,心下满实,烦闷。清.罗氏会约医镜卷 15 加朴硝(肉桂代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子死腹中,胞衣不下。 8 加补虚药 对于素体虚弱而湿邪内停,或湿邪久居耗伤正气者,常用五苓散加人参、阿胶、麦冬等补虚药,使邪去正不伤。如明.证治要诀要方卷 1 加人参,名春泽汤,治伤暑泄泻,气津受损,泻定仍渴。明.奇效良方卷 5 加人参、麦冬、柴胡,亦名春泽汤,治伏暑发热,烦渴

8、引饮,小便不利。明.济阴纲目卷 9 加阿胶、车前子、茅根、去桂枝,名加减五苓散,治妊娠尿血。清.宋氏女科加阿胶(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治妊娠转胞。清.医宗金鉴卷 46 加阿胶,治转胞。清.履霜集卷 2 加阿胶,去桂枝,治妊娠转胞,小便频数出少不疼。此四方虽均为五苓散加阿胶,均有养血作用。但同中有异。 9 加安神药 湿聚则为痰,痰火搏结,上蒙心窍而神志失常者,以五苓散加辰砂等安神药以安定神志。如宋和剂局方卷 2 加辰砂(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名辰砂五苓散,治疗疹伤寒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神志昏沉,狂言谵语,如见神鬼。明.仁术便览卷 1 加辰砂,去猪苓(官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心神恍惚不宁。此二方组成相似,只是前方用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后方用猪苓。故前方祛湿化气行水之功较强。清.种痘新书卷 11 加辰砂、黄芩、黄连(肉桂代桂枝),名辰砂五苓散,治麻退之后,余热未尽,热乘于心,日夜烦躁,狂言妄语,人事不清。清.种痘新书卷 12 加辰砂、滑石、木通,名辰砂五苓散,治热泻烦谵。上述三首辰砂五苓散,虽方名相同,但组成有异。和剂局方用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 种痘新书卷 11 有黄芩、黄连, 种痘新书卷 12 有滑石、木通。故前者温阳化气力强,中者清热泻火功大,后者清利湿热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