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7806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中国经济的战略突围:用科学发展观揭示经济复苏之路!(缩写版,全文后续)要想使中国经济走出危机,必须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有精准而深刻的认识,必须弄清楚中国经济最沉重的包袱是什么?前进的方向在哪里?薄弱的环节是什么?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反危机战略并寻找到突围的方向。社会经济是个极其复杂的超级系统,面对百年难遇的世界经济危机,不能指望用一剂猛药就能扭转乾坤、柳暗花明。而必须寻根而治、顺势而为、取舍得当、远近兼修!国务院制定的促增长、保民生的战略方针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率保八的战略目标都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鼓舞,但是如何促

2、增长、保民生?如何保证 8的 GDP 年增长率?却有很大的文章可做。国际金融危机所所造成的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塌坍,在余波大于主震的机制没有消除之前,最终将使中国经济下挫 15左右,即从正常年份的 11增长率下降为 4的负增长。和保八的目标相差 12。这 12应从那里来,我们似乎只看到了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到了投资这张牌上,这种极端依赖投资的促增长模式,将会造成国民经济内在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不仅不能使我国经济顺利突围,还有可能带来更多更严重的问题。如何促增长,如何保证 8的经济增长率?它不是一个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回答的的问题。投资与 GDP 的关系随着量的增长其拉动作用具有递

3、减趋势,超过了一定限度,它的作用甚至会趋向于零。这是因为:如果大规模的投资脱离了现实需求,也脱离了资金链条所能承受的能力,这样的投资只能带来灾难性的结果。而事实上对中国经济来说,除了投资这一个选项外,还存在着众多其它的选项,其中有些选项不仅可以促进 GDP 的增长,而且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保八的目标不仅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加入更多的甚至更重要的选项才能实现。一、 投资为剑:不可无度!用投资驱动和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大创举,也是对传统经济学教义的颠覆。事实证明:用投资来带动国民经济不仅在现实情况下是成功的,而且,它的作用还会无限延伸即使基础设施的投资接近饱

4、和之后,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将以更大的规模和更革命性的形式来开创世界经济的新纪元山河改造工程,它包括:防灾工程、气象工程、领土再造工程等。但是,未来的山河改造工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国家储备达到了空前巨大的规模。社会消费的主要形式不再是个人消费,而是社会保障和无法分割的公共事业。后商品经济的萌芽已经出现,货币不再成为唯一的支付工具和结算工具。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用追加国家投资来抵御危机,驱动国民经济防衰退、保增长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须的!但是,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投资身上,任何投资,只要超过了合理限度,都不会带来期望的结果。 四

5、万亿国家投资,再加上各级地方政府趁机跟随的投资,应该超过四万亿投资的数倍以上。如此之大规模的投资犯了“弓不可拉满,水不可溢堤”的大忌。在原本积累率已高居世界前列的前提下,再增加如此之大的投资,使积累率再上升 10个点,国民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就难以避免。 以钢材、水泥为主的原材料供给将再度趋紧,会刺激这个本来已经过于庞大的行业继续膨胀,而最终导致产能更为严重的过剩。 四万亿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跟风投资中,绝大部分是长周期的项目,国家多年积累起来的财政盈余(公开的财政赤字并不排除财政盈余,因为货币发行可以成为隐形财政收入) ,将在短期内耗尽,并把提供配套信贷的银行拖到资金链条断裂的险境,遍地开花的半截

6、子工程将因无米之炊而废弃。若靠增发货币来挽救危局,一旦超出安全线,就会导致货币的崩溃! 四万亿投资及地方政府的跟随性投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增长的国民经济对基础设施更高的需求,而投资本身所刺激的需求并不是真实的社会需求,而是投资行为派生的需求。一旦投资结束,由它带动的需求也随之消失。因此,要想使社会需求实质性增长,只能依赖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兴行业的出现、除投资派生之外的工作岗位的增加。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依赖是手段就不能是投资,而只能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境外经济扩张这三大动力! 只要中央政策一放松,地方政府就会立刻进入疯狂状态!仅河北省一个县级市就出台了 400 亿元的投资计划,照此计算,全

7、国各地区新增投资总规模,就是保守估计也会超过 80 万亿元!如果这样的计划全部实施,中国就会被拖入比“大跃进”更惨烈的灾难!已经到了非刹车不可的时候了!国家应该明确对投资规模进行限制,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刺激性投资之和,应严格控制在每年 1 万亿以内,刺激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不能超过 6的期望值,保八所需的其余部分,完全可以从更合理、更科学的别的措施中去寻找! 伴随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是刺激性的信贷和货币政策。 “政策宽一分,执行宽一寸!上级松一尺,下级松一丈”!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刺激性信贷政策刚一出台,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就立刻出现!利用银行信贷、信用卡、承兑汇票进行杠杆化操作、恶意套取

8、银行现金的伎俩已经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担保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贷款政策,相当一部分银行资金流到地下钱庄去了!中国金融玩家的队伍在迅速扩大,并从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中获得了启迪,知道怎样用 100 万去套 200 万、300 万甚至 1000 万。刺激性的信贷政策正在成就这些玩家,中国山寨版的金融衍生品的肆虐程度将超出人们的想象。如此下去,用不了三年,中国的金融危机将来得更猛!为防止银行的溃堤,严格的监管已时不我待! 对中国政府宣布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国际上一片叫好之声,尤其是国外媒体和一些研究机构,近来频频发出中国经济将率先走出危机的赞叹。对这种赞叹,我们不仅不能沾沾自

9、喜,反而应保持警惕。某些西方专家从来就没有说过实话。他们说原油价格将涨到 200 美元一桶,结果不到 150 美元就掉头向下了,坑害中国在最高点接盘;他们说,中国股市将涨到 8000 点,结果不到 6000 点他们就开溜了;他们说中国房价还会涨 10 年,结果不到 3 年就开始下跌了;他们说重要资源的国际价格会长期上涨,诱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当中国的巨额外汇刚换成股票,该股票就立即缩水 50国外专家的美妙赞许,已诱使中国损失近万亿美元!现在,他们开始赞许中国的四万亿投资了,却暗中从中资银行大规模撤资,他们的风险评估究竟是什么,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二、 科技为王:用科技政策统领产业政策!由于中国经

10、济处在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向前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相对而言仍显不足。因此,中国比西方发达国家似乎多了一条摆脱危机的道路。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来驱动国民经济。但是,这条道路所能容纳的有效载荷是有限的,如果没有集成式的科技创新成果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的最终结果将是新建了一批行将闲置的多余产能!为解一时的燃眉之急而出台的措施将换来更加危险的后果。如果我们做错了选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就会结束,长期的经济低迷就会使中国步入拉美国家的困境。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危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全面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使我国具备起用科技创新为国民经济开山辟路的实力。1 大刀阔斧的改革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

11、将主要职能为立项管理、分配资金的科学技术部改为科学技术促进部,将大部分国家拔款的科技投资归口到国资委进行管理,并更多的设立国家级科学技术基金,并成立国家级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担保公司。对完全靠吃皇粮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用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拔款和管理,并对成果进行考核。而对应用技术的研究课题,则应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择承接单位,采用招标制和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应用技术的研究,国家应该采用以市场为主的手段来促进,而作为投资方的国家风险投资公司,将与作为被投资方的科研机构和个人按照市场通则分享成果。2 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的设立应广泛争取身居国民经济一线的基层企业的参与,在以往的科技专项的设立中,

12、都出现过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未列入,而一些次要的项目却进入目录的情况。我国的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至今仍是一片空白,这种现象与我国重大科技专项设立的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十几年前,中韩两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太大差距,在许多新兴技术领域两国同处一条起跑线,而现在,中韩两国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韩国的创新能力已上升为世界第五,而中国却排名世界的 35 位!中国的技术短板比人口只有 2000 万的韩国还要多的多。对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缺乏敏感性,对生产一线缺乏了解,是科技管理中的重大问题!3 用科技政策统领产业政策之一:促进国内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古人云:“王者之道,不求近功” 。在国人的眼中,科技政策在

13、通常情况下只能为国家带来长远利益,而不可能在紧急关头力揽狂澜。实际上这是对科技政策的极大误解。如果让科技政策统领产业政策,就会在短时间内起到提振国民经济的作用,科技政策即可以瞩目未来,又可以立竿见影,它的作用远在投资拉动之上,因为只有科技政策才能远近兼修,才是治国之本。中国每年花费在进口高档轴承、进口精密加工机床、进口精密仪器和医疗器械、进口飞机和轮船的核心零部件、进口地铁和高铁的机车和客车、进口电子行业的专业设备、进口高档化工原料等方面,都要花费几千亿美元。如果能将此类进口产品中的三分之一转为国内生产,将直接创造出数千亿元的工业产值,加上对国内相关行业的带动,将使 GDP 增长万亿左右。尽管

14、在实施此战略的初期阶段,国内产品替代进口的数量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吃掉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只要政策得当、方向明确、措施得力,由国内高端产品替代进口而创造出数千亿元 GDP 则是完全可能的,它对拉动国民经济的功献,有望达到 2。鼓励国内高端机电产品的替代进口,是针对我国产业布局中的弱项,力争打翻身仗的长期战略,若没有这个战略,中国的技术弱势和短板将永无止期。国家应该在危机时刻制定高端产品替代进口的大力度、刺激性相关产业政策,从研发资金的支持、到研发成果的国家采购、到国内幼稚高端产品的扶持和销售刺激,都应有财政、税收以及银行信贷和社会基金组合支持。从替代进口中要 GDP 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大有可为

15、的!4 用科技政策统领产业政策之二:让民族品牌进入各级政府大门。30 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以其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但在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巨大,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似乎就等同于对科学技术的尊重,从那时起对国外品牌的崇拜和对国内品牌的鄙视就成为一种社会潮流。虽然 30 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产品的民族品牌也逐步成长了起来,但对国外技术和品牌的追崇和迷信仍然深深的刻在一些人头脑中。对于民众来说喜欢什么品牌仅仅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但对政府而言,它的倾向性将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遗憾的是,一些国家机构和各级政府丝毫没

16、有关怀和珍惜国内品牌的倾向,反而事事处处流露出他们对中国技术和品牌的严重歧视,甚至和跨国公司里应外合打压民族品牌,为民族品牌设置一道又一道的障碍。这种从政府行为中表露出来的倾向性已将许多刚刚诞生的中国新技术和民族品牌扼杀在摇篮中。使中国许多创新技术产品不得不到海外寻找市场,在国内的销售所受到的歧视比在国际上还要大的多!这种情况必须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不仅仅应该出台保护、扶持国产新技术幼稚新产品的相关政策,而且应该在 WTO 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针对性的改写有关政策:别人已经欺负到我们家门口里面了,国外整车零部件进口诉我国按整车涉税一案我们已经败诉,人家拿着整车零部件在我国国内进行组装,并低价倾销,对这种强盗式国际贸易规则,难道我们只能忍气吞声吗?我国还非常幼稚的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正在遭受国际巨头和 WTO 的绞杀,对这种强盗式的欺凌,我们的政府就只能袖手旁观吗?不!政府完全可以在 WTO 规则内奋起反击:只要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