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17699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秸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验研究报告沿江地区长期以来采取稻麦两熟为主体的耕作制度,也是传统的稻麦高产地区,稻麦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我市水稻生产基本以机插、抛秧、直播为主要形式的轻简稻作栽培方式。我地区国民经济发达,作物秸秆不再需要作燃料、饲料,秸秆处理成为一个发达地区农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新课题。为了趋利避害,变废为宝,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影响交通的棘手问题,在 2005-2007 年我们进行了轻简稻作方式下麦秸全量还田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环节1、埋草技术研究。一是麦田收割机机型选择,根据收割机所配置的切草装置,分两种机型久保田

2、 488 型和久保田 588 型,观察其碎草情况和麦草长度。二是稻田耕翻埋草模式选择,采取一次性上水旋耕和旱耕-上水-旋平两种模式。2、稻田配套的水肥管理技术研究。设 N 肥每亩 20kg,运筹方法前后期 73,64 两种比例。水浆管理采取长期水层一次重搁和干湿交替多次搁田两种方式。3、观察秸秆腐烂过程。测定麦草还田前后水稻田土壤理化性状,考察水稻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 二、麦秸全量还田的生产效应1、收割机型、耕整模式与埋草效果的关系沿江地区小麦亩产量在 300400kg,麦秸数量也在 300400kg。还田麦秸必须 80以上埋入土中,才能保证插秧机高效率作业和水稻正常生长。埋草、切短麦草是基础

3、,浅水旋耕是关键。据观察 10cm 左右短草容2易埋入土中,15cm 以上的难于埋入。两种久保田收割机机型之间,久保田 488 机型切草刀片间距 10cm,即使刀片全部装足,动力足够大,碎草作业后 15cm 以上的长草也有 40左右,达不到埋草农艺要求;久保田588 机型,刀片间距 5cm,机械动力配置大,碎草作业后,90的麦草在5cm 左右,10cm 以上的极少,能满足埋草农艺要求。稻田耕整模式上,35 型或 50 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一次性上水旋耕,埋草效果差,田面未埋入麦草达 2030。两次旋耕模式,即先用 35 型或 50 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旱耕埋草,晒垡 35 天,然后上水浸泡 23天

4、,再用 35 型拖拉机配套水田驱动耙旋耕耙地整平。这种模式埋草效果在 90以上,而且田面平整,便于机插作业。水旋作业时,必须浅水,水层过大,草泥分离,草浮水表,不易埋入土中,浅水旋耕是埋草的关键。2、秸秆腐烂过程及影响因素旱耕后晒垡活化土壤的农艺要求,秸秆腐烂则是上水事进行的。上水后第 5 天,秸秆灰褐色、有臭味、浸出水混浊,腐烂开始;第 10 天,田间气泡多,水面泛油花;第 15 天,产生的大量气泡,臭味明显;第 25 天,气泡减少,水层清晰,腐烂过程基本结束。据观察,腐烂过程受到还田麦草数量、麦草长短,草泥混合均匀程度和稻田水层等多因素影响。高产麦田,产量 400kg/亩,麦草量也有 40

5、0kg左右,则其腐烂需要 2530 天,低产麦田,产量 300kg/亩,麦草量约300kg,腐烂时间在 2025 天;收割机械不同,麦草长短有别,草短、草泥混合好,利于腐烂发酵;两次旋耕草泥密接,混合均匀,腐烂也快,稻田水层是影响麦草腐烂的重要因素。保持水层灌溉,处于嫌气状态,秸秆腐烂加快,但会影响水稻的返青活棵和分蘖生长。需要经常脱水露白,来协调水稻生长与秸秆腐烂的矛盾。3、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与未还田对照相比,秸秆腐烂期间,土壤 PH 值降低,速效氮增加。腐烂期后,PH 回复正常。水稻成熟期后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全面改善。见表 1。3表 1:麦草全量还田后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单

6、位:mg/kg、g/cm3上水后10天上水后25天上水后50天水稻成熟期处理PH速效氮PH速效氮PH速效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容重全量还田7.5115.77.7121.47.8130.22.91136.87.789.41.16未还田7.8130.57.8135.37.8129.62.86131.77.783.61.17-0.3-14.8-0.1-13.90.0+0.6+0.05+5.10.0+5.8-0.014、水稻生长情况分析(1) 、缓苗期长,前期生长受抑制。水稻品种武粳 15,软盘营养土湿润育秧,东洋 PF455S 型手扶插机 6 月 8 日机插。全量还田处理与未还田相比,水稻缓苗期

7、长,前期生长受抑制。表现在叶色浅、叶片舒展迟;生长慢,叶龄少、苗体小、新生根系少、叶片短、分蘖少、叶蘖不同步,见表 2。受抑制时间与麦草腐烂时间相一致。水稻受抑制程度受水层影响最大,经常脱水换气,有利于缓解受抑制情况,能够促进水稻扎根立苗分蘖生长。表 2:麦草还田后水稻前期生长状况机插秧6 月 15 日6 月 22 日处理基本苗叶令叶令单株带蘖单株新根数叶令单株带蘖单株新根数全量还田6.83.84.90.32.16.31.16.7未还田6.93.85.20.84.36.82.39.6+0.10.00.30.52.20.51.22.9(2)中期转化快,后期活熟老健,基本与麦草腐烂期一致的受抵制期

8、过后,水稻生长很快,分蘖发生迅速,群体数量上升很快,群体质量指标也较为协调。群体发展平衡,后期活熟老健,见表 3。表现在叶面积系数上,有效分蘖临界叶令期(Nn) ,还田处理为 1.71,比还田对照低0.17,拔节始期(n2)4.12,比对照低 0.55,抽穗期成熟期则高于对照40.28 和 0.89。茎蘖动态上,还田后前期受抑制,生长慢,中期转化快,后期下降慢,高峰苗 30.6 万/亩,出现时期在 7 月 11 日,迟于对照 6 天。低于对照的 33.4 万/亩。少 2.8 万/亩。成穗率达 73.6,比对照的67.7,高 5.9 个百分点。表 3:麦草还田后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变化N-nn-2抽

9、穗期成熟期处理苗数叶指地上干重苗数叶指地上干重有效穗叶指地上干重成穗率叶指地上干重全量还田28.61.7138629.74.1251222.516.2178173.62.851362未还田31.91.8544131.44.6754822.625.9376367.71.9613043.30.17551.70.55360.110.28185.90.8958(3) 、穗粒协调,产量高麦草全量还田后,水稻产量表现上,主要特点是穗粒结构较为协调,有效穗、每穗总粒数与对照持平,而结实率和千粒重比明显高于对照,见表 4。还田处理结实率达 96.4,比对照的 93.2高 3.2 个百分点,千粒重达 27.8g

10、,比对照的 27.2g 高 0.6g,理论产量 688.9kg/亩,比对照的652.1kg/亩,增产 36.8kg/亩,增 5.6。表 4:麦草还田后水稻产量结构变化处理有效穗(万/亩)每穗总粒每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g理论产量(kg/亩)全量还田22.51114.2110.196.427.8688.9未还田22.62113.7106.093.227.2652.10.110.54.13.20.636.85、水肥运筹技术分析(1)肥料运筹上,氮肥前移,满足秸秆分解所需。麦草全量还田后,秸秆发酵需要消耗一定的氮素营养,而针对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土壤基础肥5力较高,和常规施肥条件下,氮肥投入较多的状况,并不

11、需要额外增加氮肥用量。在氮肥运筹方法上,需要适当前移,增加基肥和分蘖肥的用氮量,来满足秸秆发酵和水稻分蘖生长所需。N 肥前后比例以 73,好于 64.(2) 、水浆管理上,干湿交替,促进排毒扎根。秸秆还田后,常规的水层分蘖、一次性搁田的水管模式,必须改变。机插之后,就要多次脱水露田,全生育期经常干湿交替,以利排毒,促进水稻扎根生长,只要季节允许要早耕翻,早上水,早泡田,再适时机插,增加未插秧而单纯的秸秆泡制腐烂时间,以减少秸秆腐烂与水稻分蘖生长的同步时间。移栽后,23 天内上水护苗,利于活棵,57 天后即脱水露田 12 天,然后每57 天脱水露田一次。控水调气排毒防僵,促进扎根分蘖。及早搁田,

12、提高搁田质量。中后期干干湿湿,切忌长期积水。 三、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关键1、机械切短麦秸,浅水旋耕,实现高质量埋草。麦子成熟时用机械收割,切碎麦秸,留茬 5-10,前茬小麦单产 300,亩还麦秸250300;麦秸切碎长度以 5-8为宜,且药保证还田的麦秸必须有90以上埋入土中,水田旋耕时必须保证浅水旋耕,水层过大,草与泥分离,浮在表层,埋草效果不好。要尽量做到早腾茬、早上水,促使稻苗早长根、早分蘖,但提前上水水位不宜过高,以防麦秸随风漂移、堆积。因此,麦秸还田水田耕作时对水层有特殊要求,必须做到浅水层旋耕,以作业时间不起浪为标准,确保 90以上的秸秆埋入泥中。2、控水调气防止僵苗。麦秸在

13、腐烂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抑制稻苗根系的发生和吸收功能,是造成分蘖期僵苗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前期叶色淡、苗体小、根系少、叶龄进程和总苗数不及常规稻作稻。因此在移栽后,必须保持田间湿润、浅水,促进秧苗扎根,活棵后落干收汤,促进土壤通气,防止僵苗的发生。进入分蘖期后浅水、交交清、露田增氮,去除有毒气体,促进秸秆分解。3、合理利用秸秆还田利用效应,科学施肥。麦秸全量还田的稻田,在6移栽后,由于秸秆腐烂、分解需要大量的氮,水稻活棵后分蘖其同样需要大量的氮。因此在肥料运筹上宜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即前期基蘖肥占总肥量的 70-75左右,中期捉平衡占 5%左右,后期穗肥占 20左右,以满足

14、秸秆发酵和分蘖期需肥高峰。考虑到秸秆腐烂后产生的肥料还田效应,为合理利用秸秆腐烂分解释放出来的养分,一般每亩总施氮量不宜超过 19-20 公斤,前期要特别注重磷、钾肥的使用,以促进根系生长。4、注重脱水搁田。秸秆还田后土壤含水量大幅度提高,而我市水稻处在平原圩区,时值霉雨季节,雨水较多,水稻田搁好田较为困难,要达到清水硬板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搁不到位。上水早后又容易回烂。因此,拔节前搁田和后期的脱水都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水份上必须提早断水,在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 7080时自然断水落干,以减少群体过大、倒伏、恋青等负面效应。5、做好化除工作。麦田秸秆全量还田因杂草萌发率高、生长速度快,草相复杂,易发生草害威胁,因此要及时化除,有效地控制草害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