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学题目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12492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育学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学教育学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学教育学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学教育学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学教育学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育学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育学题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的是捷克教育家_夸美纽斯_22.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_科学文化_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 育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23. 教学_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外铄轮_、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 释。2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自我评价_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构成。26.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_理解教材_。27.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_实际活动_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

2、育方法是_品德评价法_,是对品 德发展的强化手段。29.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和_操行评定_等方式。 30.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理解知识,注意运 用知识分析问题和_解决问题_,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1.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 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

3、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 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 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4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述该观点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 程,是人类认识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1)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指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

4、接认识 世界。(2)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成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 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而且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43.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 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地形式作用于学生,对 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相比而言,遗传与社会生活条件具有不可控制不能选择的特性,而学校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标, 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

5、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系统的培养。(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严格地说,教师应该受过严格而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儿童心 理,懂得采取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达到预期 的效果。(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学校尽管不能全部加以控制,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种因素,让 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如按性格分班,按智力分班等等。44.编排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

6、求; (2)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 观; (4)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46.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2)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 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3)科学文化素质。

7、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4)教育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5)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工作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 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6)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 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行为。新课改: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 21 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为

8、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里试从课程观、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校文化等方面阐述课改的几个重要理念。(一)反思“课程是学科”的传统观念,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二)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三)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四)突破知识传授的教学传统,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五)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学生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六)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确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 的新型教师角色。(七)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造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新课改

9、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改革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面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本任务:面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达成。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10、,让学生主动参与、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 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学生自主选课,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学生自主选课,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四个原则 1、新课改应遵循基础性原则 2、新课改应遵循开放性原则 3、新课改应遵循民主性原则 4、新课改应遵循个性化原则第一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一、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一)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

11、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 征。 其内涵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 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 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 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 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 积累的经验进行总

12、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 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 者和建设者。 (四)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二、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简答题 (一) 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 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二) 对待教学关系上,新工厂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

13、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此,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三)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 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 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 我国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特征: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热爱学生,关系学生的成长。 3

14、. 民主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 4. 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6.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缩短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差异。第二节 新的教学观 一、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 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

15、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二)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 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 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 合作学习 概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 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 己的理想。 意义:首先,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其 次,有利于

16、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再者,能够 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二、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此五种特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联系、包容。 我们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 的精神实质,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观 第一,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 面。 第二,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 。课程观 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 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 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发展性评价 (一) 概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 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名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