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3年―2015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12399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2013年―201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十堰市2013年―201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十堰市2013年―201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十堰市2013年―201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十堰市2013年―201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堰市2013年―201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2013年―2015年(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十堰市 2013 年2015 年 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推动十堰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央及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 2013 年2015年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目标。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一)发发展基展基础础我市的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文化强市共识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强市战略,将文化建设

2、纳入全市发展的总体格局,把文化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使文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公共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体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已形成覆盖市、县、乡(街道)、2村(社区)四级公共文体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涌现出我的汉水家园等精品力作。3、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支持十堰日报传媒集团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4、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文化娱乐、艺术培训、图书报刊、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印刷复制、体育彩票、体育健

3、身、文化体育用品销售等文化产业格局。(二)(二)发发展展环环境境2013 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2013 年2015 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1、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文化发展空间加大,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人民群众用于文化消费的可支配收

4、入将大大增加,文化需求的高速增长将为文化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推动和支撑作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与文化发展支持政策、相关规划的深入实施,将为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文化与科技、经济相互交融,新型文化3业态层出不穷,文化发展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市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和丰厚的地域文化积淀,为文化要素整合和文化资源转化提供了良好环境。3、文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我市文化发展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布局不够均衡;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较弱、知

5、名品牌和经营实体缺乏;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机制不够健全,领军人物、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文艺创作人才和竞技体育人才严重不足;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着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二)基本原(二)基

6、本原则则1、突出转变发展。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等决策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培育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42、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文化惠民和文化权益均等化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文化民生工程,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3、突出城乡一体。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和加快构建“一核多支点” 新格局的思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功能布局,把城区与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化、一体化发展。4、突

7、出统筹协调。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确保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现代文化发展和传统文化继承、抓繁荣和抓管理的关系,不断提高推动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5、突出特色优势。注重挖掘十堰地方文化资源,发展富有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的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和汽车文化。6、突出改革创新。把改革贯穿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文化新兴产业,继承和改造传统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三)(三)发发展目展目标标和和发发展思路展思路1、发展目标围绕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

8、战略目标,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铸造美好精神家园”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到 2015 年末,市、县、5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全面优化,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地位基本确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和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基本形成,切实把十堰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中心。2、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传播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构建与区域性中心城

9、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文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文化民生工程(一)文化民生工程目标:目标: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平台,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体化,实现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高效、良性的运作机制,真正建立起覆盖城乡、运行高效、均等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任务和措施:任务和措施: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图书馆、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加大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文化

10、投入力度,6加强农家书屋、社区文体活动室的建设。提升“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推进全民健身项目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把握公众的文化需求和趋势,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推进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图书馆和网上博物馆等文化活动网络,构建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规划,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提高设施和场馆的利用率,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精

11、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挖掘、整理、保护文化遗产,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古遗址、古村、工业遗产等专题性文物保护。支持和引导民间开展以彰显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收藏和文物鉴赏等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长效机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保护体系,正确处理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的关系,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项目:项目:71、完善城市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加大社区文化建设力度,完成城区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任务。2、规划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等大中

12、型工程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文化遗址和文物点的保护维修工程。3、规划建设十堰市图书馆新馆,完成图书馆数字工程建设全市覆盖,实施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4、规划建设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文化、口头文化、传统表演艺术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的陈列展示和研究工作。5、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和健身路径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和支持,在新建住宅小区预留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地,其中文化活动场地不少于 80 平方米,体

13、育健身场地不少于 300 平方米。6、继续开展“人民广场大家乐”、 “欢欢喜喜过大年”、 “周末剧场”、迎新春万人长跑、“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村村乐”农民篮球赛和 8 月 8 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7、开展汽车图书馆、文化体育下乡、流动演出车等多种形式的惠民服务。(二)精品打造工程(二)精品打造工程目标:目标:发展地域特色文化,鼓励扶持精品创作,以“山、水、车”为根基,以城区为主导、以县市区为基础,8以培植项目为抓手,以文体活动为载体,运用现代市场化手段,对重点文化项目、文化产品、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开发培育、包装制作、宣传推介,形成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艺精品和优势竞技项目。任务和措施

14、:任务和措施: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举办或承办高水准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扩大城市影响力,打造十堰文化品牌。实施精品战略。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争有突破、有奖项、有影响、有市场。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项目规划和选题策划,抓好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的创作生产。加强艺术教育。挖掘全市艺术教育资源,提升十堰艺术学校办学层次和教育水平。建立奖励扶持机制。建立健全精品创作生产运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县一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市县合力共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开发品

15、牌综合效益。项目:项目:1、重点扶持具有本土特色艺术作品的创作。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创作、编排十堰记忆根 、 均州陈世美等文艺精品。提高文艺创作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加大文艺精品的推广营销,推动9文艺精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2、深度挖掘、弘扬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重点抓好竹溪山二黄、竹山高腔、郧西三弦、郧阳二棚子、均州八岔子等地方戏曲的传承整理、创作演出。办好诗经文化节、女娲文化节、七夕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不断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3、加强竞赛训练工作的管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重点抓好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

16、以网球、武术、水上运动等优势项目为核心,推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进武术“四进”活动,加强武术竞技队员的培养、选拔工作,提升武术竞技水平。举办大型武术竞赛和武术交流活动,扩大武当武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湖北省网球训练基地和南水北调工程为基础,充分发挥我市地域、气候、场地和人才优势,积极做好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申报工作,培养形成 23 个体育优势项目。4、着力培养十堰日报 、 十堰晚报 、 十堰周刊 、东风汽车报 、 武当等一批优秀报刊。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培育和扶持 23 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印刷企业,支持建立十堰印刷工业园,形成印刷行业规模效益。5、继续发展壮大十堰艺术学校,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并将其打造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训基地。(三)基(三)基础础投入工程投入工程目标:目标:坚持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村基层文体设施为基础,优先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10络。围绕文化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