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2364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王传福:没有比脚更远的路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中国企业家是一群“工程师加赌徒” ,在这个狂热的商业时代,奇迹会随时诞生2009 年年底,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以 396 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分别登顶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1995 年借钱创办公司,14 年后成为各大财经杂志的封面和财富排行榜的头一号,王传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道的代表人物。在延续至今的奋斗生涯里,他偶尔接受知名媒体的采访,并得到不少名号:中国手机电池大王、民族汽车之父、技术狂人、巴菲特看好的人他的手下则说,办公室堆满技术杂志、爱穿工作夹克、没事就在车间转悠的这位董事,更像一

2、位高级工程师。这也跟比亚迪的宗旨不谋而合:技术为王,创新为本。首富的王冠,因为去年黄光裕的落马,在中国多了一点戏剧化色彩。王传福也将承受更多的苛责和透明化的要求。从生产电池到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的转变和成长,虽然顺应了“科技” 、 “环保” 、“创新” 、 “新能源”的全球之势,甚至得到了投资大王巴菲特的青睐,但外界对王传福的“山寨功”和“机器人”等战略仍然不乏争议。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包括他的一切争议,都将推动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健康、有力地发展。他创造的成功致富模式背后,隐藏着中国经济的悄然变化。贫寒之门的荣耀王传福,1966 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的一户农民家庭,兄弟姐妹 8 人,全部依靠父亲的

3、木匠活儿养大。虽然清贫,父亲能干乐观,母亲善良忠厚,大家庭倒也其乐融融。王传福 13 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境每况日下。两年后,母亲又因过度操劳撒手人寰。之后五个姐姐相继出嫁,小妹被寄养,王传福与哥哥守着家徒四壁的土屋,相依为命。哥哥王传方辍学打工,供弟弟读书:“就算卖房,再苦再累,也要读书!”那位腼腆沉默、埋在书本里的少年,于 1983 年考上了中南矿冶学院(后更名为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他得到一块手表的奖赏,那是哥哥结婚时置办的唯一奢侈品。直到王传福获得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学位前,几乎都是哥哥供给学费。在校期间,王传福变得自信开朗,不仅学业优秀,更以“舞林高手”的外号闻名。毕业后,

4、王传福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很快升任为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一部大哥大昂贵到 3 万元,王传福觉得充电电池大有可为,于是辞职南下,向做证券投资的表哥吕向阳借了25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创办了比亚迪公司。他白天搞科研、跑市场,晚上铺床被子,就睡在地上。商场一番鏖战,1996 年,比亚迪取代三洋成为台湾大霸电子的电池供货商,之后继续迅猛地占领市场,镍镉电池产销量竟然做到了全球第一。在电池市场叱咤风云,2003 年 1 月,王传福又有惊人举措,以 2.7 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 77%股权,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造电池和造汽车,这完全是两码事,但在热衷技术的王

5、传福眼里,没有多大区别。在涉足汽车领域之前,他看了上百本汽车类的技术书籍,认为“汽车不过就是一堆钢铁” ,是个难度不高的低科技产业。他笑着说:“手机电池已经面临饱和的危险,对于我们来说,造车就像造玩具一样。 ”这个决定,让比亚迪其他的股东顾虑重重,更让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大吃一惊。投资者们很快实施报复,比亚迪的股票在短期内连连大跌,市值蒸发掉 30 多亿。庆幸的是,比亚迪推出的首款车型比亚迪 F3 打赢了第一仗。之后,F3-R 两厢版和 F6 相继上市,微型轿车 F0 在奥运会后登场令汽车市场不能小觑。当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 E6 问世,王传福更是踌躇满志:“现在电动汽车时代已经来临,引领世界汽车

6、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在争议中强壮2008 年 9 月 27 日,巴菲特成为比亚迪最大的海外股东,以 2.3亿美元认购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0的股份。“巴菲特一直标榜只投资有诚信、长期经营的公司,为何要投资比亚迪?巴菲特敢不敢驾驶比亚迪汽车上下班?”台湾首富郭台铭对此十分愤怒。疑虑的,不只是落败的竞争对手。很多第一次去比亚迪参观的记者,都会被那些上百个相似的车间震撼。每个车间都有十几条生产线,每一条流水线都长达六七十米,四五十名工人正在拥挤的空间紧张工作,点焊、检测、贴标签,动作精准有序。在日本,生产同样的产品,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几个工人,车间宽敞明 亮。但那样的生产线

7、需要上亿美金。2000 年,王传福曾经带着 200 万元去日本买设备,被日方一顿嘲笑,放言中国人没有办法做锂电池。他回到自己的车间,把大批的镍电池生产设备搬到锂电池生产线上,遇到困难就解决,重新设计,解决不了的就用人工,将每一道工序分解成工位,由工人手里几块钱的工具完成。依靠这种半自动半人工的设备和人海战术,比亚迪生产出了高品质的手机电池,价格比索尼、三洋便宜 15%,因此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的第一大供应商。今天,这位中国首富掌管的比亚迪,仍有 60%的生产设备是自主开发的,造车仍然沿袭了“小米加步枪”的做法。王传福说, “未来我们要发展到 3 万名工程师,30 万40 万名工人。2025 年

8、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我凭什么?凭的就是人,30 万的劳动大军和巨大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的资本。中国人很聪明,只要想干,就能干成。 ”机器加人,永远能大于机器人?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保证之下,在王传福聪明能干的团队奋斗下,奇迹还在延续。与此同时,丰田正感到困惑,甚至买了一辆比亚迪 F3,在日本本部进行研究。这辆车的外型包括内饰,都与丰田“克罗拉”十分相似,很多零件都能通用,但价格却有天壤之别。排量为 1.0 升的两厢微型车 F1 诞生后,更让丰田气恼。外型又与丰田畅销的AYGO 不谋而合,但价格几乎不到 AYGO 的一半。为什么比亚迪总能造出类似丰田但便宜得可怕的汽车?有人归功于

9、王传福的山寨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创新。王传福说:“有专利的东西我们都不碰,全部改完,一条条地改。我们的确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规避。 ”比亚迪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专门处理专利问题。譬如 F3 很像某个车型,但是前脸、后尾灯又有新的设计。这让对手无可奈何。索尼、三洋都曾对比亚迪有过诉讼,均告败诉。不愿谈论“模仿” ,王传福认为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亲自挂帅研发、投入巨资研发的电动汽车就是他打出的一张新王牌。2009 年年初,比亚迪参加了北美国际汽车展,展出了其双模电动车 F3DM 以及纯电动车 E6。在全球发出能源短缺的紧急信

10、号下,电动汽车让人眼前一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瓦格纳预言说, “未来汽车的内燃发动机将大部分被淘汰” 。王传福则很自信, “电力必将取代燃油。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而电池是我们最擅长的,所以比亚迪能够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竞争格局。 ”有人问,电动车时代已经来临了吗?“信念坚定就一定能赢,犹犹豫豫就会把机会耽误掉。 ”王传福对待质疑从不含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一个在比亚迪内部流传的故事。2004 年年底,比亚迪的汽车设计团队日夜奋战,前后投资超过 1 亿元,终于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一款全新经济型轿车,内部代号 316。欣喜的王传福马上发出通告,请比亚迪在全国的经销商聚集上海,评审新车。看到

11、这款轿车,经销商们脸色紧绷,半天才说:太难看了,谁会买啊。比亚迪的销售部经理夏治冰说,当时大家沮丧极了。王总表面平静,但肯定很难受。公司高层马上召开紧急会议,随后王传福总结陈词:“将316 这款车永远封存,重新开发一款车!”有人反对,投进去上亿的开发费啊。王传福说, “比亚迪做的第一款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竞争残酷的商业世界,GE、微软、丰田等世界级的企业,利用核心技术和专利,吞噬着大部分利润。中国只能以“MADE IN CHINA”分得残羹,不少企业家一度患上技术恐惧症,转而投身房地产、证券公司等暴利行业。王传福则是坚定的技术派,坚持自主研发,创造民族品牌,E6 只是新的开始。他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灵魂不屈,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作为民营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成功代表,王传福深知,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