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09655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与战争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科技与战争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摘要:摘要: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敌对双方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较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战争的破坏力也与日俱增。科学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科学技术改变了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成为影响军事力量、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战争也改变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和目的。可以说,科技与战争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另一方面,战争的需要促使军事科技的发展。关键词:关键词:科技 战争 相互影响 自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技一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极大地促进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

2、的进步,同时,也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了战争的能力水平。大部分重要的技术和科学进展是战争的需要所直接促成的。由于科学技术满足了战争的需要,战争需要也同样地促进了科学事业。1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改变了作战的形式,推动战争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改变了作战的形式,推动战争不断向前发展绝大多数科学技术成果都是首先应用于军事战争,再转用到民用,军事战争活动成为应用科学技术新成果最密集的场所。19 世纪的先进工程技术,先集中用在重型大炮和巨型军舰上。飞机发明后不久,很快被用来建立空军。电磁现象的发现,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喷气技术的使用,内燃机技术的推广,高效炸药的研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3、,控制论的提出,人造卫星的研制,原子核核裂变和聚变技术的实验等,都是首先用来解决军事战争上的问题。科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军事领域。1.11.1 科技成为提高战争所需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基础科技成为提高战争所需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基础现代化的战争实质上是以先进科学技术全面武装的战争。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是化学战争,使用了高效炸药、芥子气、各种药剂,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是物理战争,使用了无线电通讯、坦克、战舰、雷达、飞机、远程大炮、电子计算机以及原子弹,那么 80 年代以后的一些战争则是高科技的战争,使用了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切可能的新技术发明。1982 年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

4、群岛之战,随后发生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进行的海湾战争,都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打的战争。最终,用科技来武装武器装备的英国和美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1.21.2 科技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形态科技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形态科技运用于军事,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形态,赋予战争以新的特点。核能的应用,使战争的破坏性空前增大;以导弹和卫星为代表的航天技术,开辟了天战的新领域,增强了战争的突发性,改变了地缘政治的价值;隐身飞机、精确制导炮弹、激光制导炸弹等新型武器,提高了打击命中率,使战争的主动性增强等等。这些战争已成为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一直把科学技术当作增

5、强军事实力的源泉,打赢军事战争的法宝。1.31.3 科技推动着战争的战略思想不断发生变革科技推动着战争的战略思想不断发生变革科学技术使战争武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使军事战争战略不断发生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炮威力的扩大,内燃机技术改进坦克、飞机的性能,大大提高了作战的机动性,产生了“闪电战”战略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产生了“核威慑”战略思想;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成功,又产生了“确保摧毁”的战略。到 60 年代,战略武器和非战略武器相伴发展,战略思想也向“灵活反应战略”转变,使军队既能打核大战又能打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完善了精

6、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武器,便形成了“空地一体”和“纵深打击”的战略思想。随着激光技术、粒子物理、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武器的“精确制导化” 、 “隐身化” 、 “智能化” ,军事上的竞争也从陆地、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延伸,逐渐形成了“大纵深、高立体”的打击战略。科学就技术已渗透到战争的各个领域,与战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动战争形式不断变化、不断发展。2 2 战争的需要促进军事科技的发展战争的需要促进军事科技的发展战争刺激了科学技术,增加了科学系统的正常输入。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写到:“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在这种暴力行为中,双方谁有先进的武器,巧妙的布

7、阵,充足的财源,谁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暴力用科学和技术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战争一直促进着科技的发展。2.12.1 武器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刺激作用武器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刺激作用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亨利约米尼在他的战争艺术中认为一支尽善尽美的军队的条件之一是:“无论在攻势和守势方面,尽可能保持着装备和武器的优越性。 ”他强调指出:“武器的优越可能增加战争胜利的机会,虽然武器本身并不能够获得胜利,但它却是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武器的发展可以日新月异,所以一个国家在这一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是可以占了不少的便利。 ”第一次世

8、界大战号称“化学家的战争”2,因为这场厮杀广泛使用了发明不久的无烟火药、高爆炸药和毒气。空中战争和化学战争是大战期间科学事业的两项福音。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称作“物理学家的战争” ,这是因为许多新发明新科技,诸如雷达、电子计算机、原子弹等都是物理学家的贡献。可以说,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先进科学技术与新式武器的结合愈紧密。无论是从原子弹到青霉素,从雷达、火箭、喷气发动机还是到石油裂化、合成金属、抗疟药、外科手术器械等一切的发明,在战前还只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然而战争一来,各国都集中了大量资源和科学家加快了研究进程,使得重大发明接踵而至。战争成了人类进步的 “大实验室” 。战时的科技发明和尔后

9、的国防科研成果转为民用后,使我们又拥有了工业核电站、核医术、激光医疗器材、器官移植技术,以及半导体收音机、载人航天器、卫星通信器材、使地球变小的喷气式客机、遗传工程和人工智能技术。2.22.2 战争求胜的迫切愿望使各国主动地进行科学研究战争求胜的迫切愿望使各国主动地进行科学研究科技不仅仅被动接受战争的刺激,已转变为主动的为战争的需要而研究。各个国家为了在战争中取胜,开始组织本国的科研力量集中进行研究,其规模和费用都是以前不能比拟的。贝尔纳写到:“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科学家的协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问题不在于少数技术人员和发明家把众所周知的科学原理都加以应用,而在于所有国家

10、都对本国科学家实现总动员,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战争期间提高现代化武器的破坏力并且设计出防护方法,以应付对方在现代化武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也描述了同样的情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的发明应用以及控制防空炮火的迫切任务,把大量有修养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动员到这个领域来了。自动计算机的神奇也属于这个思想领域。的确,人们在过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地探索着这个思想领域。 ”大批科学家的集中是政府集中控制的结果。不仅如此,一些新的学会和研究机构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也相继出现。美国于 1916 年成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这个研究会在 1932 年年度的报告中写到:“科学的应用将在

11、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于是便把科学工作者征集到国家的工作人员大军中并收到相当效果。 ”政府和国家集中科学家进行研究以增加控制很早已有,但这种情况只是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明显起来。2.32.3 战争促进科学研究集体化战争促进科学研究集体化战争是促进科学研究集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四十年代,美国参加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人有一万五千多人;维纳与其他一些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在火炮的自动跟踪目标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共同创立了控制论这门新学科。战时导致的这种集体化研究,跨学科、跨部门、收效快,为以后的集体化研究起了很好的一个示范3作用。2.42.4 战争的影响使得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

12、等各种科技研究的研究周期缩短战争的影响使得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等各种科技研究的研究周期缩短由于战争的需要,军事课题的紧迫性会大于其他课题,而且投入的人力和经费都会大于其他的研究,所以导致“研究生产”周期的缩短。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外交政策研究所 1960 年的一份报告中写到:“在一个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赶上、拉平或超过敌方技术成就的时代,武器研究、发展和生产所需时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飞机的应用周期为 14 年,雷达为 15 年,核反应的应用周期为 10 年,原子弹的应用周期为 6 年。比起其他方面的成果来说,这些项目的应用周期是较短的。尽管战争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科

13、学与技术的发展,并且在二者间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动,但我们决不能认为战场可以理所当然地充当新技术的试验场。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浩劫。这场战争历时四年的血腥厮杀,先后有 31个国家卷入,夺去了 3000 万人的生命,耗资 3300 多亿美元。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总计参战的国家和地区有 60 多个,人口 17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80%,战火燃及 40 个国家的国土。这场战争动员军事力量 1.1 亿人,因战争死亡者达 5000 万人以上,直接军事开支 11170 亿美元。发动战争是罪恶的,不仅无

14、数平民和士兵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失去性命,许多科学精英也不能例外。阿基米德就死于征服者的剑下;还有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应征入伍,血洒疆场;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因战乱被迫中断正常的工作。战争的需要是一些技术发明产生的原动力,但社会、经济引发的需要能造就更多的发明与发现。冷战结束后,随着各国之间科技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爆发新一轮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已经超过了人类所能承受的范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类能够避免战争和军备竞赛,我们的生活将更舒适,而科技亦将高速发展,决无停滞。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王郡里、董炜、翔文.战争的历程.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2薛汉伟、陈锡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王义生.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19965刘二中.技术发明史.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46王怀超.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5(2) 7 秦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年(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