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4699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黄河水资源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影响及对策【论文关键词】:水资源 引水影响河口地区对策 【论文摘要】:黄河水是河口地区的重要资源,也是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生命线” ,同时黄河是我国第二,由于所处地域关系,又是水资源相对比较紧张的河流,它的水资源利用率是全国最高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河连续数年出现断流,给地处黄河最下游的河口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黄河水资源实行了全河统一调度,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断流问题,但河口地区的引水仍然难以保障,对此要充分予以关注。 一、黄河水资源概况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 4500

2、米地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全长 5464 公里,流域面积75.24 万平方公里。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天然年径流量 580 亿立方米,其中花园口断面 559 亿立方米,兰州断面 323 亿立方米。兰州以上和龙门到三门峡区间所产径流量占全河的 75%。黄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量相对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78 毫米,由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变化很大,六至十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5%80%,七、八月份为降水的全盛期。黄河径流量 60%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为减缓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3、,每年还需要 200240 亿立方米水量输沙入海,这样,黄河可利用的水量只有 340380 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有三大特点:(一) 、水少沙多:黄河作为世界第一高含沙河流,每年平均输沙量为 16 亿吨,平均含沙量 35 公斤每立方米,最大年输沙量 39.1亿吨,最高含沙量 920 公斤每立方米,七九三个月集中了 80%的沙量。(二) 、时空分布不均匀:黄河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年季变化大。黄河径流量多集中在每年七十月份,占全年的 60%以上。冬、春季降水和河川径流量相对较小,三六月份仅占10%20%,上中游宁蒙平原消耗量大,中下游加水量很少,所以流入下游的水量难以满足冬、春引水的需要。(

4、三) 、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黄河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兰州以上控制面积占花园口以上的 30%,水量占 58%,沙量仅占 9%,是黄河的主要清水来源区。黄河的沙量 90%以上来自中游,需要上游的清水输送入海。所以上游水资源的利用需要兼顾中下游供水及输沙的需要。二、河口地区水资源及引水现状河口地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黄河入海口北侧。东、北两侧临海,西与沾化县为邻,南与利津县接壤,总面积 2365.13平方公里,是胜利油田主要产油区。区域地表水多为天然降水,由于地处渤海之滨,自然条件较差,水资源贫乏、单一,由于区域土地盐碱化,地表径流水质差,无法利用,黄河成为本地区能够饮用的唯一客水水

5、源,七九月份为丰水期,十月次年三月为蓄水期,四六月份为枯水期。境内地下水在成陆过程中,一面受黄河泥沙淤积,一面受海水侵渍,土壤多为含减度高的重盐土,无淡水资源。河口地区对黄河水的开发利用,最早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1976 年黄河人工改道清水沟,在西河口护滩建设了西河口取水口,从黄河提原水经水库(黄河故道作地下水库)沉沙后,将水送至用户。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新建了曹店闸、神仙沟闸、王庄闸、罗家屋子闸、宫家闸、胜利闸、麻湾闸等引黄涵闸,相继兴建了西河口护滩、崔家护滩、丁字路口三处取水口,利用泵船从黄河提水,经沉沙池沉沙,原水过引黄闸将水送至各个水库。设计泵船年提水能力 80 立方米每秒,目前年

6、提水量近 1 亿立方米。在黄河来水量逐年减少,黄河主河槽随调水调沙逐步加深,黄河水资源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保证该地区生产特别是油田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用水,三十多年来累计引取黄河水约 150 亿立方米,为东营市和油田生产的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河口地区近年的来水情况利津水文站是黄河入海把口站,其实测资料代表了黄河河口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表一是近年来的年径流量:表一:利津站 1998-2007 年径流量表从上表可以看出,除 2003 年黄河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秋季来水,从而入海水量比较显著外,其余各年水量都比较校这也代表了黄河的真实情况。自从黄河水利委员会自 1999 年授权对黄河进行全河

7、统一调度以来,利津断面就没有断流过。但每年通过利津断面的流量却是十分有限,而且时空分布差距也比较大。如表二所示:表二:利津站 1998-2007 年月平均流量表(立方米/秒)从表二可以看出,1998 年和 1999 年汛期水量比较大,但当时是处于挖河固堤的需要,没有代表性。同样 2002 年的 7 月是由于调水调沙的需要,水量大,也不具有代表性。2003 年发生了秋汛,水量较往年偏大,属特殊年份。其余年份如 2000 年和 2001 年一、二、三月及十一、十二月的来水量占全年水量的 51%和 45.5%,三、四、五、十这四个月的水量占全年水量的 17.2%和 27.7%,这与历史上黄河汛期来水

8、的特点完全相桲。特别是 2002 年 11 月至 2003 年 7 月,黄河来水量持续偏少,降至 50 年来的最低点,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干流用水全线紧缺,出现了 1999 年黄委会全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水情最严峻的一年,实施了2003 年旱情紧急情况下的黄河水量调度预案 ,也成为我国第一个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2003 年至 2007 年秋汛后,每年的十二月份至次年一、二、三月是凌汛期,河里冰凌严重,很难引水。这样就形成每年大部分时间黄河小流量不断流的运行态势,从而造成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能引水时无水可引,不能引水时,水却白白流失。四、利津以下黄河现状对河口地区引水的影响 利津水

9、文站距黄河河门 104 公里,利津断面主河门河道两岸有引黄闸 9 座,扬水传船泵 68 台,总引水能力 405 立方米每秒。近年来黄河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以后,虽然解决了黄河不断流,但黄河断流的标志只是利津站的测验断面上是否有水,而不是黄河入海口有没有水。在水量紧张的时候,利津水文站的预警流量(最小控制流量)是 30 立方米每秒,而利津以下的王庄闸、胜利闸、一号坝、十八户闸等一旦开闸引水,下游河口地区根本无水可引,所以非汛期河口地区引水没有保障。 在全年大多数时间里(非汛期) ,河道内即使有水,但河槽内水位较低,取水泵船偏离主河槽,泵船淤积搁浅难以取水,只好在河槽中挖引水沟,清淤落船,大大增

10、加了引水的成本。同时由于黄河水位低,引水扬程大,单方水电消耗大,引水不经济。五、对策及建议(一)调整引水方案,丰蓄枯补,冬蓄春用,多蓄备用。目前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调蓄能力尚不能满足黄河下游引水的需要,不经过特别措施调水仍难以保证河口地区冬、春季引水。因此作为地处黄河最下游的河口地区,必须从长期抗旱准备的打算考虑,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蓄水工程,增加蓄水能力,对黄河水资源实行“丰蓄枯用,冬蓄春用”,在丰水期水质好,水位高含沙量适宜的情况下实现引优质水,高效引水的目的。(二)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保证引输水工作畅通。河口地区是水资源异常缺乏的地区,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制约着本地区的工农业发展。

11、建议水利部门尽快实施河口区东部水源工程,完善引、输、蓄水配套系统工程,抓紧和黄河部门加强联系和协作,随时掌握黄河水情,把握好引水时间,适时引水,达到既保证引水又经济运行的目的。(三)计划引水和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科学化节水工作是调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搞好节水工作就等于开辟了第二水源,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各级节水网络,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用水,对引水量大的农业用水,要调整其产业结构,发展耐旱高效农业作物,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油田工业用水,进一步深化水利布局和管网布局,做到统筹供水,降低漏失,减少流失,做到经济高效供水,达到节水的目的。(四)提高引黄水费价格,减少水资源浪费。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用合理的水价调整保护、节约水资源。对此,建议黄河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当前实际,在进一步细化、调整黄河下游引黄渠首水费标准。既黄河渠首管理部门在目前执行供水价格的基础上,在提高农业和工业供水价格,应把农业用水价格由现行的 0.01 元每立方米,调整到 0.05 元每立方米:工业用水价格0.085 元每立方米,调整到 0.15 元每立方米,并按实放引水量的100%征收水费。只有提高黄河水费价格,才能真正达到重视节约和保护黄河水资源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