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104281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变化趋势及政策含义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摘摘 要:要: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措施频出,对商业银行净利差水平提出一定考验。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仅货币政策操作对银行净利差水平有影响,反过来净利差变化趋势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及执行也有一定的解释力,主要是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净利差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信息媒介,净利差并不是一味增加或减少,而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金融体制日益完善,金融深化会使净利差有一定幅度减少,因此,净利差也可以作为检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的一个工具

2、。关关键词键词: :净利差;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一、引言一、引言银行的净利差(net interest margin,NIM)通常定义为银行的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之差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中介机构,为社会上资金的流动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讲,银行提供的中介化服务以越低的成本进行的话,就能够得到越高的社会福利。很显然,银行的利差越低,则金融中介的社会成本就越低,过高的利差则意味着效率的损失。从另一个层面讲,对于银行本身来说,净利差不仅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衡量其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保持适当的净利差也是商业银行持续盈利的保障。对中国银行业净利差水平的研究发现,商业银

3、行净利差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 年以前,中国银行业基本没有正的净利差;第二阶段 1996-1998 年,虽然有净利差但十分微小且不稳定;1999 年-2002 年,中国银行业才有了一定水平的净利差,并首次突破 2%;2003 年-2011 年,净利差水平保持稳定并随着经济波动而略微变动。在我国,存贷款利率基本仍是由中央决定,现有的研究表明,宏观的货币政策因素对银行净利差的变化还是有着很大的作用;反过来看,银行部门的净利差变化也是货币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银行净利差水平不仅可以体现银行自身经营效率,更可作为货币政策的信息传导渠道,反映货币政策的效果与执行效率。随着

4、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方面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放开,定价区间逐步扩大,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浮动区间有扩大的趋势,从而银行利差缩小;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采用双轨制,在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分别采取不同的利率定价机制,有层次地建立起市场利率体系。二、理二、理论论分析与文献分析与文献综综述述(一)商(一)商业银业银行行净净利差的利差的测测算方法算方法对于银行本身来说,尤其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来说,利差收入是银行传统的也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利差的概念一般分为毛利差和净利差两种。毛利差即贷款利率减去存款利率。净利差的测算有两种较为粗略但简便的

5、方法,直接法即:净利差=银行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银行总资产。间接法的测算公式为:rN=rLA(1-B)-rDA/A=rL(1-B)-rD其中,rL表示银行加权平均贷款年利率,rD表示加权平均存款年利率,假设该国银行利息类资产(总资产)和利息类负债(总负债)均为 A1,同时假设该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为 B。rN表示加权平均净利差。由净利差和毛利差的计算公式可见,净利差相当于各期限(6 个月期、1 年期、1 根据我国历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资产和负债数据,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相差不到 5%,对测算结论影响很小,为测算简便,假设两者相等是合理的。2 年期等)毛利差的加权平均,其中扣除不

6、良贷款的比率。由于不良贷款的存在,贷款利息收入的计算需减去这一部分的损失,而存款利息是没有这部分扣除的,因而“净利差”必然低于“毛利差”。一般来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净利差与毛利差的差距就越大。因此,选取净利差水平作为反映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的指标更具有实证意义。(二)商(二)商业银业银行行净净利差波利差波动动的相关因素的相关因素国际上对于净利差的研究是从 Ho and Saunders(1981)开始的,主要从微观经营角度出发,建立做市商模型,该模型认为,由于存款和贷款需求的不确定性,银行为弥补存贷利率风险需要一定的净利差(Ho and Saunders,1981),且银行的

7、信用风险会促使其选择能获得较高净利差的存贷款利率(Angbazo,1997),而考虑到银行产品的多元化时,净利差会减少(Allen,1988)。Zarruck(1989)和 Wong(1997)发展了银行公司的微观模型,考察了在多重不确定性和风险厌恶的条件下,银行的资产质量、平均运营成本、风险管理水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因素对净利差的影响。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是在做市商模型的框架内展开的,Saunders 和Schumacher(2000)计算了 1988-1995 年间欧洲和美国六个国家 614 家银行的纯利差,认为监管要求和利率波动对净利差有决定性的影响。Hanweck(2005)通过研究不

8、同类型的银行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关系,认为相比多样化经营,产品创新的大型跨国银行,大型非跨国专业性银行的利润来源对净利差依赖更大。国内对于银行利差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研究我国银行业利差水平及其变化趋势。钟伟、沈闻一(2006)通过净利差的国际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初步实证分析,根据中国的金融生态、经济周期和银行竞争格局等情况,认为维持银行业合理净利差是货币政策制定中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盛松成、童士清(2007)讨论了我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水平,认为较高的存贷利差不利于商业银行转型和宏观调控,应逐步缩小存贷利差,也是利率市场化的要求。易纲(2009)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

9、化进程,认为利率已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赵旭(2009)在传统存贷利差基础上分析了会计利差和边际利差,认为市场竞争导致利差缩小能够促进银行效率和金融创新。二是从对我国银行业净利差影响因素的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周鸿卫等(2008)运用做市商最优利差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认为资本充足性、自主定价能力以及经营区域限制等因素对净利差影响显著;周开国等(2008)在模型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和运营成本等因素,认为市场竞争结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净利差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11)利用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主要

10、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净利差有显著影响。(三)理(三)理论评论评述述国内外关于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的研究很多,从宏观角度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一般认为,在控制了资本率水平、拨备水平、资产规模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银行净利差主要由准备金率、存贷利率、存贷利率变动的不对称性、经济周期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决定。关于净利差的测算方法,理论界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在贷款利息收入中扣除不良资产,得到的测算结果比较接近真实净利差。关于货币政策对银行部门的影响,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已有一定成果。而在货币政策制定中考虑金融机构净利差波动因素,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研究净利差波动及其政策含

11、义,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更好把握货币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检验货币政策的效果和执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利率市三、利率市场场化角度下化角度下净净利差水平的利差水平的历历史性考察史性考察(一)我国商(一)我国商业银业银行利差水平的行利差水平的历历史史变变化化1、我国利率水平的变化情况1991-2011 年,我国利率变动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91 年-1992 年,这一阶段利率变动引起利率结构的调整,从而简化了利率结构,利率关系已初步理顺;第二阶段是 1993 年-1995 年,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利率调整配合当时的宏观经济和汇率政策;第三阶段是 199

12、6 年-2005 年,这一阶段通过利率变动使利率体系合理化,利率逐渐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四阶段是 2006年-2011 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体现了国内及国际经济波动,显示了银行顺周期的特征。通过我国历年平均存贷款利率数据可以看出,这四个阶段的利率变动趋势、利率水平和利率期限结构逐渐趋于合理,1996 年前,央行主要关注于利率水平的调整,而对利差水平的变动研究不足,因此导致了利差空间减小,甚至相应期限的存贷款利率相同,出现零毛利差的情况;1996 年后,央行在下调存贷款利率的同时注意逐步扩大了存贷利差,此举改善了银行业的生存环境,使商业银行盈利成为可能,为进行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基础,

13、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要求。图图 1 1 19911991 年年-2011-2011 年我国平均存贷利率变化年我国平均存贷利率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 年以前,中国银行业基本没有正的净利差,且在 1995 年达到历史最低点。这一阶段,在金融改革中对银行是否以盈利为目标难以定位,银行成为“第二财政”,充当了渐进改革成本支付者,国有企业的“埋单人”;在调整决策上,对利差的合理区间缺乏科学依据,注意力集中在利率水平上,造成利差杂乱无章;在具体实施上,始终出现负利差,其中 1993-1994 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利率迅速上调,使得银行业出现“深度负利差”。第二阶段 1

14、996-1998 年,这一阶段虽然有净利差但十分微小且不稳定,加上剧烈的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中国银行业亏损较为严重;1999 年-2002 年,主要是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利率政策的策略是维持较低的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中国银行业才有了一定水平的净利差,并首次突破 2%,有了起码的生存土壤;2003-2011 年,净利差保持平稳,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前夜的 2006 年有一个较快的增加,而至 2007年为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存贷款利率有一个明显的上调,净利差则下降,至 2011 年又回复到 2007 年的净利差水平。近几年一系列金融改革重大措施频频出手,如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

15、使银行以利润为目标,并逐步明确市场经营定位。在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中,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便是如何剥离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使国有银行成为有能力自负盈亏的 企业,在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技术性处理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有一定程度地下降,银行净利差水平开始保持稳定,盈利能力快速增长。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没有深入推进的情况下,对于调控商业银行放贷冲动,主要还是体现在信贷规模的控制上。若不放开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特别是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较小。图图 2 2 19911991 年年-2011-2011 年我国银行业净利差水平的变动情况年我国银行业净利差水平

16、的变动情况注:不良贷款率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http:/ 1999 年开始的净利差变化也是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的体现。考虑到增加净利差是维持银行盈利的保障,同时净利差水平是逆周期的,在经济形势较好时,企业贷款风险较小,银行要求的净利差也较小,反之亦然。在利率市场化政策出台的时机把握上强调了与利率政策的一致性。1998 年以前,由于长期利率管制导致贷款利率难以覆盖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商业银行贷款过度向大型企业集中,而 1998 年、1999 年连续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使银行能够借助利率上浮覆盖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损失,有助于调动银行的贷款积极性,扩大货币供应量,因此与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方向一致。2003 年和 2004 年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直至取消贷款利率上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