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3963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实篇讲座现实篇讲座-城市景观之路城市景观之路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俞孔坚关于“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 ,我要谈两个方面的理想,一个是人文的,即到底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人文的城市,第二个是生态的,即怎样建设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一、危机意识与复兴解放前有一本漫画叫作三毛流浪记 ,在座各位都很清楚。当年三毛离开农村,向往城市大上海。向往城市里什么呢?有米饭吃,有好生活过。但他真正到了上海以后,发现这个城市原来是这么的乱,比他想像的要差得多:警察到处抓人,不但吃不饱肚子,还经常受皮肉和精神之苦。这是三毛流浪记所描绘的当时对城市的憧憬以及城市的现实。而现在很多的人都有了类似三毛的经历。

2、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但他们所向往的这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看到。我去年到杭州去讲课,在飞机下降时,从米左右高空看到的整个杭州湾的景象是这块土地几乎没有一寸是完整的了。杭州湾是这样,长江三角洲是这样,珠江三角洲也是这样。然后再下降,进入杭州城,这是“天堂” ,但谁能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杭州?我为什么特别举这个例子?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可是连“天堂”都这般,何况其他城市?进入杭州城以后,住进了一个酒店,这是当地比较好的一个酒店。酒店里面一个告示告诉你,随时可能停电。然后再进入房间,房间里也有一个倡导绿色消费的告示。但又看见在床头柜上放了一张条子,上面写着“二十分钟的中药泡澡,

3、十分钟的背部按摩,七十八块钱” 。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我们只满足“二十分钟的中药泡澡,十分钟的背部按摩” ,我们都在做小决策和片刻的快乐。谁都没有顾及、谁都不去管大地上发生了什么,谁也不从米、米高空看看大视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今天讲复兴与危机边缘上的中国,中国当代城市的大视野。中国是一个正处在边缘上的大国,这个边缘指的是传统与现代化的边缘,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边缘,是一个蓬勃发展而又充满危机的时代。 “危机”两个字在中文中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同在。没有危机意识,就不可能有复兴。处在这样的时代,处在这样的中国,在这样剧烈变化的边缘中,我们如果不是愚昧无知,看不见眼前的前景和机会的话,无疑是悲观

4、主义的;装作看不见危险,则是不道德的。我们要看到危机的存在,然后认识怎么来复兴。复兴源于危机意识,这是总结历史而来的。关于危机和复兴的关系有一种说法,世界上到目前为止,有过两次文艺复兴,一次是本来意义上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发生在到世纪,来源于当时的黑死病的危机、黑死病的恐怖。当时欧洲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由于这个危机从而使人类摆脱了宗教的蒙昧,开始走向科学,开始寻找人性,去寻找理性。当然还有其他的危机,也正由于这种生命个体的生存危机和全社会劳动力缺乏的发展危机,最终成为工业革命和后来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原动力。另一次文艺复兴来自世纪初的美国。美国当时受到的危机是来自与纳粹和法西斯的战争危险,

5、和后来前苏联的冷战威胁,包括核威胁。唤起了那种国家面临毁灭、地球面临毁灭、人类面临毁灭的危机意识。由于这样的危机意识,导致了美国人发明了许多高科技,包括从雷达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导致信息时代的到来。这次复兴最大的特点是把人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所以现在看到的硅谷,沿着美国西部公路,两边都是高科技的企业,拉动了整个美国的经济。要知道,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最大订单都曾经来自美国军方。所以这第二次文艺复兴也源于危机,这种危机是国家和生命的安全危机。中国的复兴可以认为是第三次文艺复兴,好多人有这种说法,包括胡适当年就开始说中国的文艺复兴要到来了。现在我认为是真正的将要到来了,但它必

6、须有的前提是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当代面临的两大危机,如果认识到了,它就可以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三次文艺复兴,真正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意味着中国的大国时代、平民时代和自由时代的到来。那么,这两大危机是什么呢?二、两大危机:民族身份与人地关系与中国城市有关的第一大危机是当代中国民族身份的危机:我们到底是谁?我们能否“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第二个就是人地关系的危机: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地球上继续待下去?(一)民族身份危机首先我讲一下民族身份,所谓的民族身份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中华民族与文化“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与特性。在当代中国我们要重新回答这个问题。在年前,我们没有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我们民族的身份很明

7、确,我们是黄种人,我们有康熙大帝,有乾隆大帝,有故宫,有长城,这都象征着这个民族是中华民族,是个封建帝国,身份是很清楚的。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民族身份是形成国家、现代化民主政治过程的政治资源,表现在国家的核心情感和象征上。从文化景观和人文地理学意义上说,它是指一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地理特征,即认定自己属于某一个地方。那我们是不是认定我们自己属于某一个地方呢?有没有物理特征来表明中华民族这群人有他的个性?我们的景观、城市是我们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城市。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城市和景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身份证,也就是说,

8、我们盖的每一栋楼实际上就象征了、代表了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现在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身份危机。“我是谁? ”这是街道上大家到处可以看到的一幅广告。韩国美女广告或者是美女用的是韩国形象,然后用韩国人的技术来造中国的美女。这个美女之争最近已经很多了,包括选美、选模特之争。最近还有一宗法律案件,有一对夫妻俩结婚好几年了,老婆很漂亮,结果生了个孩子,很丑,丈夫就怀疑老婆的贞洁问题,后来一查老婆倒是很忠贞,只是她做过整形手术,是假的美女。这个时代连美女都是假的了。所以说身份没有了,人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身份。好在人的基因还没有作假,所以,儿子暴露了母亲的真实面目。我们日夜与之为伍的城市也是这样。

9、象征我们自己和民族身份的城市被化妆了,看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景观能够代表我们身份的话,那么,我们是如何在滥用“景观化妆品”来伪装我们的身份的?第一种城市景观化妆品:古典的西方帝国。曾经是辉煌的罗马柱、浴池和斗兽场,早已成为废墟,后来欧洲人又重新发现了罗马,然后用当时罗马的建筑语言:罗马的柱廊、罗马的广场来营造欧洲。那就有了类似我们经常去参观的圣彼得广场这样的欧洲巴洛克景观。因为当年的罗马教皇感叹古罗马帝国是如此宏伟,恺撒大帝的权力如此巨大,这么有钱。因而想在中世纪之后再造罗马的辉煌。但是殊不知当时古罗马是靠掠夺邻国的资源来维持很小一帮罗马公民挥霍和消费的。当时罗马统治了整

10、个地中海地区,包括几乎整个欧洲,还有非洲和亚洲的一部分,掠夺了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它手里,然后供少数人来消费。它的城市确实是宏伟巨大,但它的背后是什么呢?背后就是肆无忌惮的财富掠夺和造就无数的奴隶。所以当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人重新发现罗马的城市之辉煌和壮丽以后就开始仿造罗马,就有了像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教堂这样的巴洛克景观。我们到欧洲到意大利肯定是要去参观圣彼得广场的,但是可能不知道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要告诉大家背后的故事:这个广场是当年(世纪上半叶开始)罗马教皇希克斯图氏五世以及后来的几个教皇靠卖赎罪券来掠夺信徒的财富而建造的。所谓赎罪券就是由信徒付钱,教廷给你在上面盖个章,就给你免去一切罪过,你

11、的下辈子就不再下地狱了。所以搜刮了大量的财富,修建了这个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教堂。因此,导致德国人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革命和新教的发展。他们质疑教皇凭什么卖赎罪券就可以把这个人的罪恶赎掉,所以就导致了宗教分庭抗礼,出现了战乱,导致整个罗马教皇的削弱,最后只剩下梵蒂冈一个小地方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宏伟巨大的广场和建筑背后的故事。同样后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想再造古罗马的辉煌。他也是觉得古罗马是如此宏伟,所以他仿造了罗马城。路易十四用同样的巴洛克语言,建了凡尔赛宫,这是个最完整无缺的巴洛克式的宫殿和园林。然而,这个辉煌宫殿同样是路易十四靠侵略和掠夺欧洲邻国财富建立的。同时还让他的后任君王背上了沉重的

12、经济和政治及社会债务,以至于最终使后来的路易十六走向断头台。这就是我说的古典西方帝国城市景观的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形式确实是宏伟的、巨大的、震撼人心的。但是它的背后,我刚才说了,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根源。而恰恰是这个恶魔,在当代开始潜入中国。上海的世纪大道,是一条巴洛克式的景观大道,也是请法国人设计的。两年前我们就批评。这种设计显然是一大错误。一个城市中间有一条米宽的大路,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什么用处呢?实际上没什么好处。第一,城市两侧这么多人需要横跨这条大道,走米的路,要躲避来往的滚滚车流,你可以想像有多么的危险,有多么的不方便。第二,这个城市原来有非常致密的肌理,有像人体的血脉一样的道

13、路系统,像毛细血管一样的交通结构,结果横拉一条伤疤,相当于把所有毛细血管都切断了。这实际上对整个城市的功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说为了展示和纪念而修建的一条景观大道,实际上,它解决不了城市的基本功能问题。广东某地有一个广场,恰恰就是圣彼得广场的翻版:高大的罗马柱廊,围合一个大型的城市广场,全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一个每平方公里一万人的高密度城市,何以在这近半个平方公里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尽管这个广场叫“人民广场” ,但它不是为人民修建的。它是一种政绩与权力的展示和摆设。我在这里声明,这不是某个市长或城市领导的问题,这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烙印。我们的城市领导们不光从国外学习,也从国内所谓好的城市去学习

14、,但学到的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背后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造这样的景观。而这样的城市能给我们彰显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这是一种古典西方帝国的身份。第二种城市景观化妆品:封建的中国古典。我现在批了半天西方的古典君主,那是不是我们就用中国古典,是不是中国古典就能代表中国人的身份呢?前几年,北京曾经兴起“夺回古都风貌”的运动,结果所有的房子都要盖上大屋顶,所以长安街上好多房子都有大屋顶,认为这便是代表中国的。那实际上是把自己认同于封建的中国古典。它的源头就是我们的紫禁城,似乎紫禁城就象征中国。但是我要说,那是中国的过去,那是封建的中国古典。似乎苏州园林就象征我们中国的园林,但那也是过去,那也是古典的过去,是封

15、建士大夫的。它们都不是当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身份证。但我们现在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古典的、封建的中国拿来装点我们的城市。经常可以看到,把华表和龙柱、宝鼎当成广场上的装饰。实际上我们是在认同于康熙、乾隆,认同于秦始皇了。我要说的是,封建古典的中国,那是过去不是当代。第三种城市景观化妆品:现代西方帝国。我批判了半天,又批判中国的古典,又批判西方的古典,那有人就说我们来个现代的。但是我要说,有一些城市建筑看上去很现代,但如果我们用民主的、科学的精神去衡量,它未必具有现代性。也就是说,它只模仿了西方的形式,并没有西方现代的精神。在传媒时代,央视大楼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央视大楼一盖起来,这个民族

16、基本上就以它为身份证了。如果新央视大楼盖起来以后,你可以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姿态。这样用公共资源建造的公共建筑在一个倡导民主科学的时代是不应该被盖起来的。它悬挑米,整个楼的造价估计花费近亿人民币。可以说,如果我们用十分之一的造价来盖这样的房子,完全可以盖出同样功能而更漂亮的一个大楼。但是,为了一种心态满足跨越城市,凌驾于城市于大众之上,有人却愿意为之挥霍十倍的代价。在悬挑出的最顶端的办公室可能将来就是某位总裁坐的办公室,他可以俯瞰全城,可以看到自己的非凡。所以这种心态,恰恰就是西方帝国建筑师所理解并迎合此时的中国“甲方”的。我为什么把这样的建筑师叫“西方帝国建筑师”呢?因为他希望他的建筑凌驾整个城市之上,成为永世的纪念物。这是一种帝国建筑师的心态。像当年英国殖民主义建筑师到印度去建帝国的城市和建筑一样。他们想在印度盖一个英帝国的形象,所以有了新德里的国王大道。当时他们就高呼:”它实现了建筑“帝国主义万岁! 为什么?师的一个梦想,建筑师本身心中就有一个帝国的梦想,他希望他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