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1859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大语文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 【作 者】王怀宜 【作者简介】王怀宜,扬州师范学校情感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情感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对认知活动起制约作用。健康丰富的情感不仅可以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般来说,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对儿童进行健康情感教育的任务,但从学科特殊性角度看,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从教学内容看,语文教材是一篇篇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课文情、教师情、学生情,决

2、定了语文教学肩负着情感教育的特殊使命。从教学目标看,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没有情感,不可能真正读懂别人的文章,不动真情,写不出令人感动的文章,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一个情字,离不开一个情字!大语文教育在构建开放性教学内容体系的同时,也为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开辟了更新、更广阔的天地。一、大语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道德感不是儿童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实践的结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他所理解并接受的道德标准衡量着身边的人和事,并产生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厌恶等情感,这就是道德感。大语文教育提倡一种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主张

3、让小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有益的语文营养。在集体活动中,小学生不仅获得许多活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在各种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受到高尚的道德感的熏陶。例如有的学生看到或听到某同学在活动中做了一件好事,受到全班同学的赞扬,这时在他的心中就会产生复杂的情感,对做了好事的同学,他会有恭敬之感,与自己行为一比,会有惭愧之感。在大语文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几乎时时、处处都在经历着这种道德评价,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反复和长期积累,小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某种稳定的道德情感。就道德感内容而言,它表现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它既表现在对待祖国、集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工作、事业、

4、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大而言之,如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小而言之,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等等,都是道德感的内容。大语文教育强调生活教育的广泛性,它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从更广阔的层面为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感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证明,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大语文教育在对小学生进行广泛的道德感教育方面的确是大有作为的。当我们组织小学生观察家乡春天的美景时,学生们不仅实实在在捕捉到家乡美的闪光点,而且会从内心产生对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的眷恋之情;当我们举行中国科学家故事会时,小学生会因祖冲之、张衡、华佗而骄傲,并由此升腾起一种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当我们组织一次语文

5、竞赛活动时,各班同学都会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为班级荣誉而努力,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使每个同学的义务感、责任感得到强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情感的熏陶和培育,这是大语文教育的一个明显特色。二、大语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稳定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认识、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如获得新知时的喜悦和兴奋,尚未悟出真理前的焦虑和烦恼,对真理和科学的热爱,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等。这种情感在人类智慧活动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理智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认知活动的不断深入又促使理智感的发展和提高。大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理智感

6、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它的全体性。由于大语文教育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全体性,这使培养理智感在所有学生身上普遍得到落实。在丰富多彩的各类语文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个性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行动,活动中当他们产生顿悟,有所发明创造时,当他们经过研究,排除疑惑和焦虑时,他们的那份喜悦和激动,那份对真理和科学的热烈追求,自然会形成稳定的理智情感。第二是它的随机性。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从课堂情境拓展到小学生的全部生活,小学生时时处处都在接受着语文因素的熏陶。无论是校园内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还是参观、访问、郊游等校外活动,或者是情趣盎然的家庭生活,都成了

7、小学生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无时无刻不在培育着小学生的理智感。每一次观察的成功,每一个新的收获,每一回疑问的消除,都使他们体会到难以言传的喜悦,激发起探求真理的热情。这种随机进行的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建立稳定的理智感,并迁移到所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去。三、大语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感。审美感是人类较高层次的情感,健康的审美感能激起人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在实施美育过程中,大语文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大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教师有充分条件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大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感方

8、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丰富的形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思想,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大语文教育以自然、社会为教科书,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鸟鱼虫、风霜雨露数不胜数的活生生的事物为儿童展示着生动直观的形象,陶冶着儿童的情操,培养着他们健康的审美情感。强烈的情境性。审美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大语文教育把学生领入生活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置身其境,扪其形、闻其声、嗅其味,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强烈的情感震荡中心灵臻于净化。轻松的愉悦性。美育不像其它教育那样带有规范性和强制性,它是让学生出于对美的渴求和向往,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对美进行大胆的追求。大语文教育让学生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中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灵性的自由发挥。在社会实践中,教师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让学生徜徉在生活美之中,随时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充实自己的经验,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p#分页标题#e#总之,大语文教育为小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在这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好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