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1268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受赏 2 藏币 2008-5-17 19:12:28 | 作者:雅蕴斋骨董店 | 浏览 158 次 | 送鲜花 图 1 | 图 2 | 图 3 | 图 4 传统的古玩鉴定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一项实践活动。由于古玩鉴定具有某种经验色彩,使鉴定者既可以对被鉴定物作出正确判定,也可以对被鉴定物作出错误判定,因而就出现了在古玩鉴定中的“真”与“赝” 、 “是”与“非”的不确定性判断,即“真”可能是“赝” , “赝”可能是“真” ,“是”不一定是, “非”不一定非。据笔者观察,影响古玩鉴定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

2、有以下几种。一、先入为主想当然。这种心态往往表现在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行家身上。古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在“汝瓷研究” (收藏家20017总 57 期)一文中,介绍自己为一名海外朋友鉴定一件汝瓷的心路历程时写道:“对于古陶瓷研究工作者来说,在其日常鉴定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当你见到一件器物与某件尽人皆知的稀世珍品相同或相似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它不可能是真品 ,因为真品极为罕见,仅在某某处有收藏,于是就会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对其进行审视。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鉴定物品确实是赝品,鉴定者可以准确地找出作伪的破绽,指出足以令人信服的毛病 (证据)来。但是不可否认也会有另一种情况

3、存在,那就是被鉴定物的确是一件稀世珍品。这时鉴定者凭经验找不出明显破绽,但从内心来讲他们又很难认可这一事实,于是就拿一些不是毛病的毛病来说事,甚至用那些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来搪塞求教者,更何况最让鉴定者忌讳的事,就是一不小心,把赝品说成真品让世人耻笑,因此采取一种宁左勿右的鉴定态度就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在此,毛先生说出别人不便说、不敢说、不愿说、不好意思说的心里话,令人敬佩。他指出的在鉴定中的这种不良心态极具普遍性。这些年,不知有多少古玩真品、珍品在这种心态下被“枪毙”掉!因而一些专家、学者的权威地位、能力和水平受到收藏界的质疑和挑战。鉴定者只有努力克服“先入为主” “想当然” “宁

4、左勿右”等消极心理因素,才不会造成“冤假错案” 。须知把赝品说成真品会让世人耻笑,把真品说成赝品也同样会为世人耻笑。还是摒弃主观臆断心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事鉴定工作为好。二、见宝心谋真变假。古玩界很讲“缘分” ,谁收藏到一件好东西,说明他与这件东西有缘。专家、行家为别人鉴定一件好东西,也是一种缘分,理应为收藏家表示良好的祝愿。但有一种专家、行家却不是这样,当看到别人收藏到一件稀世珍宝时,即产生忌妒心理,甚至产生想占有它的心理。于是昧着良心说假话, “指鹿为马” ,指真为假,想法子占有它。传说某市一位收藏家有缘收藏到一件明代永乐瓷器,心里高兴,拿到当地一位有名专家处共同鉴赏,分享快乐,这位专家

5、一边看东西一边询问得到这件东西的来龙去脉,并弄清在哪间古玩店买的。经过一番“望问闻切”之后,说这件东西不到永乐,是高仿品,建议尽早拿去退货,以减少损失。这位收藏家纳闷:明明是“大开门”的东西,专家为什么要我去退货?他多了个心眼,前往有关古玩店对老板说,如果明天有人来问这件东西是否退了货,你说退了,又给人买走了就行。果不出所料,第二天一早,专家派人来买这件“退货” “高仿品” 。此事在当地收藏界引为笑料,大家都对此公敬而远之,致使其声誉扫地。这种专家不是没有眼力,而是没有良好的心态,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这样的专家不知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 ,谋取了多少私利!收藏爱好者应提高警惕,切勿上这类不良专

6、家的当。三、利令智昏断真假。利益当前最能考验人。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可是有的所谓专家心很黑,眼里只认钱,不给钱不鉴定,给了钱乱鉴定。据说某市一位学生拿了一件东西向某专家讨教。某专家冷冷一句:“假的!”也不多解释。事后,在场的另一位学生问道:“刚才那件东西,我看是对的,为什么说是假的?”某专家没好气,冷冷地甩出一句:“我凭什么给他鉴定?”言下之意,那小子“不识相” ,既不给钱又不送礼。由于“专家”牌子硬,有决定拍品“身份”的权力,如果你按照他的“游戏规则” (提成)办,你的货是假也会变真,否则你的货真也成假。还有的专家把自己的赝品请人送拍,自己鉴定上拍,拍出坐地分利,过去有的拍卖公司就

7、是被某些专家“忽悠”得信誉扫地,一蹶不振。更有的专家还与古玩店老板合作,为他们出具鉴定证书, “忽悠”买家。有的甚至把自己收藏的赝品直销给学生,学生过若干年后提高了眼力,才发现自己被老师“忽悠”了!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眼里,一下子由高大变成了渺小,由可敬变成了可憎!本来国家已给专家可观的待遇,应当诚信服务于社会,可是某些专家被商品大潮冲昏了头脑,心理被扭曲,人格被作践,不能不令人痛惜!四、不懂装懂乱鉴定。众所周知,古玩鉴定博大精深,谁都不可能是样样精通的“通才” 。所谓专家,是指对某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擅长某项技术的人。专家一定是某一领域、某一收藏门类的权威,我们应当尊重专家,虚心向专家学习。作

8、为专家本人,应该谦虚谨慎。须知学无止境,一个人绝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应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态度对待鉴定工作。一般来说,自己常见的“大开门”的东西易下结论。但对于一些自己从未见过的、对不上自己脑子中的“标型” 、 “形制”的,却碍于面子,不懂装懂,强撑面子死要脸,生怕别人说“连专家都不懂” ,损害自己的名声、权威,随便说成是“仿品”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标型” 、 “形制”的问题,古玩鉴定是比较学,有比较才能鉴别,十分注重“标型” 、 “形制” 。专家通过记住馆藏或出土的“标型” 、 “形制” ,作为参照来对照、比较被鉴定物,对上号的是真品,对不上号的

9、是赝品,从未见过的更是赝品,往往造成“错案” 。我们应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标型” 、 “形制” 。首先它具有标准性、指导性,指导人们通过“已知” (标型) ,求解“未知”(被鉴定物) 。同时它又具有局限性、束缚性,使人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形成固定的心理定式,束缚人们去认识未知的“标型” 、 “形制” 。地下的“博物馆”要比地上的博物馆大得多,未知的“标型” 、“形制”是无限的,而鉴定者已知的“标型” 、 “形制”则是有限的。鉴定者以有限的认知,去面对无限的古玩世界,不出错才怪。因此,作为鉴定者自己对于古玩世界的认知程度要有足够估计,不要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包打天下。面对自己不认知的东西应持谨慎态度,不要轻易说“对”与“不对” 。只要在常识范围内感觉是“老东西” 、“好东西” ,就不应轻率否定。你不懂的,并不等于别人也不懂;一时搞不清的问题,并不等于永远搞不清。随着实践的深入,时间的推移,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