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8846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长江无鱼可捕院士: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生态 长江无鱼可捕核心提示:东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自净功能也随之丧失。现在东湖底泥中有很多有机污染物,过去曾是 6 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的东湖,现在甚至都不能游泳。现在东湖就是一潭死水。为了一些经济利益,把国家的水域资源破坏掉,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水利工程专家同生态专家似乎已经成了天然的“敌人” 。2013 年有关“长江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再次引发了这种对峙。长江,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而对长江的开发也在近年达到高峰除了三峡、南水北调

2、等大型工程,它还直接体现在金沙江等上游梯级开发问题上。瞭望东方周刊日前就长江生态问题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他是目前中国资历最老的长江生态系统专家之一,也是长江 10 年休渔的主要提倡者。这一政策被认为是保护长江生态的最后一次机会。曹文宣在此次专访中列举了近年来为保护长江生态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但他评价“效果都不是很大” ,具体表现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绝灭” ,另一种一级保护动物白鲟已经 10年不见踪影。此外,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从 2006 年的1800 头减少到 2012 年的 1040 头,濒危程度加剧。在他看来

3、,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乃是解决长江生态问题的真正要点。江湖关系受极大影响瞭望东方周刊:最近有一种说法,就是长江生态系统已濒临崩溃,您如何看这个问题?曹文宣:现在长江水系的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三峡工程对长江水域生态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前影响生态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酷渔滥捕, “迷魂阵” 、电捕等渔具渔法对鱼类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海洋中的“绝户网” 。其他因素还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江湖阻隔、围湖造田、工矿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等。大坝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逆的,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将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叠加影响,它未来对长江的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影响,现

4、在还不能预见。1989 年写三峡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时候,我们就预测,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将导致长江水温、洪水过程等水文特征改变。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繁殖期将会延后,其产卵期由原来的 4 月底 5 月初推迟到了现在的 5 月下旬;中华鲟原来是 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开始产卵,现在已经推迟到了 11 月下旬。产卵时间延后,水中浮游生物、水草等鱼类饵料都会发生变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对鱼苗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对物种的延续不利,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以金沙江为例,现在呈梯级开发态势,下游溪洛渡等 4 个水电站都是很高的大坝,有的高达 200 多米。金沙江上游规划了 13 个水电

5、站,中游已经建成、规划中、在建的水电站共有 10 个。受东亚季风的影响,长江上游丰水期、枯水期的径流量差异很大,有些河谷地区水位差达 20 余米。上游水电站梯级开发的形式,改变了河流水域生态。河水由激流变成缓流,改变水流的流速、流态等水文特征的同时,也改变了径流的时空分布格局,影响了该流域特有鱼类的生存。具体来说,长江上游有很多鱼类都适宜在急流环境中生活,这些鱼类在不深的河滩里以吃底栖生物为食。大坝建成后,流速变缓,河水变深,光照不足、泥沙沉积致使大量底栖生物不能生长,也就不能为鱼类提供足够的食物,对长江上游 120 多种特有鱼类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如果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河流在修建

6、水电站的时候少建两个大坝,在不建坝江段的河流及其支流一起设立保护区,就可以保护很多鱼类、很多物种。但是,这种设想现在来看更困难了,都在抢地盘。例如,金沙江中游在建的金沙、银江水电站,并没有列入长江流域水电规划,是攀枝花地方政府在建设,这是不对的。这两个非规划水电站的修建,很可能使圆口铜鱼最后一块栖息繁殖地消失殆尽。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水库回水区达 600 多公里,一直上溯到重庆上面的小南海,像圆口铜鱼、岩原鲤这些很难在静水里生存的特有鱼类的生存,就受到了严峻挑战。随着气候变化,水量是减少的,冰川萎缩、冻土退化、冻土储水能力降低;同时,修建大坝后,水库水面面积增大,蒸发量明显增加。比如溪洛渡、向家

7、坝建成后,当地河流径流量减少了 3%。三峡宜昌水文站数据显示,近年平均径流量和三峡水电站建成前相比,减少了 500 多亿立方米的水量。长江径流量的减少会导致鄱阳湖、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水位更低,当地的航运、灌溉都会遇到问题。南水北调连锁反应瞭望东方周刊:长江水利开发并非从三峡开始,过去的工程影响如何?曹文宣:上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论证葛洲坝影响的时候,主要是对中华鲟的阻隔。而三峡大坝的建成,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从三峡大坝泄水闸下泄的家鱼苗 95%是死鱼。泥沙方面,现在超过 70%的泥沙沉积在三峡库区,下来的是清水。清水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因为泥沙可以吸附很多污染物,

8、没有泥沙就无法吸附污染物了,河流污染就加重了。再者,由于清水的冲刷,荆江河段河床冲深,造成长江水位下降。城陵矶水位降到 23 米的时候,洞庭湖的水就都排光了,湖泊提前进入枯水期。另外,沿岸码头也要重新修建。对于水域生态来说,很多江心洲被冲刷减小了。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长兴岛受清水冲刷的影响,岸线也不断退缩。还有,对长江堤坝的冲刷。瞭望东方周刊:三峡工程完工后,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就是南水北调,您如何看它的影响?曹文宣:汉江上游地区的跨流域调水要把汉江三分之一的水量调往北方地区。除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还有“引汉济渭”工程,所以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就减少很多,枯水季节特别是一二月份,长江水可能就

9、会倒灌进汉江。按照规划,汉江的梯级水库一直修建到襄樊。与此同时,上游支流污染严重的唐白河注入汉江,伴随着汉江中下游流水不畅,将会使汉江中下游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生长,出现水华,使汉口水厂的水源受到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实施“引江济汉” ,把长江水从沙市调到兴隆。“引江济汉”实施以后,必定会影响洞庭湖。所以洞庭湖提出来要在岳阳修建水闸,把水拦起来,否则洞庭湖的枯水期会大大提前。南水北调西线对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会更大。相对而言,长江上游的生态系统更为脆弱,调水源区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需要慎重对待。从未来看,南水北调中线二期还很难说。陕西省“引汉济渭”也调走不少水,现在汉江的水不多了。

10、湖北省也会力争保护汉江。而单就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来说,对长江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主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大。瞭望东方周刊:长江沿岸地区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状况是怎样的?曹文宣: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污水处理,建设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但是日常污水的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电,有些地方没有足够运转经费,只是在领导来检查的时候象征性运转。长江的污染问题集中体现在岸边污染带。总体来说,长江的污水污染还在可控的范围,原因就在于它是沿线城市的饮用水源。不过,饮水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要对有毒污染物严加控制。举个例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北沙市农药厂的长江排污口旁边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两公里范围内,禁止人畜饮

11、用” ,但是路过的鱼类不知道这里的水质,不少经过的鱼类在这里就被毒死了。在应对饮水污染方面,我们应该着手准备战备水源,将一些湖泊水库的生态修复提上日程,保持水质清洁,我曾建议把梁子湖作为武汉市的战备水源。有些湖泊已成为一潭死水瞭望东方周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生态环境目前怎么样?曹文宣:本来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洪湖、东湖等很多湖泊都是通江的,湖泊饵料丰富。 “四大家鱼”等鱼类在长江涨水期产卵后,鱼苗顺水漂到湖泊孵化成长,半年后都能长到 1 斤多重,大的能超过 3 斤。现在长江通江湖泊普遍修建水闸,阻隔了长江与湖泊的交流,影响了幼鱼的孵化和成长。这是长江鱼类资源减少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

12、气候变化、三峡 9 至 10 月蓄水、河床冲刷等原因,长江水位下降、湖泊枯水期提前,一些湖泊就筹划建闸拦水。鄱阳湖早就出现了“汛期一大片、枯水一条线”的局面,要在汇入长江的地方修建水闸。水闸在汛期打开,在枯水期拦上。这样在 12 月份把湖水控制在 12 米,利于候鸟的栖息。2007 年江西最初规划蓄水到 27 米,规划修改后,9 月份最高蓄水到 16 米,到 11 月份排到 12 米。以前我们对湖泊建闸蓄水是反对的,后来认识了蓄水有利的一面。比如,99%的白鹤是在鄱阳湖越冬,它们以苦草的地下茎为食,蓄水保护了湿地,也就保护了在此过冬的候鸟。除了利于候鸟的栖息,也利于江豚的生存。江豚最大的一个群

13、体是在鄱阳湖,2012 年调查有 450 头,洞庭湖也有 90 头。如果冬天水位过低,江豚就很难生存。修闸蓄水不一定是坏事。但是我反复强调,要把渔民转产转业。鄱阳湖的渔民用“迷魂阵”捕鱼,小鱼也不放过,还有一些人使用电捕,对鱼类资源破坏非常严重,江豚很难找到鱼吃,钻进“迷魂阵” ,就会困死在里面。把渔民转产转业的同时,也要依据渔业法严格取缔破坏鱼类资源的渔具渔法。瞭望东方周刊:有说法是,现在东湖的生态系统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曹文宣:东湖的生态系统现在比较糟糕。过去,有很多野鸭、水鸟在武汉东湖过冬,现在没有了,原因就是没有鱼虾、苦草等食物了。1955 年大学毕业,我就分配到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4、工作,到现在有 58 年了,我亲眼目睹了东湖的变迁。上世纪 60 年代初,东湖有 29 科 53 属 83 种水生植物,到了 90 年代初期减少到 52 种。2013 年全湖水生植物仅有 14 种。60 年代东湖有鱼类 79 种,现在不到 20 种。东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自净功能也随之丧失。现在东湖底泥中有很多有机污染物,过去曾是 6 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的东湖,现在甚至都不能游泳。现在东湖就是一潭死水。想要通过生态修复让东湖恢复曾经的生机,尤为重要的就是恢复江湖联系,恢复水位季节性波动。冬天把湖水排到长江,把水位降下来,让湖底更好地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照射降解湖底有机污

15、染物,让水生植物恢复。第二年湖底植物重新萌发成长,才能更多地吸收氮、磷等元素,从而缓解水质富营养化。同时,要放弃渔产,不要大量放养一两种鱼。恢复江湖连通后,湖中的鱼将会形成自然的群落结构,可以发展游钓业。另外,还要把东湖周围的企事业单位排放的污水分流,用污水管道排走,不能排到东湖。另一个,太湖生态系统也不乐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太湖沿湖地区工业比较发达,特别是乡镇企业把大量的污水排进太湖;另外围栏养鱼严重破坏了太湖原有的生态系统。现在长江无鱼可捕瞭望东方周刊:长江水系外来鱼类物种入侵情况是怎样的?曹文宣: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越来越多,不过各个地方不同。比如洞庭湖,有些外来鱼类和本土鱼类争抢食

16、物,有些鱼卵与幼鱼也被外来入侵鱼类吃掉。外来鱼的种类已经很多,对当地鱼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小影响。外来鱼类入侵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长江水系发现了本属于黑龙江流域的史氏鲟和鳇,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鱼类。原因是这些鲟鱼大都没列入保护动物,有些人就在长江水系养殖,当有些网箱出现了问题,它们就跑出来进入了长江。最令我担忧的是,我们长江特有的达氏鲟同这些鲟鱼在一起可能会出现杂交,改变物种的遗传性质。瞭望东方周刊:建设三峡工程时,曾建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它的情况怎样?曹文宣:三峡工程修建过程中,先是修建了一个“长江上游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后来由于金沙江要修建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自然保护区进而调整到了向家坝以下,新增加了赤水河,一直到重庆的马桑河河口。2007 年重庆想要修建小南海水电站,小南海到马桑河口有二十几公里,这里原来是实验区,进而马桑河口以下的江段也需要调整成保护区。中央基本同意这里的调整,具体由环保部划定界限,目前还没有划定。调整过程中,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