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97787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劝学劝学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 ,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 ,再;通“曝”

3、 ,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 ,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一、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8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 . 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

5、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二、实词1通假字(1)鞣以为轮(通“燥” ,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 ,再;通“曝” ,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 ,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鞣以为轮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

6、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 “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 “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7、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

8、了。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如果)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师说一、 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 ,传授)2、或不焉

9、,或师焉 (“不”通“否” )二、 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的原因(或缘由) 。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4、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10、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三、 一词多义(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

11、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

12、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

13、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句)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 ,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 ,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14、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16、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 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