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

上传人:lcm****20 文档编号:40962975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故障问答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1.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 E2 6 o( W9 R, ; d8 l2.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还请检查。0 ?# C5 ?) g m$ w3 a+ o1.我不太了解你们水厂的具体情况。因为,BOD=50,COD 也就在 130 左右。) e H6 p; “ 7 j22.既然是生活污水,N、P 应该不

2、会缺才对。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似乎没有必要。3.如此低的进水浓度,不知道出水浓度是多少,去除率又是多少呢?8 i# s$ K* z4 7 j4.氧化沟的曝气方式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还是比较合理的,即溶解氧分布是前高后低的。% A+ V8 F- K7 i: 0 U6 V5.处理低浓度污水,容易导致污泥老化,出水夹有多量细小的活性污泥颗粒。此部分会导致出水 COD 上升,不太严重的活性污泥随出水流出,其 COD 上升幅度在 1020ppm 之间。6.我建议减少曝气量,保证出口溶解氧在 1.5 就够了。这样可以避免活性污泥自氧化过快。 7.我想相对于你的氧化沟容积,你的处理水量应该比较大的,即表面负荷

3、较高。所以,BOD=50,你的 mlss 还能保持在 1000ppm。负荷较高,过流速度也会提高。由此,微生物沉降不充分,也可能有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流出。$ T0 E+ # / G3 V0 Q“ W6 JZ) a4 p/ W% i如何降低污水厂的能耗?政府拨的经费可怜,希望您能介绍一下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污水厂运行费用最大的应该是电费,如果污泥委托处理其费用也很高的。针对以上问题:1.降低曝气量,以减少电费。我的经验是,理论上的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3ppm,不利于节能降耗,通常,我认为,若生物系统是低负荷运行(F/M 小于0.15) ,溶解氧控制在 1.5ppm 已经足够了。由此可产生节电效果。2

4、.系统有调节池、中段提升泵站的,可发挥其储水能力,以进行间隙运行来降低运行费用。3.污泥费用如有产生,可根据情况用于厂内花木堆肥。由此只需增加点工费用即可。6 O. g R/ U$ “ |不过溶解氧控制在 1.5ppm,在北方的冬季会不会影响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沟工艺) ,降低出水水质?/ B p2.我平时运行的曝气池(氧化沟)出水溶解氧浓度一直维持在 1.0ppm,冬天也没有太大变化的.你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调整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适参数。“ F* c( P |6 g“ X这段时间我把进水浓度降到 COD400mg/l 左右,发现接触氧化池填料上的污泥有减少的迹象,请问怎么样才能使水解酸

5、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的污泥尽快培养好,其进出水指标怎样才最理想?5 z, 7 b: 9 X( Q( s6 q你好!我对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工艺的运行接触时间不是太长。) y- X# s% v 以下个人观点仅供你参考一下吧:3 P Q1 b; p“ N4 d/ q“ c j( v+ S8 Q1.水解酸化段可以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物质,由此利于后段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也就是说,水解段的污染物质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 M) s% L1.首先你处理的是化工废水,就要考虑水中是否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培养降解这些难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种当然需要很长时间了,如果接种处理相关废水的污水厂的污泥,

6、可能启动会快些。2.虽然你进水 COD=1200mg/L 但其中可为微生物马上利用的可能很少(因为化工废水中可能含有大量高分子难降解物质) ,因而三丰兄说得对,在启动阶段先不必考虑出水浓度;而你把进水 COD 降到 400mg/L,微生物量当然更低了,因为本来易降解的有机物占的比例就小,你有把 1200 改为 400,那微生物没有吃的当然繁殖更慢。3.如果你处理的水不是很容易生物降解的,那在启动前期可加一些生活污水或其他可降解碳源,把微生物数量提高,然后再驯化污泥。4.不知可否听过共基质代谢的方法,在理论研究上已有一定水平,我也不知实践中有否应用。0 P$ 5 a/ O2 w“因为目前出水没有

7、达标,我才把进水浓度下降的,进水在 400mg/l 左右时,出水还有 200mg/l 左右!4 o s* e1 D. B我想先降低进水浓度以保证出水达标,然后才增加进水的浓度,不知这样是否可行?“( v1 2 _3 A g* $ I; S6 5 A0 h1 n1.作为系统启动时的污泥培养,进水浓度先浓后淡是不对的。- I( M( b# X! P% b; U5 2.既然是试运行的启动阶段,你不必太在意出水是否超标,可加快逐渐提高浓度。3.特别是生物池比较大,填料比较多的生物系统,降低进水浓度,会导致食微比大大低于正常值,自然水解池不易挂膜了。- s w6 w: Y s4 ?“最近出水水质变差,S

8、S 明显变大,应该从什么方面考虑它的原因?- n0 1 Q* y s+ W“ J- U2 j5 r: h. R“我想问问这个污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又是怎样用来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它来确定排泥量?丝状菌应该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污泥浓度过大呢?大约在 1000 左右,或以下,进水 BOD50 左右,这个污泥浓度合适吗?望赐教!谢谢!“# s) s. : P. H; g+ e1.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关键控制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参数,此参数不加以控制很难保证生物系统正常运转。; I5 q4 t/ j“ l% Z2.计算公式:(MLSS*曝气池有效容

9、积)/(24 小时*每小时排泥流量*MLSS 回流): l! 3.此参数用来控制排泥量的。4.首先通过运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理污泥龄控制值,此时即可指导排泥了。我的经验是超过 30 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当然各厂具体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任何现成的参数,也只是参考而已。5.污泥浓度大不大,检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 0.1!单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浓度是高了。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是什么原因。 z7 5 , x: _7 W# d6 s3 A5 我想出现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V2 B5 _0 J* 5 t5 g4 y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

10、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出水混浊而带有跑泥现象。4 t5 y4 c; I6 M: n! q7 z; M; n2.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3.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也会产生跑泥现象。+ 6 q6 I. K# y1 r- J4.另外,气温低、曝气过度、PH 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C* o+ L, p, ( q0 X5.我想,掌握这些原因,还得自己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才能灵活准

11、确的加以判断。 0 t! g4 G3.脱色我觉得应在生化处理段前。剩下的不易去除的部分再通过生物吸附去除,应该比较好一点。4.接触氧化法应该较传统活性污泥要好一点的,因为接触氧化法,生物停留时间较长,易于分解难降解有机物,同时,生物膜局部厌氧也有利于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请教:氧化沟工艺的污泥回流比怎么定?8 k+ J9 U2 g* J* Q1.根据定义: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生化系统进流水量的比值。教科书工具书上多有参考值的,但具体定在什么控制值,可以自己在运行过程中加以总结的。2.通过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生物活性、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w + Q, U: Z$ E4 m) 8 u氧化沟表面的泡沫

12、较多,死泥也较多,影响了出水水质,排了几次泥,没有好转。请问如何解决此问题。+ E P i8 b, y* ?6 k5 I生化系统不论何种工艺,产生泡沫或浮泥其原因是大同小异的。1.对泡沫的观察,重点是产生周期、泡沫颜色、粘度、易碎性等方面加以观察总结。当然,进水水质的变化、其他操作指标的改变与否也是需要观察了解的。2.浮泥的产生,同样要观察颜色、粘度和是否夹有气泡等,必要时同时对正常污泥和浮泥进行显微镜观察对比,以了解污泥性质。9 P3 o) ; v3 ( P0 l3.通过以上主要观察手段和要点,找出产生泡沫或浮泥的原因,加以针对性的解决,我想系统就可以回复正常运转了!请教一个问题:出水氨氮前

13、几天在相隔一天的时间内突然从 5mg/L 上升到22mg/L,而且到目前为止一直居高不下!请部这主要会是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w. ) _0 ? S采用流动床生物膜工艺,一般在培养过程中静态培养到什么地步才可连续进水培养?填料上生物膜的培养原理是靠粘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自身繁殖形成生物膜,而不是所投放的活性污泥大量粘附的结果。因而在取来接种的活性污泥投入到反应器中闷曝 24h 后,排出剩下的活性污泥(防止游离态微生物与填料上的微生物争夺有机养料) ,然后连续进水进行挂膜。在培养中,曝气量不能太大,这有利于生物膜形成。3 u. q7 a! . G我不知你说的流动床到底是流化床还是移动床,不过生物

14、膜的挂膜原理应该是相同的。至于监测 SV,我想在膜法处理中并不是重要的控制指标。( * b1 b4 , x我采用流动床生物膜工艺,一般在培养过程中静态培养到什么地步才可连续进水培养?在此过程中 DO、SV 等指标如何控制? 如果进水 COD 浓度在50mg/L 左右(低浓度生活污水) ,BOD 为 15mg/L 左右,水温在 12 度,启动培养时,需要注意哪些呢?) L$ x$ Z6 g$ m我想,检测进出水加以对比(去除率) ,观察生物膜状况,是可以判断是否可以连续进水的。 那么低的进水有机物浓度(需要贫营养微生物)和 12 度的低温,我想挂膜是有些难度的,如果填料自身的性能又不是很理想,岂

15、不是更难了。在挂膜培养时可否外加些碳源,形成膜基后挂膜应更容易。请教 OOC 工艺?该工艺运行如何?吨水投资和运行成本如何?国内污水处理厂使用情况如 何?5 A/ x- R* . V4 j OOC 工艺和 OCO 工艺一样,是对曝气池的一种改良工艺,OOC 工艺是 将曝气池分内圈、外圈,内圈为曝气区,外圈则是曝气和非曝气的交替循环区,国内运用较 少,其适于处理污水污染负荷较低的污水,具有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出水水质好,简 化管理,保证稳定运行等优点。 16. 请教:氧化沟工艺的污泥回流比怎么定?1.根据定义: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生化系统进流水量的比值。教科书工 具书上多有参考值的,但具体定

16、在什么控制值,可以自己在运行过程中加以总结的。 2. 通过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生物活性、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 h; d% R# |- e 17. 氧化沟表面的泡沫较多,死泥也较多,影响了出水水质,排了几次泥,没有好转。 请问如何解决此问题。生化系统不论何种工艺,产生泡沫或浮泥其原因是大同小异的。 . K# B: L0 b* t+ z 1.对泡沫的观察,重点是产生周期、泡沫颜色、粘度、易碎性等方面加以观察总结。 当然,进水水质的变化、其他操作指标的改变与否也是需要观察了解的。7 1 l, e7 T0 U“ c! 2 u; w 2.浮泥的产生,同样要观察颜色、粘度和是否夹有气泡等,必要时同时对正常污泥和 浮泥进行显微镜观察对比,以了解污泥性质。 3.通过以上主要观察手段和要点,找出产生泡沫或浮泥的原因,加以针对性的解决, 我想系统就可以恢复正常运转了! 18. 我们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其它污水厂好像没有这种出水带绿的现象吧。我们的进 水 B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