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95435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 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 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 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 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 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 36 个生字和

2、46 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 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 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 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设计理

3、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 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 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 机整体。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 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 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 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 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 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4、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 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 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 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 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 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 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析单元内容与特点一、简析单元内容与特点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 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

5、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 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 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 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 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 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 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 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6、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 工作。 二、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尤其是第一、二组课文更是低年级和中年 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册 教材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 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 通过这两组乃至后面一两组课文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 渡。 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 加强读书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加强读书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 识字写字、词句训练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在不同年段

7、要求 应有所提升。 1、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相信相信 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 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其次应突出难点,注意简洁突出难点,注意简洁;(如:第 1、2、3、6 、7 课生字表)第三,到中年级不仅写字还要写词不仅写字还要写词;(例:出示词语表)第四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字词的巩固成为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 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在小练笔 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和习作中,在具体的

8、运用中来巩固。(如:小摄影师) 2、加强词、句训练:、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在理解词句方面我们除了继续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外,更要重视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 道。 (1)抓内容精彩之处,例: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精彩之处边读边想,帮助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的方法。 (2)抓关键性的词语运用之处,例: 奇怪的大石头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哪一 个字?然后抓住“孤零零”和“严严实实”等关键词语进行品读,理解石头之 “奇”、石头之“巨”。 (3

9、)抓课文留白之处,富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转换角色,在此基础上朗读,会越读越美妙。 3、与、与“学习伙伴学习伙伴”交朋友交朋友 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 的 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 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和“学习伙伴”交朋友,逐步学会读书方法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 养

10、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 到极大的提高。 “学习伙伴” 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 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析教学内容和特点一、简析教学内容和特点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 4 篇课文组成。导语中就提出了“用手中的笔 ,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的要求,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三 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 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 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11、。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 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 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 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 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这两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 比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 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 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2、口 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 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 “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 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 切配合的。 二、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 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 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 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比如第三单元,可围绕“美

13、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 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 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 ”“秋天的雨把 给了 , ”“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 ”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 ,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 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 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 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其次,

14、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 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 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 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 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 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 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 10 课 风筝和 14 课蜜蜂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

15、下来”,还有 1 1 课秋天的雨和 13 课花钟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 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像 10 课的选做题、11 课 “学习伙伴”的提示语,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 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比如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可以引导积累表示 颜色的词,花钟课后让学生填一填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说法,我们就可以 提议搜集描写花儿开放的优美词句,等等。 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这里我想具体展开 谈一谈习作教学策略。 策略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

16、合策略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如:园地三“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园地四“写一则观察日记”: “口语交际”:汇报自己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收获(做了什么观察到什 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习作:尽量把做了什么,发现什么写清楚,把观察什么写的比较具体,让 读者明白你的观察发现,对你观察到的感兴趣。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策略二:加强小练笔本册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八次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 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