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48652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全球化的历史价值与反思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 150 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全球化作了深刻论述。站在今天的时代坐标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并未过时。但时代毕竟在前进,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形式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尤其是 2008 年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2012 年欧债危机的继续深化,面对全球化,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化,同时也要对全球化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和反思,这样,我们就能处变不惊,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关键词:全球化;历史价值;反思一早在 150 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全球化作了深

2、刻论述。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资本无止境扩张。资本阶级为了利润,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开辟市场,到处安家落户,把生产和消费日甚一日地变成全球化的。为了达到经济上的目的,他们到处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把哲学、文学等日益变成世界性的人文“科学” 。在运用这些手段不能达到目的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用血与火开路。这样,资产阶级就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以资本主义制度为核心,以其他制度为边缘,以西方为中心,以东方为边缘的“中心边缘”体系,在这个世界体系中,甚至有统一的组织、统一的关税制度等。随着全球化现象的发展。尤其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全球市场的建立和

3、扩展,全球化的思想也在不断拓展。关于全球化的定义虽然形形色色,但是大致来说,全球化不外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正日益冲破传统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展开的客观现象和历史趋势。站在今天的时代坐标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并未过时,但时代毕竟在前进,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形式也在发生新的变化。马克思所处于的时代只是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以同时开拓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为特征。此后又有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即 19 世纪末的帝国主义阶段,以瓜分世界市场和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为特征。随后又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第三阶段。进入本世纪后,随着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

4、今年欧债危机的继续深化,有人称这种资本主义为晚期资本主义, 、或信息资本主义,或跨国资本主义。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心退到外围,代之而起的是美国。尽管欧洲和日本上世纪后期发展势头强劲,但美国的霸主地位仍未动摇。大多数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状态。这就是目前全球化格局的基本情形。二当代全球化发展和以往相比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它以电子计算机等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技术保障和生产力箭头,把人类带进了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社会时代。它日益摧毁传统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建立起以电脑行业和高度自动化生产未中心的产业结构。由于生产的知识化,它日益减轻着人们的体力劳动,

5、消灭着传统的“三大差别” ,并使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它凭借发达的信息手段和运输工具,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部等各种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快捷便利,彻底摧毁了先前的空间和时间障碍。它使“文明”真正成世界性的,今天在此地有一项发明问世,明天就可能在全球推广开来,从而使社会的发展成倍地加速。它使跨国公司迅猛增加,是经济发展日益自由化。日益冲破传统民族国家的疆界统治,形成了日益宏大的“经济流”和“文化流” ,哪里有利润,资本就会立即奔向哪里。150 年前,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当时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财富还要多,还要大。随

6、着经济的全球化,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生存下去,都必须参加这种全球化,闭关自守无异于自取灭亡。于是,国际交往不断增多,国际性的组织、政治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日渐增多;联合国的“政府性”作用在不断加大;全球的空间在变小, “地球村”在形成,人类的生存环境愈来愈有“公共”的性质,人类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因此,人类共同价值观诸如和平利用空间、和平开发南极和海洋、共同保护全球化生态环境意识逐渐显现出来。这意味着,和平与发展日渐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人们的共识。三然而,必须看到,这种全球化并未冲破资本主义的外壳。它还潜藏着许多矛盾甚至危机,它在发展中国家的负作用更大。马克

7、思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今天发达主义国家的经济全球化不过是社会化的充分形式,所以也不可克服这一矛盾。当今生产的全球化相当显著,一些产品辐射的空间日益扩大,而是生产内容日益增多,生产不断翻新,商品日益丰富,而每一项新产品的问世都会带来巨额利润。但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由于生产的知识性日益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许多生产线刚刚建立就得淘汰,而许多新产品刚刚问世甚至还未来得及推向市场就变得过时。这迫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倒闭,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而同时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别和社会经济

8、危机。资本家为了不断获取利润,日益激烈地进行广告大战,引导人们的“非常”消费心理, “消费主义”应运而生。于是,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消费主义”的精神奴隶,互相攀比、追求名牌、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时尚。或者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消费;不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而是为了能够消费什么。一句话,人被“物”所支配,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线上的一个“物件” ,一个处理产品的产品。用马克思的话说,这是一种新的“异化” 。在此在不正常心理的支配下,许多人去投机,去贩毒,去参与黑社会活动。由此社会矛盾不断,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为了转嫁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或输出落后生产线,或在这些国家发展劳

9、动密集型产业,或廉价使用劳动力,或廉价开发和利用其资源而不顾后果,或将环境污染产品及灾难转移其中,甚至将垃圾运往这些国家,有的财团还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搞金融投机,引发其金融危机而自己大发横财,这些都加深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了达到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还推行“帝国文化主义” ,把大量书籍、电影片、电影、音乐等精神文化产品输入其他国家,力图控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成为它精神上的奴隶。更有甚者,他们还常常挥舞“人权” 、 “人道”大棒,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 、 “制裁” ,强迫人们接受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这表明, “文化帝国主义”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

10、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升级为”军事帝国主义” 。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警惕。四面对全球化我们要不断的诘问和反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化,因为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不可抗拒的趋势,人们只能利用它而不可违背它。同的也必须坚决反对有些经济强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尤其是在关乎到国家主权的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让步。要团结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形成制约霸权主义的强大机制,规范世界经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抗击和抵御全球化带的风险,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在融入和发展全球化同时,要特别注意克服两种倾向:“西化派”和“保守派” 。前者认为全球化就是西

11、方化或现代化,应当无条件参与,这样才能加快我国的现代化步伐;或者以为既然全球化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就应当坚持抵制,否则我国的民族经济甚至社会主义制度都会被冲垮。我们的方针应当是既要积极参与,又要讲究条件。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化,才有可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相一致,才有可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才有可能在国际社会中有我们的话语权,才有可能谈得上赶超发达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表面上保护民族经济,实际上是在搞全球意义上的“重复建设” ,保护的是落后的经济体系,到头来必然是民族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差距更大,从而终究会被发达的经济体系所冲垮。这已经为中外许多历史事实所证明,在全球化

12、的今天,不管以何种名义参与全球化,都要讲究条件,最根本的条件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我们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具体的分析论证,要作多方面的考虑,还要算经济账;要有政治家和有关专家共同决定,而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行动。参与全球化,还有战略和政策问题。2008 年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 2012 年欧债危机的继续深化,我们必须调整我国的全球化战略,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具体操作的策略来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我们的原则仍然是党的基本路线,标准仍然是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点上确定我们对西方强国说“不”还是说“是” ;还应当采取“结合”原则,找准我国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还要善于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对全球化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做到理论先行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处变不惊,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