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金矿转让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093991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琼中金矿转让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琼中金矿转让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琼中金矿转让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琼中金矿转让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琼中金矿转让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琼中金矿转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琼中金矿转让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7-27 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大内岭金矿探矿权转让项目编号:项目编号:KQ-7643平均品位:平均品位:6.7g/t矿矿 种:种:金矿探明储量:探明储量:(333)2 吨矿权属性:矿权属性:探矿权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矿区地址:矿区地址:海南省勘查单位:勘查单位:面面 积:积:10.15km2 项目价格:项目价格:300 万工作程度:工作程度:普查 1.矿区位置及交通大内岭矿区位于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西南直距约 14.0km。地理坐标为(经度, 纬度):10959151100145,185830185945。勘查面积约为 10.15km2。矿区距中平镇约 14km,距琼中县城约 18.1

2、km,矿区至县道约 6.0km,交通条件较方便2 区域地质中平镇大内岭矿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大地构造隶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 从区域上看,大内岭矿(化)体分布于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和长城系抱 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图 2.1)。2.1 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长城系抱板群组(ChB)、志留系下统陀烈 组(S1t)。 1、长城系抱板群组(ChB):分布于区域的西部。下部戈枕村组以混 合岩化的片麻岩为主,上部峨文岭组以片岩类岩石为主,夹石英岩、变粒岩及 晶质石墨矿层;2、志留系下统陀烈组(S1t):分布于区域的北东部,面积小,形成小孤岛状。 下部变质细石英砂岩、绢云板岩夹灰岩

3、透镜体,中部以碳质绢云板岩夹粉砂岩 为主,夹变质粉砂岩及深灰色绢云母板岩;上部绢云板岩夹变质粉砂岩条带。2.2 区域构造根据 1:20 万区调及卫片解译成果可知,本区内未见有大的构造发育,区内有 一些小的北东向断裂发育。北东向次一级断裂构造在区域东南部的花岗岩中, 带内发育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充填煌斑岩及花岗岩脉。2.3 区域侵入岩区域岩浆岩发育且呈现出多期次的特点,主要有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 Tg)和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J3hg)。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大面积分布于区域的东部,主要矿物成分为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的角闪石、辉石,也为矿区主要岩石之 一。2晚侏罗世二

4、长花岗岩(J3hg):分布于区域东部,成因类型属 I 型的碱钙性 系列花岗岩,岩石中的肉红色钾长石斑晶十分醒目,呈等轴状-长条状,主要的 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的角闪石。3 矿区地质3.1 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长城系抱板群组(ChB)。长城系抱板群组(ChB):分布于矿区西部,面积约为 2.03km2。为一套中深 变质岩系。下部戈枕村组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为主,上部峨文岭组以片岩类岩 石为主,夹石英岩、变粒岩及晶质石墨矿层。3.2 矿区构造矿区构造简单,以小规模断裂构造带发育为主要特点,多为岩浆侵入时产生。 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矿区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强,在岩浆热液作用下

5、,在断裂 或构造裂隙附近出现高温热液作用,并充填石英脉体。局部出现接触变质和动 力变质。由于岩性较单一,表土掩盖较深,故矿区部分断裂构造未被认识。3.3 矿区侵入岩矿区内大面积分布二叠-三叠世花岗岩(P-T)。二叠-三叠世花岗岩(P-T):在矿区东部大面积出露,呈灰白色,中粒粒结 构,块状构造,成因类型属于 S 型的钙性-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及 含量为钾长石 34%48%、斜长石 24%37%、石英 21%31%及少量黑云 母、辉石等。3.4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矿区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强,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在断裂或构造裂隙附近出现 高温热液作用,并充填石英脉体。矿区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有

6、硅化、绢云母 化、云英岩化等。局部出现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4 前期工作成果4.1 单元素异常的圈定和分布34.1.1 单元素异常的圈定及编号单元素异常的圈定原则:凡 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测点的元素含量大于异常下限 者圈为一个异常。异常内又按异常下限的 1、2、4、8 倍分级,进行等含量线 圈定。单元素异常的编号原则:对那些至少有 6 个或 6 个以上相邻测点的元素含量 为其异常下限 2 倍以上的异常进行编号;有个别元素含量较高,是异常下限的 8 倍以上的单点异常也进行编号。编号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的。共圈 定了 14 个单元素异常,表 6.3 是元素异常的编号情况。这些进行编号的异常

7、对 找矿有一定指示意义。4.1.2 单元素异常的特征及分布情况本区共圈定单元素异常 14 个,具体分布特征见表 6.4。其中主要成矿元素 Au 5 个,As 2 个,它们的吻合性一般,主要分布在矿区北西部及南东部,异常 大部分处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图 6.3 及图 6.4 为矿区 Au、As 两种元素的从二维到三维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从表 6.4 对各元素的异常特征统计来看,除了 Au、As、Ag、Mo、Pb 五个 元素异常范围较大外,其余五个元素异常面积都很小,且它们分布很零星,强 度低,整体不密集无浓集中心,并且无编号异常。Au 元素异常分布面积较大,有 143 个测点含量

8、大于异常下限,编号的异常 共有 5 个,异常分布较分散。其中 Au1 和 Au2 号异常的面积、强度、规 模均较大,异常位于矿区北西部,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及 长城系抱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含量最大值为 382.7410-9,为其异常下限 的 382 倍;Au3 号异常位于矿区的中部,为单点高值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 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含量最大值为 42.210-9,此含量点附近无其他 高值含量点,本异常有待查证;Au4 和 Au5 号异常位于矿区南东部,也分 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含量最大值为 26.6110-9。As 元素异常分布面积较大

9、,有 89 个测点含量大于异常下限,编号的异常共 有 2 个,均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其中 As1 号异常呈长条 状分布于矿区中部,含量最大值为 17.5310-6;As2 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 部,分布面积及强度均较大,含量最大值为 109.310-6。Ag 元素异常分布面积较大,有 90 个测点含量大于异常下限,编号的异常共 有 3 个,分布较分散,整体不密集无浓集中心,异常均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 岗岩(P-Tg)上。其中 Ag1 号异常呈块状分布于矿区北中部,含量最大值为 0.42110-6;Ag2 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部,含量最大值为 0.3410- 6;Ag3 号异常

10、位于矿区的南东部,含量最大值为 0.20110-6。Pb 元素编号的异常有 3 个,南北向展布,均呈长条状分布于矿区的南东部 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异常面积小,强度低,整体不密集无浓集中 心,含量最为 261.610-6。4Mo 只有 1 个异常,大致呈块状分布,位于矿区南东部,向南未封闭。异常 强度较低,浓集中心不够明显,含量最大值为 3.0210-6,是其异常下限的 3 倍。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P-Tg)上。4.1.3 单元素异常评序为了给各单元素异常的找矿价值作出一个定量的评价,根据异常点数、面积、 衬度等六个指标给每个单元素异常打分(排序),总序数数值最小者排

11、序最高, 详见表 6.5。4.2 组合异常的圈定和分布组合异常系指由 2 个元素以上组成的以成矿元素、矿化剂元素为主,受 同一地质作用引起的,按一定方向展布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元素异常集 合带。本次在所工作的 10.15km2 范围内,共圈定了 2 个组合异常见表 6.6 所示。CA1 号组合异常位于矿区的北西部,面积约 1.47km2。大致呈长条状分布, 总体走向为南北向,包括 2 个单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 (P-Tg)及长城系抱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本组合异常的主要异常元素为 Au;CA2 号组合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部,面积约 1.89km2。大致呈块状分布, 总

12、体走向为南北向,包括 8 个单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 (P-Tg)上。本组合异常的主要异常元素为 Au、As,其次为 Ag、Pb、Mo;4.3 组合异常的分类根据各元素的分析化验结果,按元素组合的复杂程度、异常强度、规模大 小,浓集中心的明显程度等,结合矿区至今所掌握的地层、岩石和断裂分布及 踏勘中所掌握的矿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划分异常类型,对照有关规定具体可划分 出四类异常。1、甲类异常:为已知矿异常及工作和检查中的见矿异常。2、乙类异常:推测的矿化异常。可分为三个亚类:乙 1 类异常:未见矿化但推测可能发现大型矿的异常。乙 2 类异常:未见矿化但推测可能发现中型矿的异常。乙 3

13、 类异常:未见矿化但推测可能发现小型矿的异常。53、丙类异常:性质和前景不明的异常。4、丁类异常:无找矿意义和前景的异常。按以上分类准则,结合矿区各组合异常的特征、地质环境、工作程度及找矿 意义,本区 2 个组合异常均划分为乙 3 类组合异常。4.4 组合异常的一般性评价要全面客观解释评价各个组合异常,必须采用地质、物化探综合信息,并将 综合信息转化为异常评价指标。根据本次化探工作所得的结果和所掌握的矿区 地质情况进行一般的评价。将地质条件粗略分解为构造、地层岩性和矿化条件 等三个因素,将地化特征粗分为异常规模、异常强度及浓集梯度、异常组合特 征、元素间吻合程度等四个因素。并结合各个因素给予赋

14、值,试图对各组合异 常进行定量评价,详见表 6.7。将各组合异常按评价指标标准(表 6.7)对成矿贡献大小分别赋值,然后将各组 合异常累计得分除以各单项指标最高值之和得异常成矿度(见表 6.8),并按成矿 度大小对组合异常进行排序如下:CA-10.77、CA-20.73组合异常分布在推测矿体近旁,成矿度大于 0.6 而小于 0.8 者评定为乙 3 类, CA-1 和 CA-2 组合异常均经评价为乙 3 类异常,找矿前景一般。4.5 组合异常的解释评价根据各组合异常所在位置的地质成矿条件和地貌特征,结合异常本身的分布 情况如异常强度、规模大小,浓集中心、浓度分带及元素组合等,将组合异常 分为两个

15、乙 3 类异常(CA1、CA-2),各组合异常的地理位置、异常特征、 地质背景及评价结论详见表 6.9 和表 6.10,组合异常的解释评价如下:1、CA1 Au 组合异常异常位于矿区的北西部,面积约为 1.47km2,大致呈长条分布,南北向展布。 本组合异常主要元素为 Au,元素组合单一。Au 元素由两个异常组成 (Au1、Au2),总面积为 0.65 km2,含量最大值为:382.7410-9,达到 异常下限的 382 倍,其异常衬度是 26.9。异常主要位于二叠至三叠世花岗岩 (P-Tg)及长城系抱板群组(ChB)的接触带上,所处地势较高,一般高程为 400m563.5m。本异常的成矿度指

16、数为 0.77,经评价该异常为乙 3 类异常。 推测可能是由断裂破碎带或接触带及其附近的矿化裂隙破碎带引起,具有找 Au 矿床的前景,进一步找矿意义较大,可以考虑加密化探采样及开展其它地质勘 查工作或工程验证。62、CA1 Au、As 等组合异常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部,面积约为 1.89km2,大致呈块状分布,南北向展布。 本组合异常主要元素为 Au、As,其次为 Ag、Pb、Mo,元素组合较复杂,吻 合性较好。其中 Au 元素由两个异常组成(Au4、Au5),面积为 0.32 km2,含量最大值为:26.6110-9,达到异常下限的 26.6 倍,其异常衬度是 4;As 元素由 1 个异常组成(As2),面积约为 1.29 km2,面积大,分带明显, 强度大,其含量最大值为 109.310-6,达到异常下限的 27 倍,其异常衬度是 3.4;Pb 元素由 3 个异常组成(Pb1、Pb-2、Pb-3),面积约为 0.7 km2,分 带不明显,强度低,其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