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五)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80683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题(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题(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题(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题(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题(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题(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题(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试题( (五五) )第一卷(选择题共 7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1.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B、金银错技术 C、淬火技术 D、灌钢法2.最早对月食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科学家是A、甘德、石申 B、张衡 C、僧一行 D、郭守敬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4下列战役与成语“围魏救赵”有关的是 A桂陵战役 B马陵战役 C成濮之战 D长平之战5对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时形成 B秦朝的中央集

2、权制度C汉初仅在部分地区实施 D秦汉时期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郡管理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7 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西海是指( )A地中海 B红海 C波斯湾 D巴尔喀什湖8.奠定祖国医学理论基础的书籍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神农本草经9.下列有关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江南迅速开发 B士族庄园经济占重要地位C商品经济发达 D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

3、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农作物品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A B C D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12.秦汉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突出特点。其中,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与巩固 B处在封建盛世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C中外交通发达,政府重视对外交流 D科技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 13.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

4、,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对这段引文理解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B总结了我国 6 世纪前南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C含有重农抑商思想观念 D反映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状况14.我国古诗完成了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是在 A、东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朝时期 D 、唐朝时期1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南巡 B南粮北运 C南水北调 D巩固统治 16大运河开通后,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这说明它 改善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经济联系 有利于南粮北运 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A B C D17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他在位期间最

5、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戒奢从简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 B C D18唐朝开元年间,江南某地发生洪灾,需要修筑堤防。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具体负责执行这项工作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19唐初赋税实行租庸调制,中期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为 A前者纳税概以钱计,后者以纳粟为主B前者分四季征输,后者以夏冬为征输期 C前者不以户口为准,后者依户课税 D前者与国家授田配合施行,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20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产生的实际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所造成的财政问题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削弱了

6、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21隋朝在制度建设方面,既体现为“继往” 、又体现为“开来”的是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府兵制 均田制和租调制A B C D22秦始皇、隋炀帝在政绩方面的相似之处有 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 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工程 开创制度为后世沿用 A B C D23汉唐时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适时调整生产关系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 B C D2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重用有才能的人第二卷(非选择题共 75 分)二

7、、材料解析题:第 26 题 13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共计 37 分。25、阅读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补。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

8、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分别概括各材料所提出主张的核心。(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面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为什么?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

9、396 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此。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年)之际,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三? 二月丙子,诏曰:“政道未著,俗弊尚深,豪侈兼并,贫弱困窘,存缺衣裳朕甚忧之。 ” 宋书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特点。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杨炎)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帝(唐德宗)善之,使谕中外。议者阻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 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二 (唐德宗)入民赵光奇家,问:“百姓乐

10、乎?”对曰:“不乐!”上曰:“今岁颇稔,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殊求者殆过于税。后又云和籴(政府收购粮食) ,而实强取之,曾不识一钱。始云所籴粟麦纳于道次,公则遣致京西行营,动数百里,车摧马毙,破产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留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恐圣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 资治通鉴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 “议者”反对实行两税法的理由是什么?简要评议之。(2)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实行两税法的结果以及农民的实际负担情况。三、问答题:(第 29 题 10 分,第 30 题 16 分,第 31 题 12 分,共计 38 分)28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

11、, “秦法未亡也” 。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 (10 分) (2004 年广东省历史高考试题)39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反映了南朝出现了什么现象?概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这一现象对于中国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16 分)30民本(人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珍贵资源,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在这方面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唐朝统治者的哪些主张和做法体现了民本(人本)思想?(12 分) 历史试卷答案 12345678910 11 12 ABCAACCACDC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BDCDDDBDBDC 2

12、5 答(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1 分)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1 分);材料二主张尚贤(1 分) 材料三主张无为(1 分);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1 分)。(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2 分)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国提出了不同主张。(2 分)(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2 分)因为它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2 分)26 答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2 分)各地发展不平衡。(2 分)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

13、术;(2 分)战争较少;(2 分)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整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 分)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2 分) 27 答 (1)议者认为,租庸调制长期沿用,不可轻易改变。 (2 分)评议:这种说法墨守成规,缺乏改革进取的精神;而且由于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必须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改革赋役制度。 (4 分) (2)结果:户口明显增多,赋税收入也有所增加。农民负担最初有所减轻。 (2 分)但是,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农民失去土地;大地主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在两税之外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4 分)

14、28 答案要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 (6 分)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盛。 (4 分)39 答 现象:南朝时佛教盛行。(2 分)原因: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百姓找到了精神解脱之路,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容易接受宗教信仰。佛教的宣扬也迎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统治者大力提倡。(6 分)影响: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消磨人民斗争,使人民安于现状。(2 分) 统治者广修佛塔,施舍钱财,浪费人民大量血汗(2 分) 佛教经济势力很大,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加重农民负担。(2 分)佛教宣扬神不灭,范缜写神灭论揭露佛教的欺骗,使我国古代朴素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