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72877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中等教育学名词总集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人力酱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3、发展个必: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4、养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6、测验:又称考试或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是以测验的形式评定定量地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的结果。 7、心里断乳期:指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对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里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限期”或“心里断乳期” 。 8、心里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冷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9、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10、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1、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

3、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新一代人,使他们能充分地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打下基础。 12、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14、教学策略: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的意义。 15、班级平等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

4、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16、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7、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 18、道德教育论:该观念认为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首先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 19、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0、终身教育:

5、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1、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2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3、年龄特征:是獐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共同特征。 24、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25、国家课程:是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

6、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6、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7、 “导生制”:19 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它是根据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 ,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2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29

7、、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特殊要求。 3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1、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想信念。 32、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县、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写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33、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4、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5、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

8、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36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7、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的基本模型。 38、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学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9、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程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40、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

9、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1、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定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42、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43、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44、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

10、生产怎样的结果。 45、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46、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47、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8、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首先规范的总和。 49、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

11、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50、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51、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学纪律教育。 52、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53、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和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

12、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54、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56、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序,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相关系统为 1.00,信度最高;相关系统在 0.80 以上,测验作出的结论均属准确。 57、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58、白板说: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教育观点,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

13、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关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59、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60、网络教育:指两方面:(1)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同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育之中;(2)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61、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基本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62、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

14、发燕尾服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63、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64、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6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66、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67、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68、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69、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序,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0、道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该原则根据儿童已有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某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赞成学生认识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