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7106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 (上上) )莫砺锋教授讲唐宋诗词(上)各位老师,下午好!生平第一次和中学语文教师交流,除了我读中学的时候跟我的老师交谈之外。我不知道该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讲。我先讲一个小时,剩下的一半时间,我想和各位老师做一个互动,各位老师想和我交流什么,我们具体地来谈一谈。我跟大家从事的职业都是语文教学,但是我们教学的对象不一样,我现在在南大,基本上是给博士生开课,上什么课呢?整天就是讲用什么版本,怎么考证,怎么写论文,就是这些东西,应该说比较枯燥乏味的东西,因为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学生能写出论文来,能拿到学位,与大 家给中学生打语文基础的教学,要有一个广泛的视野,

2、那是不一样的。中学是每个人最美好的回忆,我家三口人,我们说自己母校的时候,不大讲大学的,都讲中学,我的母校是苏州中学,我的老伴母校是南师附中,我的女儿的母校是金陵中学,所以三个人一讲到中学,就彼此不相让,大家都说自己的母校好,争论不休。中学的老师给每个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现在非常清晰地记得中学的老师,我按照现在的标准是一个理科生,如果不是文革的话,我肯定去学工科了。我的语文老师确实讲课非常好,我自己觉得他给我们打的基础非常的扎实,所以后来我转专业,从理科转到文科,好像并不困难,就是中学的基础打得非常好。今天在座的都是中学里的老师,我知道中学老师的分量。大概十几年以前,我有一次到教育部出高考

3、考卷,为语文考卷命题,课题组里面当然也有几个大学的老师,也有北大附中的语文老师,还有他们的退休校长,当时大家在一起命题,讨论试题的准确性,答案是不是唯一性等等,我觉得中学语文老师非常的厉害,大学语文老师如果跟他们的意见不一样,最后经常他们的意见是对的。就是我们不太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我们比较开放,你们追求的是准确。假如我今天讲得不够准确,请大家原谅,这是在大学里养成的习惯。那么讲什么呢?还是从唐诗宋词的阅读、鉴赏、研究等,综合地谈一谈,说说我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一些体会。我本人没有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的学习阶段,因为刚才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在座的老师恐怕都比我年轻,我们的人生经历不一样。我 1966 年

4、高中毕业,1978 年才进大学,因为我是下乡插队去了,我去当知青去了。我当知青的经历很长,我 1966 年高中毕业,1968 年秋天下乡,1978 年在生产队拿到录取通知书,在农村整整十年。所以我一直说我最擅长的专业,既不是本科时读的英语,也不是我研究生时候学的中国古典文学,而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栽培,种水稻已经是一把手,可惜现在农学院从来不请我去讲学。像我这样的人,大学才读了一年半,又是读英文专业的,所以中文系的课没有上过。后来直接跟程千帆老师读研究生,直接进入了研究生阶段。这样,本来应该在本科阶段接受的教学,接受的训练,我是没有的。也许自己做过一点弥补,我在当知青的时候胡乱看书,那时候借不

5、到想要看的书,所以看书非常的杂,像孙子兵法我都全文背诵过,当然也读了一点唐诗宋词。所以说,关于唐诗宋词,或者说整个中国古典文学,我觉得一开始是可以自学的。我自己读了一些书,后来再来读研究生,衔接起来好像不太困难。学习古典诗词的关键在哪里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读书,是品味,读书、品味是第一位的。在中文系里学习文学史课程,老师来分析古代的作家,来给你做种种的分析,都是次要的。第一重要的是读书和品味。假如老师希望你们的学生将来对这方面产生兴趣,在阅读唐诗宋词方面有感觉,能够喜爱这些东西,最关键引导他们读作品,广泛地接触作品,这是最主要的。作品读得多,读进去了,后来的问题都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如果这一点没

6、有解决,他在阅读中没有任何的愉悦感,得不到审美的感受的话,怎么讲都没有用,他还是不能进去,他还是不能主动接受。所以唐诗宋词的阅读,关键就在于喜欢这个东西,我们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它。如果你根本不喜欢文学,你读了作品不受感动,你怎么研究文学呢,你会说这个东西没意思,那你不可能研究。第一要喜欢,用程千帆先生的原话,就是“感字当头” 。但是尽管这么说,我们不能放弃指导,我们不能说这样只要培养兴趣就可以了,我们完全放任不管了,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大学里还是要有指导,要让同学了解一定的规范。下面就从这一点讲起。我们现在读唐宋时代的作品,不管是诗也好,词也好,当然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文本。我一向不太喜

7、欢用唐诗宋词这样的名词,我比较喜欢说唐宋诗词,也就是唐宋时代的诗和词。也就是说,无论是五七言诗也好,词也好,我们都把整个唐宋时代放在一起来考虑,就是你读唐诗的同时,你也不能忽视宋诗;你在读宋词的时候,你也不能忽视了唐五代词。唐诗以后有了宋诗,才形成了我们诗歌史上双峰并立的局面。所以在宋以后,我们只有唐诗宋诗,我们不怎么说明诗清诗,因为诗歌领域里双峰并峙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也就是说,宋诗具有与唐诗同等的价值。词的方面也是一样,词虽然到宋代才发展到巅峰,但是唐五代词也已经非常好了,比如李后主的词,那是我们不能舍弃的,我们都很喜欢。所以唐宋时代的诗词,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来把握、来体会,我们才可能

8、对它掌握得比较全面,体会得比较深刻。唐宋时代除了诗词,还有其他的文学作品,我本人也很喜欢唐传奇,唐代的传奇写得真美,唐宋的散文也都写得非常好。为什么我们比较强调唐宋的诗词呢?我想引用美学家的一句话,他本人是研究思想史和美学的,但是他曾经说过一句关于唐诗宋词的话,他用的是“唐诗宋词” ,他说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全部内容都有永恒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进,里面有些组成部分,它的光芒会逐渐的暗淡,它的价值会过时,我很同意这一点。比如说古代的一些伦理学方面的一些观念,当时的人觉得天经地义的,但是我们今天觉得有些过时了,甚至完全可以否定了。但是说,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组

9、成部分,就是唐诗宋词,它的魅力是永恒的。只要中国人还说汉语,只要中国人还用方块字写作,那么唐诗宋词的魅力永恒,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些珍贵的文本。唐宋时代的诗词,发生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距离时间最长的有 1400 年了,最近的也有 800 年了,经过这么长时段的变化以后,文本本身就产生了很多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版本,要注意文本本身可靠还是不可靠,是准确的还是不够准确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所了解的情况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当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在昆明讲唐诗的时候,他还不太注意这些问题,我们看闻一多提到唐诗,他一般就说见于全唐诗卷几,只要是全唐诗里

10、有的,就认为文本就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已经知道, 全唐诗是不可靠的,里面的问题非常多。学界经过考证,已经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我现在说一下我自己阅读时发现的问题。我当初通读全唐诗的时候,从第 1 卷读起一直读到第 38 卷,出现了王绩的诗,我读了觉得眼前一亮。为什么会眼前一亮?因为全唐诗是按照时代来编的,所以全唐诗前面几卷的作品,基本上是以唐太宗为中心的那些宫廷诗人的作品,内容是写帝王的生活,形式上是比较华丽的,我们普通读者读起来感觉不太好。然后读到王绩,情况变了。王绩虽然生活在长安,但是他在诗中怀念家乡的田园生活,再加上类似陶诗的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所以读到这里就像一股清风吹进了诗坛。但是王绩有一

11、首诗,标题叫做“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就是我在长安,我想念家乡,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老乡,我就问他。这首诗的构思方式非常像大家熟悉的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问题是王绩这首诗比较罗嗦一些,它是五言诗,大概 20多句。他一口气问了老乡 12 个问题:家乡的梅花有没有开花,我的竹子长得怎么样,我家乡的亲戚他们还好吗?我刚才说到版本问题,那么这首诗在版本上有问题吗?尽管它的风格、它的内容都跟整个初唐诗坛不太吻合,但是它在版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它是可靠的。为什么我们说它可靠?因为在敦煌卷子里面有王绩的五卷本文集的手抄本,里面就有这首诗,所以应该说版本上没有问题。那么我

12、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原因在于同样是在全唐诗第38 卷,我们又发现了另外一首作品,那首诗的标题叫答王无功问故园 ,就是回答王绩问故园。第二首的内容就是逐一地回答了刚才那首诗所提出来的 12 个问题。所以这两首诗是一问一答。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既然第一首诗是没有问题,那么第二首诗应该也没有问题。而且既然把第一首诗放在全唐诗的第 38 卷,那么第二首肯定也是同时写的,也应该编在 38 卷。有一本书里就举这两诗作为例子,说唐朝人用诗歌进行问答,王绩写了一首诗问他的老乡,他的老乡写一首诗来回答他,等等,文字非常的漂亮,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假如我们关注一下版本问题的话,我们追问一下文本可靠不可靠的问题,那

13、么这种分析就成问题了。原来这第二首诗,它的作者是王绩的老乡吗?他是初唐人吗?我们看看这个作者署的是谁?署名是朱仲晦,朱仲晦何许人也?我们在唐代的文献中找不到他的任何材料,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唐代哪里有这个?很凑巧,我比较熟悉朱仲晦这个人,为什么熟悉他呢?因为我写过一本叫朱熹文学研究的书,原来朱仲晦并不是别人,就是南宋的朱熹。朱熹他排行第二,他有一个字叫仲晦。那么南宋的朱熹为什么写一首诗和初唐的王绩来问答呢?原来这是古人的写作习惯,中国的古人很幽默的,不像我们现在的学者很死板,朱熹很幽默,他要跟古人进行对话,就是朱熹看到初唐的王绩写的一首诗,问他的乡人,但是没有人回答他,朱熹就来回答他一下。所以

14、第二首诗就是朱熹写的,为什么我们能保证是朱熹写的呢?因为第二首诗就在南宋刻本的朱文公文集中,这个文集是朱熹生前编定的,他去世四年以后,他的儿子朱在就把这本书刻出来了,这个原刻本现在保存在国家图书馆里。那么宋人朱熹写的诗怎么会编到全唐诗里呢?这是由于编者比较草率,一看到这首诗是回答王绩的,而王绩是初唐人,就把他编进去了。当然他看到的文本正好署名不是朱熹,署了朱熹他一定会知道,署的朱仲晦,大家不太熟悉,不知道朱仲晦是谁,就编进全唐诗了。所以我们现在经常利用的典籍,不一定是可靠的,不是说白纸黑字就是可靠的,它往往是不可靠的,它里面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当然老师们也许会说,我们一般不读全唐诗 。我知道中

15、学老师非常辛苦,你们没有时间读全唐诗 ,不读全唐诗 ,就碰不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即使只读选本,你同样会遇到版本的问题。我们下面就转到选本上来。唐诗的选本,我最愿意推荐就是唐诗三百首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更新的、比较能体现现代价值观的唐诗选本,但是我愿意推荐的第一本唐诗读本还是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已经诞生两个半世纪了,它是清代乾隆 29 年编成的,就是 1764 年。两个半世纪以来, 唐诗三百首家喻户晓,是最流行的唐诗选本。那么请问唐诗三百首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我们拿到一本唐诗三百首 ,就可以放心地读呢?同样,我们还是要追问一下它的版本情况。大概在十多年以前,我在南大课堂上遇到过唐诗三百首的版

16、本的问题,那个时候我还给南大的本科生上文学史,我讲到唐代文学史,我就顺便推荐了这本书,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本,它好就好在它没有门户之见,它注意到唐诗的各个流派,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等;各种诗体,绝句、律诗、古风都照顾到了,面面俱到,所以很有代表性。但是我顺便也说了一句,我说孙洙的唐诗三百首 ,它的选目也有一个严重的缺陷,这个缺陷是什么呢?就是没有选李贺的诗。我个人觉得这是个缺点,无论我们从哪一种价值标准来衡量,既然唐诗三百首选了 310 首的唐诗,李贺就一定要入选,而且入选一首、两首还太少,照我看来,要选他个 4 到 6 首,才符合李贺在唐诗史上真正的地位,符合他的贡献和价值。李贺虽然是短命诗人,活了 27 岁就死了,但是他的作品非常有独特性,成就也很高,不能不选。南大的同学是很喜欢跟老师讨论问题,课堂上都很活跃。我刚说完这个,我也没有教同学发言,就有一个女同学站起来发言了,她说老师您刚才讲得不对。我说什么不对呢?她说唐诗三百首里已经选了李贺的诗,你怎么说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