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论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87011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班 级: 03班 姓 名: 学 号:2010摘 要:经济林是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 产 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用材林以培育和提供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 林,是林业中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普遍,材质好。与其它林种相比,经济林、 用材林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产品多样、加工增值潜力大、 产业化前景好,即适应性广、又特产性强,即适宜农户经营,又可大规模种植 等特点,是林业“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得最好的 一类林种。当前,我国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还不充分,经济林生态经

2、营方 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经济林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经济林生产中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促进经济林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经济林生 态经营策略,切实解决经济林生产中“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 的矛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键词:经济林 用材林 生态补偿 国外生态补偿 研究正 文: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 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 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 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 染者付费”原则并存、

3、基于 “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 ”原则的环境经济 政策。 其中林业生态补偿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 森林法第四条规定,森林分为五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 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主要用于提供生态效益,属于公益林;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主要用于提供有形林产品,属于商品林。目前我国只 是对生态林在内的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蓄水、保水、防止泥 沙淤积、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有巨大作用,对农牧业高产稳产起屏障作用。 生态林业是特殊林业,生产周期长,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然而目前生态建设没 有可靠资金来源,资

4、金问题已成为公益林建设的最大难题。现生态林的价值循 环以及资金循环和周转是不完全的、不正常的,社会应付给他们应得的报酬, 予以补偿。 那么经济林、用材林在内的商品林该不该进行生态补偿呢?经济林是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 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与其它林种相比,经济林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 效益高,产品多样、加工增值潜力大、产业化前景好,即适应性广、又特产性 强,即适宜农户经营,又可大规模种植等特点,是林业“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得最好的一类林种。例如,沙棘是重要的饮料和药材树种,同时又是我国西部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八角是传统的调料树种

5、,同 时又是广西保护水源和树庄的重要防护林种;油茶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木 本油料树种,同时又是优良的荒山荒地绿化树种,对于维护我国南方丘陵红壤 地区的生态稳定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兼且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 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效益。据综合评估,油茶林的生态效益 与经济效益的比值为10:3。经济林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是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生产项目。然而,经济林适宜栽培区多处于江河、水系、 库区的下坡面,是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不顾生 态环境建设,盲目发展经济林,势必带来整个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 恶化。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国

6、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结合 问题,同样是经济林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 还不充分,经济林生态经营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经济林生态补 偿机制,以调整经济林生产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促进经济林经营方 式的根本转变,推行经济林生态经营策略,切实解决经济林生产中“国家要生 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矛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从广义的经济林来说,用材林也属于经济林的范畴。但狭义的经济林却不 包括用材林,所以在这还是要对用材林下个定义。 用材林以培育和提供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是林业中种类多,数 量大,分布普遍,材质好。用途广的主要

7、林种之一。可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 用材林两种。前者指培育大径通用材种(主要是锯材)为主的森林;后者指专 门培育某一材种的用材林,包括坑木林、纤维造纸林、胶合板材林等。培育用 材林总的目标是速生、丰产和优质。速生是缩短培育规定材种的年限;丰产指 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木材蓄积量和生长量 ;优质主要包括对干形(通直度、尖削 度) 、节疤(数量、大小)及材性(木材物理-力学特性、纤维素含量和特性等) 等方面的要求。集约经营用材林有可能缩短培育年限的一半,但仅在部分条件 较好、生产潜力较大的林地上采用。对这部分集约经营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 称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速生丰产林的业务称为高产林业或种植园式林业

8、。 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竹林、疏林。主要有: 短期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用材林也同样与经 济林一样,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用材林建立生态补偿 机制也是可行的。 国外生态补偿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作为唯一补偿主体模式,主要是指 对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由政府财政作为唯一的补偿。二是政府主 导模式,即政府作为增益性和损益性生态补偿主要支付者的一种补偿模式。三是 市场化运作模式,就是指对生态补偿的产品进行创新,对产权关系相对较为明确 的生态补偿类型进行补偿。通过对国外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为我国建立生态补 偿机制提供以下

9、经验: (1)将市场机制引入生态补偿,是一种手段的创新,也是建 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2)生态补偿机制权属结构较为明确,补偿主体 和客体权责清晰; (3)德国各州际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补偿 手段,为我国在处理不同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及研究相关配套技术提供参照。 对经济林、生态林进行生态补偿,到底该怎么做?将经济林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基金补偿范围。2004 年制订的中央森林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补偿的范围仅限于公益林,经济林未列入。鉴于经济 林发挥着与公益林相近或相当的生态效益,从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发,同样应该对其进行生态补偿。具体补偿的标准可以依据其实际生态效益大小

10、来确定。 一般而言,应为公益林的 70%左右。据此,国家应该对经济林按每年每亩 3.5 元给予生态补偿费(公益林 5 元/年的 70%) 。虽然由于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的标准是按财政支付能力确定的,并没有体现森林生态效益的真正价值,中央 财政给予经济林生态补偿,其最大意义在于肯定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 用,强化全社会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 将经济林经营方式的改变纳入退耕还林补偿范围。经济林有集约经营和生 态经营等方式。传统上,经济林经营的主要方式是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无疑能 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集约经营多采用类似于果树园艺中的 “清耕制” ,其生态效益低下,甚至危害生态环

11、境安全。生态经营则不然,它是 遵照生态优先原则的另一类经营方式,采用免耕、覆草、生草、无公害栽培等 技术,从而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林经营方式从集约经营改为生态 经营,其根本目的与“退耕还林”是一致的。与集约经营相比,生态经营在很 大程度上是以经济效益换取生态效益,国家或受益部门同样应该给以经济林生 态经营“生态补偿” 。由此,经济林经营方式的改变应该纳入退耕还林补偿范围, 其补偿的标准除不必补助造林当年每亩 50 元种苗费外,其他的粮食补助费和生 活补助费均应按退耕还林同一标准进行补偿。受益部门应给予经济林适当的生态补偿。公益林一般国有资源,且通常为 天然林,需要投入的培育费用低,因

12、此,目前绝大多数受益部门尚未给予公益 林生态补偿。经济林则不然,通常为集体或私有资源,是集体经济或个人收入 的重要来源,且为人工林,需要较高的投入才能维持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因 此,受益部门无偿享有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是不公平的。建议受益的农业、工业、 水电、旅游等部门或单位,应该根据其受益的多少,给予经济林适当的生态补 偿。享受生态补偿的经济林应实施生态经营。经济林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不同的树种配置、经营方式均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经济林生态补偿的目的是鼓励提高经济林的生态效益。因此,凡 是享受生态补偿的经济林,均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实施生态经营,例如,选

13、择生态效益好的经济林树种,采用免耕、生草、无公害栽培等经营模式。否则, 经济林生态补偿便失去意义。对经济林、用材林进行生态补偿的保障措施和支撑体系也是摆在面前的难 题。 建立经济林生态补偿制度。国家或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建立经 济林生态补偿制度。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经济林生态补偿的主体、范围、 原则、标准、方案等内容。由于经济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经济林生态补偿制 度不能照搬国家或地方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方法,而应根据经济林的特点,建 立专门的经济林生态补偿制度。经济林多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重要经济来 源,又是江河、库区、水系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对经济林的生态补偿,还 必须采取特殊

14、的优惠政策。建立经济林生态效益评估体系。经济林生态效益是经济林生态补偿的依据; 建立科学的经济林生态效益评估体系是对经济林生态效益进行合理补偿的重要 保障。为此,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以经济林学家、生态学家、森林计量学家等 组成的研究力量,尽快建立科学的经济林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各地应建立专门 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机构,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分区域、分树种、分经营方式,对经济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类评价,以此作为经济林生态补偿的依据。建立多级经济林生态补偿基金。经济林生态补偿基金是落实经济林生态补 偿的关键。由于经济林投入大的特点,仅依靠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阶 段性的退耕还林补偿,不足以维持经济林生态

15、补偿的长期运转,必须多渠道吸 纳资金,建立多级经济林生态补偿基金。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制订相应的措施, 逐步征收受益部门或单位的生态效益占有费(税) ,以逐步提高包括经济林在内 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推行经济林生态经营策略。经济林生态补偿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经济林 的生态效益;采用适宜的生态经营模式和技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目前, 我国经济林生产中,采用生态经营方式的比例还相当的低,可供推广应用的经 济林生态经营模式还相当的少,一些重要模式的关键技术还没有总结,应采用 有效的鼓励措施,不断发掘总结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和关键技术,大力推行经 济林生态经营策略,为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参考资料: 1.中国学术论文网生态补偿机制: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的启发 2.中国学术论文网建立经济林生态补偿机制 推行经济林生态经营策略作者 李建安系民建会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3.百度百科,经济林概念 4.百度百科,用材林概念 5.百度百科,生态补偿概念 6.百度文库, 生态补偿政策概述 7.百度文库, 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彭诗言,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