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48787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中考试题汇编酸碱盐83 (2009烟台)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 (2)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 的 SO42-、Ca2+、Mg2+等杂质,-有如下操作:溶解;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 加过 量的 BaCl2溶液;加适量的盐酸;加过量 NaOH 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正确 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填一种合理组合)。 (3)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上述过程中,沉淀 B 与试剂 C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 B 的化学式为 ,由无水 MgC

2、l2制取 Mg 的化学方程式为 。海水 本身就是含有 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得到的 MgCl2溶液有何不同: 。 (4)海水“制碱”。下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步骤、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会降低。这是因为 。 答案:(1)蒸馏法 (2)蒸发结晶 (或或 )(3) Mg(OH)2 MgCl2 通电 Mg+Cl 2 后者是经过富集和分离后的溶液(或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多种溶质,氯化镁的浓度很低)(4)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 H2O

3、+CO2 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更易于吸收二氧化碳 84 (2009烟台)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来探究 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 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 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 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 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 C02 与 NaOH 发生了化 学反应

4、,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 “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CO2和 NaOH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 CO2与 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答案:(1)大理石(或石灰石)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 CO2气体中混有 H2 Fe+2HClFeCl2+H2 (2)氢氧化钠溶液能与 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 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

5、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等) 85 (2009眉山)下列离子能在 PH = 12 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C、Cl-、NO3-、K+、Na+ D、Ag+、Cl-、CO32-、K+ 答案:C 86 (2009眉山)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 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 + CO2 = CaCO3+ H2O ,CO2 + CaCO3 + H2O = Ca(HCO3)2 ,Ca(HCO3)2易溶于水。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A 87 (2009眉山)如图甲、乙两

6、个装置均可通 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 球鼓起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放入物质正 确的一组是( )序号ABCD装置名称甲乙甲乙甲乙甲乙锥形瓶内物质HCl 气体NaCl 固体CaCO3固体NaOHNH3CuCO2锌粒胶头滴管中物质NaOH 溶液H2O稀盐酸H2OH2O稀盐酸NaOH 溶液稀硫酸答案:D 88 (2009陕西)在一定条件下,与 NaOH 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 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 A硝酸铜 B稀盐酸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答案:C 89 (2009陕西)整理和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 Mg、Fe、C

7、u、Hg、Ag 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从物理性质上看,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性。你认为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是 。 从化学性质上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 ,这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 液能与其他四种金属发生反应,该金属是 。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 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的 性。 答案:常温下 Hg 是液体而其余均为固体 Mg 或镁 Ag 或银 Cu2AgNO3=Cu(NO3)22Ag(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未配平扣 1 分, 化学式错误扣 2 分) 可燃 90 (2009东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

8、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 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提取 Mg 的过程中,试剂 A 可以选用_,试剂 B 选用_,由无水 MgCl2 制取 Mg 的反应类型为 。 分离出 Mg(OH)2后的 NaCl 溶液中还含有 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 NaCl 溶液, 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 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的 目的是 。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产品,如工业上 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

9、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 稀盐酸 分解 Na2SO4 CaCl2和 BaCl2 (2)2NaCl+2H2O 通电 2NaOH + H2+Cl2 91 (2009六盘水)下列物质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食盐水 答案:B 92 (2009晋江)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 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 确定 R 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 R

10、 不可能是 。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 (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 ,得到溶液和铜。然 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 R 是 。 (4)写出金属 R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选填“化合”、 “分解”、 “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答案:(1) (每小格各 1 分,共 3 分)(2)银(或 Ag) (1 分) (3)过滤;铁(或 Fe) (各 1 分,共 2 分)金属性由强到弱H金属性由强到弱MgFeAg(4)Fe + H2SO4 FeSO4 + H2;置换 (各 2 分,共 4 分) 93 (2009晋江)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

11、(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 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 物。(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A 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 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 。 (2)用 D 所示

12、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收集氧气时,还可以选 用 法收集。检验 D 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 是:待 D 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 (3)C 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 CO2,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 的后果是 。 (4)检验 B 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方程式取少量 A 中反应后的固 体于试管中; ; 。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 写出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反思与评价(1)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 Na2O2与 CO2反应除了生成 Na2CO3和MnO2O2,还有可能生成 NaHCO3。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 是 。写出 Na2O2与二氧化 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是优点 。 答案:(1)锥形瓶、长颈漏斗;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2H2O2 2H2O + O2 (各 2 分,共 8 分) 反应物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