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079776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一单元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三第一单元第 1 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编写人:杨 芳 审核人:蒋向东 编写时间:2014.4.24_【知识整合】要点一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各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孔子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可以用下列图示进行形象表示:由右图可以看出如下几点:1孔子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仁” “礼” “中庸” “有教无类”和“德治”的思想,其中“仁”的思想是其核心。2.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3.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人人有受教育的资格,这 是“仁”在教育方面的体现。4. 孔

2、子主张“克已复礼” ,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要点二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相同点1. 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从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这些都是对孔子思想的和继承和发展。3. 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4.

3、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孔子认为“性相随” ,孟子提出“性本善” ,荀子提出“性恶论” 。要点三 比较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项目 先秦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主题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神学问题功能 是对“真理”的追求 为现实政治服务内容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官方化,成为封建正统思 想仁德治有教无类中庸 礼2【指点迷津】第一 为什么说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法家(1)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2)法家思想主张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固。(3)法家提出的“不期

4、修古,不法常可” , “事异则备变”的主张,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第二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有哪些(1)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今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2)经济方面:“民本”和“义利观”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教育方面:儒家强调“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4)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如“仁” “诚信”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第三 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意义(1)有利于国

5、家统一。(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3)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4)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 。(5)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经典试题】1.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当

6、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4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3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

7、.“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8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9.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10董仲

8、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12.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

9、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3.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1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15.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

10、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6.“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4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1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11、通 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 变,道亦不 变”;“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 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 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 则 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

12、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2春秋战国时期,告子曾与某人辩论人性问题。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不分于东西也。 ”某人反驳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

13、善,其性亦犹是也。 ”此人可能是()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孔子3.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4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5C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5商鞅变法时“宗

14、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能为这一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的是()A “节用而爱人” 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天法道,道法自然” D “为政以德”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 B C D7.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 ”

15、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 D “君权神授”8. 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 “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A墨家思想 B孟子 “性善论”C 道家思想 D “天人感应”学说9.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10.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 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D “顺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