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9406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船瓜洲》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陆通【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或喜或悲,或叙或议,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本课的泊船瓜洲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里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上,通过不同层次与文本、诗人的对话,品词析句,层层递进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本教学设计,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在情感的达成上,力求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氛围,使学者、教者、作者融为一体。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正确流利朗读诗文,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

2、人思乡之情。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3、感情朗读背诵,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品味诗句中运用精妙的“绿”字,感受诗情。【教学过程】一、读诗题,知诗人(一) 、引言: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读的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题目叫泊船瓜洲 。 (二) 、辨析字音,读准多音字:第一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 p,一个 b,你们怎么知道这里读 b?(指名预设:停船靠岸在瓜州,所以读 b)评:能联系上下文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三) 、利用注释理解题意:这个“洲”字,带有三点水,是水边的小岛的意思。那你们知不知道瓜洲在什

3、么地方?(指名预设:在长江北岸)评:还会利用注释(四) 、古人写诗大多就是为了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以泊船瓜洲就是写谁?在哪?干什么?(王安石在瓜洲停船靠岸的所见、所闻、所感)【设计意图:诗题是诗歌的精华,能够恰如其分地解决诗题的含义,有时候能够把握诗歌的大体意思,有时候能够对诗歌产生初步的印象,有时候还能够大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此环节的理解诗题,就能够大概把握诗歌的大意,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二、读诗句,品诗韵。(一) 、自由练读诗歌: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词句读顺。(二) 、出示词语:中间 间隔 一只 只有 还是 归还。指导读准多音字:这首诗里有三个多音字,要读准不太容易,谁能读准它们

4、不同的读音?(三) 、把多音字放回诗句,读准诗歌。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间”读jin?“只”读 zh?“还”读 hun?评:看来要确定字的读音,最好的方法还是咱们前面说的联系上下文。(四) 、还有谁来读?(指名)仔细听,看他读准、读通顺了没有。(五) 、预设:读的好则请其领读,读不好则适当指导后请所有举手的读。【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学生初读,首先扫除字词障碍,解决诗中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不仅能帮助学生读通古诗,还能帮助学生大体理解诗歌的意思。】三、解诗意,赏美景 (一) 、过渡:为了读准诗句当中的多音字,我们联系了诗歌表达的意思,现在要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就简单多了!(二) 、默

5、读诗歌,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三) 、一分钟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意思。(四) 、小组派个代表来汇报。1.京口和瓜州间隔着长江。 (预设:作者就在瓜洲遥望着长江对岸的京口,近不近?)2.钟山仅仅隔着几重山。 (预设:我们平时什么情况下用“只”字啊?表示很少,钟山“只”隔就说明距离也很近。 )3.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的青草地,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啊!(预设:岸能被吹绿吗?吹绿的是什么?江的南面是作者这一边还是对面?看到这片绿意盎然的景象,作者心里会想些什么?)4.指名整体描述诗歌的大意。 (五) 、指导读出节奏感,运用手势指导,必要时范读带领。(六) 、预设:预设:读

6、的好则请其领读,读不好则进一步指导后要求齐读。【设计意图:“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重音都是建立在读懂诗意的前提之下完成的朗读。此环节遵循了古诗词教学“以阅读、记诵为主;循序渐进;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四、研诗句,悟情感(一) 、重复末句:明月何时找我还?问:何时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什么时候,莫非王安石离家很远吗? 找找诗中有没有王安石离家远近的证明?(二) 、结合诗意思考,引导学生抓住“一水” “只隔”等词语,各抒己见。预设:1.一水:古诗当中常用一来表示最少,这一水就是长江,家乡只有一水之隔,2.只隔:只可以组什么词语?只有:没有别的,只好:没有办法,只是:就这一个。3.家乡就在这样

7、近的距离,你有什么想法?带着你的想法读一读。(三) 、介绍王安石在钟山的生活,启发学生认识到这里绝不仅仅是他的居住之地,而是见证诗人成长的地方以及他实现政治理想,挥洒青春和理想的地方(四) 、家乡就在一水之隔,不远之处,你想不想回去看看?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想回去呢?(五)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天的江南美不胜收,让人念念不忘。(六) 、你能不能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江南岸边是什么样的无边光景?把你的想象写下来!(七) 、交流自己的想法,带着你的想象来读这句诗。(八) 、江南岸边的春天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诗中就用了一个字引发了我们的无限遐想绿。真是精妙无比!其实王安石原来没有用绿,而是用了其他

8、字。你猜猜他用了哪些?出示资料了解王安石推敲定“绿”字的背景。(九)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除了想到家乡美丽的春景,还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正因为家乡就在一水之隔不远的地方却无法回去,所以使人心想:明月何时照我还正因为家乡只要再越过仅仅数重高山却不能回去,不禁让人感叹: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正是因为家乡还有无边的春色待人欣赏却回不去,更让人心生遗憾:明月何时照我还(十) 、教师渲染情境,读出思乡之情。对岸春色无边,绿意盎然,却只能隔岸遥望,难免心生惆怅,让我们再把这切切的思乡之情好好地读一读。【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环节从感受“离家近”到感受“思乡情”,在指导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背景,加深理解,这些环节

9、环环相扣,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读出诗中蕴含的浓浓乡愁。】五、读背景,成知音(一)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预设:既然离家那么近,春景又如此美妙,为什么不回去呢?)(二) 、补充背景: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回到家乡,皇帝召唤重新任相,两次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准,只能二次上京赴任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无奈、身不由己,进而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三) 、问:现在你觉得,王安石思念家乡,还有没有别的原因?预设:前途身不由己,向往家乡的自由恬淡。(四) 、带着此刻的感受背诵全诗。【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以朗读、背诵为主,借助课外补充资料,借助历史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全面、正确地领悟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