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780609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捕捉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 敏感性。 教学过程和方法: 过程:研读课本归类小结迁移练习 方法:主要采用头脑风暴集体讨论的方法 辅助教具:幻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白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内涵和外延。 难点:能在阅读过程中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一些重要的词句。 课前准备: 上一课时(第一课时)基本理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等,明确了文中运用 了哪些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分钟) 说明文语言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简洁,课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说“成熟的荔枝 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其中的“大多

2、数”是否有些啰嗦,可以去掉吗? (明确:当然不能去掉,因为段末提到荔枝还有淡红色,淡黄色的。 “大多 数”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第二大特点准确性。 ) 二研读文本,归纳小结:(10 分钟) 1.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内涵: 指说明语言表述的内容完全符合事实。 (幻灯) 2. 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独立思 考发言讨论) 3. 小结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外在表现:(出示幻灯并讲解) 确数:例:古代讲荔枝的书,现在知道的共有 13 种。 约数:(左右、大约、上下)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 , 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 19 克左右。限制词:(限定时间、地点、条件、程

3、度等) 例 1: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 13 种。 (限时间)例 2: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 (限地点) 例 3: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 1到 5,可贮藏 30 天左右。 (限条件)或然语气:(也许、可能) 例: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分析:比较“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 “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和“也许不 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三者传达信息的区别。 明确:这里的意思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定,发生的可能性有,但偏小。 ) 三迁移示例:(10 分钟) 1. 我们在阅读中要善于捕捉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高考中

4、就有许多 考题涉及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问题,请看幻灯示例: 附“幻灯”: (湖南卷)部分与整体的问题部分与整体的问题: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 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 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吗?(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 策。 (剖析)不符合。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 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而 B 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

5、风在内的所 有疑难杂症” ,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我们在阅读中要准确把 握范围限制词。 (福建巻)先期和后期的问题先期和后期的问题: (对应文段)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 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 便开始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 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来。 (试题)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吗?( )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 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剖析)不正确。原

6、文“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是在 “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 “在脉冲之后” 。在 C 项却将其理解成了“在人 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 ,这就犯了将“后期”误作为“先 期和后期”的错误。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限制时间的词。 (全国卷)未然与已然的问题未然与已然的问题: (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 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 胰岛素基因转入老鼠的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 植入患糖尿病的老鼠胰腺中,结果老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 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7、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吗?(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 组织。 (剖析)不正确。据原文, “把胰岛素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这项结果目 前只在“老鼠”体内得以实现,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 “还需要一段时间才 能变成现实” 。所以 A 项“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 的推断犯了把“未然”误为“已然”的错误。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已然和推测 的问题。 (湖北卷)客观与夸大的问题客观与夸大的问题:(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 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

8、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 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吗?( )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 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剖析)不正确。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做到的是“向任何方向运动” , 而 B 项却将其夸大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这就犯了夸大事实的错误。 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转述的准确性问题。 四迁移练习:(23 分钟) 1.独立完成练习卷上的说明文小阅读。 (13 分钟) 2.自由发言,讨论分析试题,突破难点。 (7 分钟) 3

9、.出示答案及简析:(3 分钟,见幻灯) 附幻灯: 1.试题如下: 2009 年 2 月 11 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一枚商用通信卫星“铱 33” ,与俄罗 斯一枚已经报废的军用卫星“宇宙 2251”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开发 史上首次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美国专家估计,卫星相撞将会产生至少数 千个太空碎片,这些碎片撞到国际太空站的风险不大,但可能会影响同一轨道 上的各国通讯和气象卫星,引发连环撞击事故 ,具有 20 年历史的哈勃望远镜 也岌岌可危。 负责研究轨道残骸的专家马特尼说,俄罗斯卫星首先失去控制,脱离原先 轨道,以每小时 4 万公里的速度,几乎 90 度垂直击中“铱 33”卫星,

10、破坏力 堪比 1 吨 TNT 炸药。美国太空总署(NASA)已监测到 500 至 600 个碎片,这些 碎片分成两团碎片云,有些只有 10 厘米大小,可能在太空存留数十年,甚至上 百年。此前,太空轨道上已有约 1.8 万件太空碎片。 美国太空总署(NASA)强调,撞击事件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 790 公里处, 而国际太空站的轨道距地面 354 公里左右,故事件对太空站和 3 名航天员威胁 “很小” ,比起国际太空站和大多数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受到的威胁可能更大 一些,因为哈勃望远镜自身没有驱动设备,无法调整轨道躲避太空中的“明枪 暗箭” 。 俄罗斯航天专家说,俄美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波及苏

11、联时期携带核 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带。这位专家介绍说, 这些卫星属于退役老化的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核反应堆,提供性能可靠, 使用寿命长、成本相对低的能源。 前不久,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出现平重故障,无法正常存储 观测数据并传回地球。美国宇航局打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处理设备的一个 备用系统,将对一个备件进行测试,并带上太空,但因 2 月 11 日的卫星相撞事 件,给准备前去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航天飞机制造了很多安全隐患,这项任 务有可能会无法如期进行。 太空如此之大,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通常都难觅其他卫星的踪影,为什么 两颗卫星还会撞在一起?有专家解释说

12、,卫星的妇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 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来自稀薄的大气层,也有的来自地球的不规则性。 “如果地球是个完整规则的球体,轨道不会发生变化,可是地球恰好是一 个不规则的椭球,这样,卫星受到的引力不是简单的线性,而是会发生变化的。 虽然变化缓慢,但是时间一长,变化积累的结果就是大大偏离原有轨道。 ”专家 称,虽然人类已经发射了 6000 多个航天器,但是在浩瀚的太空中,两颗卫星相 遇纯属“小概率事件” ,并不能因此得出“因为卫星过多导致相撞”的结论。 不过,有关专家称,只要有关方面密切监测碎片的方向和轨迹,采取措施, 实施变轨机动,还是可以躲开碎片的。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

13、一项是 A.发生在 2009 年 2 月 11 日的美国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废弃军用卫星相撞事件纯 属意外,这是迄今为止太空史上第一例完整的卫星相撞事件。 B.卫星撞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太空总署宣布已经监测到 500 到 600 个碎片,它 们和以前的约 1.8 万件太空垃圾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留。 C.因本次卫星撞击事件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 790 公里处,距国际太空站较远, 所以相撞产生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和航天员基本上不构成威胁。 D.此次两颗卫星相撞主要是因为地球的不规则性,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发生变 化从而导致轨道发生变化,并不是因为太空航天器太多而导致相撞。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卫星相撞

14、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一项是 A.美国的“铱 33”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 2251”卫星相撞击产生的碎片可能使 在同一轨道的各国卫星发生连环撞击,从而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B.处于两颗相撞卫星附近的哈勃望远镜因为没有驱动设备,无法调整轨道,导 致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正常存储、传回数据,情况岌岌可危。 C.太空垃圾给准备前去维修哈勃望远镜的航天飞机制造了很多安全隐患,因与 碎片发生撞击的可能性增大,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维修任务可能无法如期进行。D.前苏联已经老化的卫星,上面装有能够给卫星提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 成本低的能源的核反应堆,现在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的碎片带。 依据原文内容

15、,下列推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A.两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对国际空间影响不大,一是因为国际空间站与两星不同 轨,二是因为国际空间站可以变轨躲避。 B.具有 20 年历史的哈勃望远镜如果增加驱动设备,就有可能根据碎片的方向和 轨迹自我调整,从而成功避开太空中的碎片。 C.美国和俄罗斯两颗卫星相撞纯属“小概率”事件,只要有关方面密切监测碎 片的方向和轨迹,就可以避免连环相撞事件。 D.太空垃圾已经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隐患,它们不仅污染了宇宙空间,还是人 造卫星潜在的杀手,甚至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安全。 2.答案简析: 选 C。 (A 将范围扩大了,原文为“在轨卫星” 。B 变或然为必然,原文为“可 能在太空中存留

16、数十年,上百年。 ”D 将范围缩小了,原文为“受到各种因素的 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来自稀薄的大气层,也有的来自地球的不规则性。 ” ) 选 B。 (B 把先期误为后期,据原文,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发生在卫 星相撞之前。 ) 选 C。 (C 第一将条件范围缩小了,原文为“只要有关方面密切监测碎片的方 向和轨迹,采取措施,实施变轨机动”三个条件,而 C 项只有一个条件了;第 二变或然语气为肯定语气了,原文只是说“还是可以躲开碎片的” ,而 C 项变成了“就可以避免”的肯定语气了。 ) 教学构思: 基于“将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与高考相结合”的思想,我设计了这样一篇教 案。 也许它有些功利,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确发现,我们在高一高二时将说 明文教得太简单,学生学得太轻松,结果一到高三进行说明文的大规模练习时, 许多学生就不知所措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我们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是按教案机械地剖析了每 篇说明文的常规问题,比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而忽略了几个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