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7961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识通识 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 作者: 小学科学专家老师各位老师,我们前边跟大家一起分析了关于智能的年龄差异的问题,其实在现代,对我们来说,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智力的结构差异,在这其中,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理论,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近二十多年当中,实际上在世界教育领域引起的这种影响比较大,在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当中,把它称之为是对于课程改革起支撑作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他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在横向结构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它不是说单纯水平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是有不同的结构的差异的。他的理论在一九八三

2、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他出版的一本书叫智力的结构,后来在一九九九年的时候他又出了一本书是再建多元智能。这两本书对于他的理论的解释和阐述是非常清晰地,在这其中我想让大家对比一下一九八三年和一九九九年,这两个关于智能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从而也反映出来,他的这个理论对于智能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变化的。他在一九八三年的时候,他把智能定义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而在一九九九年的时候,他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我想让大家去注意的是什么呢,在这两次的定义当中,它有变和不变的,他不变

3、的大家看到,一个是文化背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还有一个是解决问题,这两个是没有变的。那就意味着什么,加德纳认为,智能或者智力在什么情况之下去表现的呢,是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表现的。那么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引申,世界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同的人去解决相同问题的方式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说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人就只有用这种方式解决的是最好的,可能多种解决的方式都很不错。所以他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人类的智能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不是说绝对的这种解决或者这种智能就好,那种解决那种智能就不好,所以多元是从这点引申出来

4、的。另外他刚才说到就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作品的能力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文化会制约或者是限制、影响一个人智能的发展的方向和可能达成的水平,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他对于不同的去创作出来的作品或解决问题的方式的重视程度和赞赏程度是不一样的。我记得在一本书,是美国的一个很有名的关于多元智能教学的学者写了一本书叫因材施教,这也是我前边课题当中给提出来的一个名字,因材施教。在那本书当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可能有些人听过,他说是一个学者,西方的学者,到亚马孙流域去考察,某一天他是坐船工的船,从河这岸到河那岸去,因为亚马孙河很宽,这只是一种假设的情景,那么这个学者就跟船工在那聊天,他就问这个

5、船工:“请问您是上过几年学啊,书读到什么样的程度啊?”那人说:“好像我也没有上过学,从小跟我爸爸在这划船,在船上,然后就接下他的班了,也没读过什么书,没上过什么学。”然后这个学者又接着问:“除了您这个地方,您还上过哪?”那个船工说:“我哪也没去过,我只在我这地方这么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没去过其他的地方。”然后这个学者就很感叹:“您这半辈子挺遗憾的,也没念过书,也没去过哪。”正说着,船行到了河中央,开始起风了,然后这个船工就问了一句,说:“亲爱的先生,我能问一下吗?您会游泳吗?”然后这个学者想了想,说:“我也不能说会游泳,游泳池里能游几下。”结果这个船工说了一句话:“亲爱的先生,那您这一辈子就遗憾

6、了。因为,马上这船可能就要被打翻了。”那么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咱们设想一下,是这个船工生来就不具备学习文化的能力吗?是那个学者生下来就学不会游泳吗?显然都不是,因为对于船工而言,他只要学会划船游泳,他在这个地方就能生存;对于那个学者,学会游泳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生存必备的技能,而去学习,掌握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在那个社会中他才能更好地生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中,他的智能可能会被影响,发展向不同的方向去,而且他达成的水平,因为我们说可能他具备某种能力,我们看有些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去墙上涂鸦,画来画去,然后就会被家长训斥,“你怎么到处乱画,你给我好

7、好的”,但是现在怎么着?家长就认为这个孩子在墙上画,是体现了他可能有这方面的才能,那干脆这样我在家里给他弄出一面墙来让他去画。那么也就意味着什么,我们大到社会的文化背景,小到我们的学校的教育背景,这种学校的文化背景和班级的背景,包括家庭环境背景的不同的话,我们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的方式、方向、水平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在你的班级文化当中,哪些孩子的哪些智力水平,可以得到继续的发展,可以得到提高,而哪些孩子的智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他没有机会发展,或者说他如果在这个环境当中,他去做了这件事情,他可能会被阻止或限制。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或家长说这样的话,“你有那

8、工夫别在那儿唱那歌,别在那儿听那谁谁的歌,你好好去背几个单词,或者写几道题去好不好”。按照加德纳的理论来说的话,你就在制约着或者限制他的音乐智能的发展,而要去发展他的语言和逻辑智能。当然,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在这个文化背景当中,为了让他能够去很好地适应文化背景的要求,他的哪些智能要达到相应的程度,但是要达到相应的程度,并不是说语言的智能只能通过语言来发展,他可能可以有其他的手段,而这种手段,这种环境的提供,恰恰也看到了在他的这个加德纳的定义当中咱们看到的,在一九九九年,他把智能称之为一种潜能,这种潜能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当我们给孩子或者给人提供适当的条件的时候,他到底可以做什么,会做什么,而不是只

9、看他现在会做什么和现在能做什么。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正好前两天我看一个韩国的电视剧,里边有一个镜头,就是有一个小的情景,当时那个首尔大开发的时候,他们缺少建房子的水泥和石子,结果有一个小孩,他就是在街头擦皮鞋的小孩,他发现下雨以后地很泥泞,然后有些车陷到泥里的时候,就用烧过的那个蜂窝煤,也就是炭灰,他撒在那儿,就能够让陷进去的车出来,能让那地变硬,就不至于陷进去了,然后这个孩子给那个建筑公司的会长提了个建议,说:“你看看如果石和沙子不够的话,能不能用这个旧炭灰去当那个砸地基的东西。”当时这个会长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是这样子呢?旧炭灰家家都有,有什么用啊。当然后来他由于经营的问题,缺少材料,不

10、能够继续生存的时候,他想起了这个孩子提的这个建议,然后他就把这个炭灰交给地质研究所的去研究,最好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替代泥和沙子的东西,作为这种建筑的打地基基本的加固的材料,是完全可以使用的。那么这个情节我想了以后,我就觉得和我们要讲的智能理论可以结合起来的,你眼前看到的煤灰可能只能是一堆废物而已,但是如果你换一种眼光,你提供一个新的环境条件和状态去看待它的话,你给它提供这种使用的可能性的话,那它就会变成有非常大的非常高的使用价值的一个东西。所以我想孩子的智力也是这样的,就是如果你以习以为常的眼光来看,他可能是无用的,甚至是你觉得他不值得你去花费精力培养或发展的,但是你换一种眼光去看,可能

11、他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你换一种眼光去看,你就会换一种条件支持他,从而让他的潜能能够去展现,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所以我们可以看一看,按照加德纳的理论,人的智能有八个方面,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或者叫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者。具体这八个智能,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相关的多元智能的书来去理解。那么现在确实是多元智能的书比较多,大家想要了解的话,会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去解释这八个内容,只是跟大家提示一下,在我们的学校当中,现在更过的关注的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对于其他的智能,我曾经问过很多老师,排在第三位的可能是身体运动智能。而其

12、他的智能是排在后边的,因为我们的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他在学业当中是需要借助语言,需要借助逻辑数学的思考来去赢得考试,而对于其他可能不考试的东西关注的就不够。但是按照多元智能的观点,智能,我想你怎么去看待它,在我们的学生身上,每一种智能都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如果你这么理解的话,智能在我们的眼中就会变样的。比如说有一本书,大家可以去看看,叫做落实多元智能的教与学策略,在那本书里面,它详细地把八个智能做了分析,同时告诉大家怎么去运用这些智能去教学,但是在他讲到身体运动智能的时候,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什么例子呢,他说是一个小孩,因为是美国的一个作者写的,他写的是美国的一个例子,但是可以给我们启示。他说

13、这个小孩上到小学六年级,但是他的语文成绩,也就是他的英语成绩,只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大家想一想这个成绩是很糟糕的。由于他的英语成绩很差,所以他的其他学科成绩相应的比较差,所以他是学校老师们重点关注的一个学生,而这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入他所谓的资源班去学习,他那个资源就是你语言不好,然后我去给你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别人上语文课,他也上语文课,但是他是单独去上,就这样上了五年下来,到了六年级,他也只相当于二年级的水平。但是到了六年级,一个新的老师接他这个班,这个老师就观察,发现这个孩子,身材很匀称,个子比同班的同学要高一些,是一个女孩子,就是比她同龄的女孩子都要高一些,然后走路姿势很优雅

14、,我想在咱们班上可能也有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很漂亮,走路姿势也很优美,但是学习成绩很糟糕。那么这个老师看到以后就问这个孩子:“你是不是学过舞蹈?”这个孩子说:“学过。”然后这个老师就给她提了一个建议,或者说布置了一个作业,说:“你回家试一试用跳舞的方式把 26 个字母跳出来。”这个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任务,然后回家去试,试完以后,第二天兴冲冲地跑来找老师,说:“老师,老师,我会跳,而且我大小写都会。”老师说:“那好吧,你给全班同学跳一下。”这个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从 A 到 Z把 26 个字母跳了一遍。大家想一想,原来同学也都知道她会跳舞,但是只是觉得“你会跳舞而已”。而且我们老师说因材施教,

15、就说这个孩子跳舞好,那好吧,那我就让她去跳舞,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蹈班,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她跳舞的时候再有自信,得到再多荣誉,可是回到班里面一说考试的时候,她还是垂头丧气,她仍然不能提高她的学习成绩,所谓因材施教不只是扬长而已,所以这个老师,当让这个孩子跳了一遍舞以后,大家想一想,同学看她的眼光和自己看自己的时候那种状态是发生很大变化的,因为同学们从她的舞蹈当中看到了原来文字可以如此优美,而她自己的自信建立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写文字,你们可以说文字,我可以跳文字。所以从那天开始,这个孩子,每天别人教作业本教作业,她就教一段舞蹈,上课来给同学跳一段舞,但是四个月以后她就不用跳舞了,因为所有

16、她跳过的东西,她就能够记下来,然后她去写下来,就是原来她看过的读过的她记不下来,但是现在看过的读过的当她跳一遍的时候她就能记下来,然后去写下来。一年以后她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了毕业考试,顺利地升入中学去学习,当然她成绩不会是那种最优秀的,那我们想,她五年补了半天,她只补到了二年级,但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能够把前边落下的补上了。那么这个老师所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是扬长促短,把这个看似只是一些特长的东西,用到了她的学习当中,所以我们说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或者我跟大家去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希望大家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就是孩子的每种智能都是一种学习方式,你要想办法,把这个优势的智能引导到他的学习当中的时候,就会变成促进他可能语言逻辑不足的时候,促进他这些智能的发展,从而达成更好的学业的进步,而不是限制他这些方面的发展,当你限制他这些方面的发展的时候,他那些短项并不能自然地变长。而是我们把这些长项介入她的短项学习当中去,使得他有一个机会运用他的畅想智能或者优势智能来学习,促进他落实智能的发展。所以我们说,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一些智慧的潜能,八个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