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6994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相信世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支配,人们常说的突然事件,其实也是有其因果支配,只是来得突然,未有心理及时间上的准备罢了。中日之间的战争既在日人的掌控之中,也出乎国人的意料之外。中国史学界一直把民国二十六年即 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认定为日人侵华的全面开始,所以民间上到八十岁的长者,下到两三岁学语顽童,都知道八年抗战。但日人学界却有中日十五年战争之说,从时间的差距中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日本人为何要侵华?其实日本人这一阴谋已酝酿百年之久,非一朝一夕之功。先取高丽,琉球、再图支那,是日人几百年来的既定国策。他们用几百年的时间去策划实施,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个人认为,日人侵华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要因

2、数。日本方面 必然性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处于环太平洋火 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 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 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 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另外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基于 以上原因,日本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大陆,以及廉价甚至是可以无偿夺取的资源, 而中国正符合他们的需求。日本侵占东北后,实行屠杀政策,把东北部分地区的中国 百姓全部屠杀,

3、然后从本国迁移了部分人口在这里生活。2、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军国主义传统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 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武士道密切相关。日 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 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 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 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武士道的形 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

4、士的思想和行 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 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 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 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 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 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 强悍尚武的特点。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等级,但武士道却被 日本统治者作为主导性的伦理

5、传统继承下来,用以向国民进行灌输,甚至将武士道精神渗 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的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 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 喝血的感觉。 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天皇制。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 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 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 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 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

6、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 起约束作用。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 义的发展义的发展促使日本踏上了军事立国的军国主义道路。从西方列强的情况看,资本主义的发 展必然带来对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而世界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和资本主义列 强在政治组织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使它们得以通过暴力 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要比欧美列强晚得多,国 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日本统治者普遍怀有急起直追的心理,加之其固有的嗜杀黩

7、武的武士 道传统和天皇制政体的影响,所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比欧美列强更多地借助于暴力性的 对外扩张。要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此,明治政府以军事立国为根本国策,竭力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最 后一个因素是西方法西斯主义传入日本西方法西斯主义传入日本,形成法西斯军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源 自欧洲的法西斯主义思潮也开始在日本萌芽。西方的法西斯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可以说 是一对异姓兄弟。经过日本民间法西斯鼻祖北一辉和另一名法西斯思想家大川周明的介绍 和鼓吹,法西斯主义思潮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军界迅速蔓延。由北一辉、大川周明提出的法 西斯思想

8、经军内法西斯加以补充,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法西斯思想体系,即:通过“天皇归 一”的忠君思想树立以天皇为绝对权威的“国体意识”;依靠军队进行“国家改造”,废 除政党政治,打击保守派统治人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通过实行国家总动员建立总体 战体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夺取远东霸权,完成“昭和维新”。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 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军部之手,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正式确立。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当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所爆发的经济危机的创伤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 由于日本为对外发动战争而加紧扩军备战,造成了通货膨胀、财政危机和人民生活的恶化, 又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来临。此时,“日本资本主

9、义把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求之 于不顾中国的抵抗而占据华北,然后建设日、满、华北经济圈,为此,竟不惜发动一场侵 略战争。”。日本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既是它企图称霸世界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 骤,也是它转嫁经济危机的直接的和必然的结果。因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社会 动荡。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这样结果只能选择战争。4、政治因数政治因数:日人要想征服世界,中国的战略地位就显的非常重要。如果有了中国 这个大宝库,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那么日人必定能称霸世界,所以这个战略 高地一定要拿下。后来日本敢对美国宣战,很大因数是他们认为基本上已经征服中国,所 以认为自己有本钱与洋人为

10、敌,所以他们一直打着从洋人手中解放亚洲人民旗号。这是他 们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好表露。从地缘政治来讲,拿下中国就等于拿下整个东北亚,同时为 征服世界夯下牢固基础。向北可取俄国和欧洲,西可进军印度和中亚,向南可控制整个大 洋。总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后来日本的整个战略部署也是按这个方针进行的。同时, 清朝末年的政治形势是多国列强染指中国,日本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中日甲午战 争”和“日俄战争”之后,其元气大伤,国民厌战争情绪严重,反战暴动不断。如:1918 年 8 月 3 日,抢米暴动(亦称米粮暴动、米骚动)首先在日本富山县爆发。1918 年日本国内通货膨胀,米价居高不下。同年 8 月因政府决

11、定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命,下令大量征集军粮,米商乘机哄抬米价,劳动群众愈加生活困难。8 月 3 日富山县中新川郡西水桥町的近 200 名家庭主妇举行示威,要求降低米价并冲进米店抢米,掀起反抗斗争。6 月,东、西水桥叮和滑川町千余居民以实力阻止大米外运,迫使町当局降低米价。经报刊报导后,影响强 烈。至 8 月 14 日舱米风潮波及名古屋、京都、大贩等大中城市。群众袭击米商,与前来镇压的军警搏斗,抢米暴动进入高潮。9 月 17 日抢米暴动平息,被捕者 2 万余,被起诉者 7708 人。但军阀寺内正毅内阁深受打击而垮台。日本当时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等情况,不太允许其再次扩大战争规模,因此,当时日

12、本进入温和派执政时期,但好景不长十多年后,随着 1932 年 5 月 15 日,日本首相犬养毅遭少壮派军人暗杀,数名海军少壮派军人冲进首相官邸,射杀犬养毅首相。不久,另一批人分别袭击牧野伸显内官邮、日本银行、政友会本部和东京都警察厅等处。入夜时分,农民组成的敢死队袭击东京附近的变电所。暴动发生后,东京都警察厅立即动员 15000 名警官,全面警戒,是为“五一五事件”。该事件的影响极广,最重要的结果是陆军的权力大增,结束了 8 年的政党内阁。从此日本内阁由主战派的军人长期把持着,为全面侵华打下了政治伏笔。5、历史因数历史因数:做为中国人,尤其是汉人不能不对中国文明史的两次倒退而感到惋惜,一次是蒙

13、古人,一次是满洲人对中华文明的颠覆。无论过去和现在一些出于政治目的的御用文人对元和清如何歌功颂德,但都不能掩盖其对中华古文化的迫害。以中华文化继承者自居的日人,感到征服中国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他们要比那些胡人更有资格入主中原。明朝中叶,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最著名的野心家)丰臣秀吉刚刚对日本诸岛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颇有醉翁之意的两次“侵朝战争”,虽然因明王朝的强大而遭重创,但却并非毫无所获,因为丰臣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所创出的战略意图被他的“孝子贤孙”们奉为经典征服朝鲜,而后以朝为跳板,征服中国。甚至数百年后的 20世纪初,日本主战派在其“侵华宣言书”即著名的“田中奏折”中

14、所“描绘”的“大陆战略”的中心战略也基本如此,所不同的仅仅是多了几个字“进而征服世界”罢了。19 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稍感强大,主战派的少壮军人们又把征“韩”搬上政事议程。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 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 3 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1894 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

15、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 7 月 25 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时隔多年以后的,“九一八事变”以及“七七事变”,只不过是上面的历史延续罢了。以上说明的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那么日本为什么有能力侵略中国?1、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点。日本早在 明治维新之前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但基本没有达到侵略企图,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日 本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其对外扩张,可谓心有余力不足;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对外扩张 几乎次次成功,主因就在于维新后的经济发展为其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仅以武器装

16、备为例,到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本已能够批量生产当时所有的先进重型武器,如坦克、 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作战飞机、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和军用通信设备,其性能也 与英美制武器相当,而当时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重武器基本依赖进 口。 所以,明治维新是日本之幸,而为中国之祸。邻国一次成功的改革,却给自己国 家的命运带来莫大的影响,这是许多中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这个血的事实提醒我们, 必须放眼看世界,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事务。 2、民族特性民族特性 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特性强化了日本的国力,也强化 了日本侵华的能力。 在推动和有利于日本侵华的种种因素当中,除了武士道、天皇制、 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经济发展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体现日本民族性格和民族文 化特性的东西,如团结、认真敬业、善于创造性摹仿和有危机意识等。日本因为强大起来 才可能发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而日本的强大是与这些民族特性分不开的。 (1)不搞不搞 内哄内哄 日本人并非没有内部矛盾,但他们不大搞内哄,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