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拒绝融化的冰(林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6930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拒绝融化的冰(林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没有拒绝融化的冰(林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没有拒绝融化的冰(林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没有拒绝融化的冰(林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拒绝融化的冰(林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没有拒绝融化的冰谈差生转化工作的思考常听同事们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懂事。也常常在媒体上看到,有人说这一代人 是喝了三聚氰胺和地沟油长大的,脑袋都锈蚀了。差生多,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也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无论是从传统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性教育角度,还是从一个人民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角度,我 想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这些“差生”完成转化,既要有思想观念的转变,还要求实际行动的转变, 才能真正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要相信世上没有天生的“差生” 。我们要了解所谓“差生”的来源。除了脑残弱智者外,没有 人与生俱来就是差劲的,也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永远是个傻瓜。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深

2、入了解这些学生 “沦落”为差生的各种原因:学力不够?家庭负担沉重,无法安心就学?缺乏管教,无心学习?社会太 复杂,影响了学习?抑或是我们强加给他们“差生”的称号,使他们更加自暴自弃了?而我认为学 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点和缺乏自信心,应该是最主要的两大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往 今来凡是成功者,都是专心致志地从事和研究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例如爱因斯坦、牛顿、比 尔盖茨。那么,我们每个老师也需要从改造自我做起,从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兴趣点做起,让课堂 生动、活跃、精彩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和别人交流、探讨,学会阅读、倾听、交流和思考,自然就能激 发兴趣,培养乐学、好学的精神。孔子提倡的“

3、因材施教” ,就是从不同层面去了解学生,引导思维,启 迪智慧。对于那些明显缺乏自信的学生,就需要我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多听一听他们的心里话,有时甚 至可以使用“逼迫法” ,强迫学生开口说话,就算是当他在路上遇见你或者他人时,能够主动打个招呼问 个好,那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成果,就是为他逐步树立自信心的过程。我认为,当前有许多老师都实行 了课前讲故事、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训练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学和训练能力的活动, 但是往往没有几个人能坚持到最后,或者是真正地让学生得到锻炼。原因何在?就是教师没有及时地启 发、引导和分析、总结,使得学生在语文活动的过程中,既无目标又无肯定鼓励,盲目而又

4、缺乏信心。 还有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是对学生的一次极好的启智和锻炼思维的机会,所以问题要设计地 有层次、多样化,提问时多以启发、引导为主,多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到简单的讨论和回答中,对教学重 点和难点问题采用分解法,化整为零,用几个更为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由简入深,学会思考与交流, 能够在课堂上从容地回答,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建立起曾经失去过的自信心,那么,我们的 课堂就不会再有什么“差生”了。在作文教学中亦是如此。记得初一年的学生刚进学校时,要让他们在 规定时间内(通常是两节课)完成一篇 500 字以上的作文,能够按照要求做到的,没有几人。于是我想 了一个办法化繁为简,化篇为段,

5、化段为句。教会学生从最简单的写起,不与学生计较字数长短和 文采结构,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动笔写点生活中的事和身边的人,让他们看到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原来 我也会写文章啊! 第二,减少作业,减少考试,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自然就不会有“差生”出现。我们提倡快乐学 习,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不要总是采用填压的方式,以为多做作业、多背课文,就 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做,也许可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他们的整体素质却被无情地扫荡。只有 彻底告别“背多分”时代,才可能解救学生于“题山文海”的煎熬之中。但是,学习也不是什么作业都 不做,一个人不可能无所事事就可以有巨大的成就。有时候可以改进作业的内容,

6、如:社会调查与实践、 口语交际、题联作画、时事评论等,找多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人、事、物,让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结合在 一起,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有时候也可以问问学生自己喜欢完成什么样的作业,或者自己设计适合于 本身的作业。当每个人都把身上的包袱甩掉了,他就会把学习和做作业看成是一项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他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等自然也就不差。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国的教育还是要向国外 学习的。国外许多国家都有一所华德福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建设有自己的小农场,学生的作业就是在老 师的带领下精耕细作,感受四季不同的颜色、温度、生命起落,即使下雨,也要穿着雨衣出门,体验不 同的自然风貌。教室里不仅

7、有黑板,还有厨具和餐具,书桌既是用来学习的,也可以当成工具台使用; 检测成绩的方法就是观察劳动中的表现和检验劳动果实的状况。这样,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养成和自然一起律动的的生活规律,作业在他们的眼里就不是繁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劳动、一种生活的体验和成长的 积累。以自然为师,孩子们不仅牢固掌握分数、度量、面积等包含多种学科的知识,还学会好奇与自信 地与自然互动,所以这些年“华德福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兴趣,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为“世界优质学校教育推广的典范” ,原因就在于这种教与学都是“活”的,是不受作业和考试束 缚的社会性、实用性的过程,兼顾身、心、灵,为社会培养的是完整的人。 第

8、三,要把家长当成学生来教,扩大教育的内涵。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有些人还没学会认识社 会,就稀里糊涂地当了爸爸妈妈,正好印验了那句老话:“只会生,不会教” ,这也是造成许多“差生” 的客观原因。许多家长自身的素质一般,自从当了“差生”的父母,他们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 质疑,他们的面子问题就成为各种尖锐矛盾的导火索,这时,孩子自然也就成了父母对抗外界批评、甚 至嘲讽时的牺牲品、替罪羊。想想看,在一个人的孩童时代,犯错总是难免的,家长如果只会厉声责骂, 通常达不成“管教”目的。孩子们也许只是想到“忍忍吧,挨过这顿骂就没事了” ,却不会为自己的过错 承担责任和深刻反思,那么,面对责骂和批评,甚

9、至家庭暴力,孩子除了痛苦的接受,也只有在内心中 的默默反抗了,这样的话,教育还能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做为老师,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放下高 高在上的架子,多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要把不懂事家长也当成学生,给他们上几堂社会课、生活 课和思想道德课,让他们明白培养孩子成才的艰巨性和责任意识。对那些顽固不化的家长,更多地通过 交流、沟通,甚至严厉的批评,逐步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其明白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榜样作用; 对于面子比性命还重要的家长,在他们面前千万不根一味地批评学生,不要再让年轻的父母无地自容, 要抓住家长们除了十分看重面子外,他们也“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心理,耐心引导教育,用许多

10、贫 困家庭照样培养出杰出子女的例子来下一剂猛药,同样可以治愈他们“差生制造机”的顽疾病症。我见 过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不服从“命令”而苦恼,有一次开家长会时,我就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故事:加拿 大有个名叫杰西卡的母亲,因为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于是她就想了一个办法:“罢工”一周,直到孩子 屈服。罢工期间,母亲只负责洗衣做饭,但不再收拾屋子,哪怕桌子上的牛奶渐渐馊掉,一堆脏盘子没 人洗不管孩子如何抱怨,她都不为所动,直到孩子再也受不了,终于愿意帮忙做家务。其实,许多 孩子恃宠而骄,是因为他们对家长家长的过分依赖,家长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才能教会孩子“责无旁 贷”的道理。后来,有些家长很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

11、现在他们能够让孩子听话和服从了,他们也在实 践中找到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了。当我把家长当成孩子一样去教的时候,内心之中也是充满无快乐和 满足。 (罗素说:“父母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 ” ) 第四,教师的自我改造也是相当重要的。 “差生”问题就如同生活和工作中时常会遇到的困难一样, 当地有句俗话“研究胜于蛮干” ,多研究些方法,多请教些技巧, “差生”的转化就只在于瞬息之间。教 师要学会吐故纳新,要善于学习和接受新鲜的事物。我发现大部分的不爱上语文课,尤其是女老师和老 教师的课,他们不爱上。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女老师太唠叨,老教师太死板。他们喜欢年轻、有活力、 能理解和接受他

12、们的新思维的年轻男老师。有时候在课堂上和学生用当下流行的新词新语交流、跟学生 谈谈明星偶象,让偶象成为他们的榜样,这样的课堂才可能吸引学生,才可能唤醒沉睡的灵魂,指引他 们明白学习也是关注生活、关注明星、关注自我修养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死读书、读死书” ,让他们 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当老师不可能一尘不变, “变则通”的道理应该人人都知道,为了改变课堂 气氛,我只有改变教学风格,我要求自己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备课工作就如同上战 场前的“后马未动,粮草先行” ,研究书本、研究习题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研究学生、研究方法;当老 师也不是做和尚,不必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

13、想,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有为人师的幸 福感和理解当学生的不幸,要“既来之,则安之” ,尽人事听天命,努力改变命运。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 中,我也难免遇到过许多困难,每一次困难来临时,我也都曾经想到过放弃,想到过退出这个教师队伍。 然而,每一次都是学生或者家长的一个电话、一句关心和慰勉,让我又重新感受到“为人师表”的重要 性和自豪感。我常常这样想:一个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但一个教师的一生决不是属于一个人的,他 (她)应该是全社会的。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也要改变生命的宽度。当我们在生活面前表现的 不尽如人意时,学生也不曾放弃过对我们的关心和崇敬,那么,当我们遇到那些和我们一样暂时遇到伯 “差生” ,也就不应该选择逃避,选择抛弃他们。而是要积极面对,想方设法地关心这些差生,帮助差生, 转变差生。那么,又该如何能够做到这一切呢?仅凭我们现有的能力和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一定有难度。 “活到老,学到老” ,书本上的知识和学校里曾经获得的感受,已经无法适从时代的变迁了,只有 加强学习,加强业务素养的提升与锻炼,放下架子,放下固执的思想,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工作、思 考人生,才能实现大胆地跨越,做一个真正的指路人。 (英国心理学家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主观臆断往往会引导他们走向错误的系统认知。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