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983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社会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自己收藏的觉得很有用故上传到百度与大家一起分享!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学分: 3 总学时:48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学“是社会工作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它的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本课程也对国际上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有简明的介绍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指导各项工

2、作帮助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学习社会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的功能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

3、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理解文化的涵义、分类、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教学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涵义;社会的类型;社会的特点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第三节 文化文化的涵义与分类;文化的特性;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理解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什么是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社会化的实施机构;基本社会化;继续社

4、会化与再社会化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个性及其形成;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个性与民族性第四章 社会互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社会角色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的类型;社会互动的意义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第三节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及其类型;社会角色的扮演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群体及其类型、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理解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社会群体的涵义与

5、特征;社会群体的类型;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原因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维持;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及其变化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家庭的涵义与类型;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家庭的变迁第六章 社会组织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解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社会组织的类型与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结构第二节 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组织的目标的涵义与功能;组织的运行;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家长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社会科学的管理理论;

6、组织文化;组织管理中的参与;中国的单位组织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分化与阶级、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理解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以及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社会分化;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等级、身份与种姓第二节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涵义与特点;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社会分层的功能第三节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社会流动的模式;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 社区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的概念与构成、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以及城市化理解社区研究、城乡关系以及我国的城市

7、化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区概述社区的概念与构成;社区的类型;社区研究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城乡关系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城市化第九章 社会制度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类型、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理解制度化与制度变迁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类型社会制度的涵义;社会制度的特征;社会制度的类型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制度的体系;社会制度的功能第三节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制度化;制度变迁;我国的体制改革第十章 社会问题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8、的一般特征、社会问题的认定理解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以及人口问题、劳动就业问题、贫困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社会问题的认定;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第二节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实质;人口理论;中国人口问题;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途径第三节 劳动就业问题劳动就业的概念与类型;失业及其成因;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第四节 贫困问题贫困的界定与类型;关于贫困的理论;我国的贫困问题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社会控制的方式理解越轨行为及其控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社会控制的类型;社会控制

9、的功能;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式习俗、道德和宗教;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越轨行为及其类型;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变迁及其类型、社会规划理解社会变迁的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变迁及其类型社会变迁的涵义;社会变迁的类型;社会变迁的因素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社会进化论;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冲突论的社会变迁观;吉登斯的社会变迁理论第三节 社会规划人类理性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社会规划及其类型;社会指标体系第十三章 社会的现代化教学

10、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涵义、内容与特征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第一节 现代化的涵义、内容与特征现代化的涵义;现代化的内容;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模式;工业社会理论模式;理性化理论模式;吉登斯的多维现代性理论模式;哈贝马斯的系统生活世界两层次现代化理论模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点;社会趋同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对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论述;中国的现代化第四节 后工业时代与现代化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拉什的去组织化的资本主

11、义;西方社会的后现代化;消费社会论第十四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第二节 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研究题目的选择与确定;提出研究假设;概念与课题的操作化;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准备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调查资料的整理;资料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 容学 时备 注1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32第二章

12、社会及其构成33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34第四章 社会互动35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36第六章 社会组织37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38第八章 社区39第九章 社会制度310第十章 社会问题311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312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313第十三章 社会的现代化614第十四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6合 计48四、其它1.先修课程:无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在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知识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让学生融会贯通并自觉联系实际加强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同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 30% 期末考试 70%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主要参考书:(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2)袁方社会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 年制订者:钱雪飞审核者:姜德琪法政 学院 社会学 教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