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81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青灵 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摘要 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皆借鉴民间俗文化因素,大胆 创新,开创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吴昌硕大写意花卉在赋色上达到极致;白 石老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绘画的题材范围,使中国画艺术深入 到俗事俗物之中,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 赋色 ;大写意花卉 ; 红花墨叶 ; 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王青灵(1978.5)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论。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07 级研究生 2 号 111 室。 475001。13937822746,.所谓“雅俗共赏” ,实则为雅者赏其雅,俗者赏其俗。雅俗之别,即为文化

2、 品味之别。 “雅”即“阳春白雪”类型,属文人雅士之品味,是中国文化主流群 体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体现。那么与“雅”相对的“俗”即“大众化的” 、 “趣味 不高的”意味,是民间或者说大众文化,也即“下里巴人”类型。在艺术中, “俗”文化最突出的表现:一是用色鲜艳亮丽,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二是 选材主要着重于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便于接受、理解的事物。随着时代及社 会阶层的嬗变,在近、现代社会里,艺术更为广大社会阶层所接受、喜好。这 种具有乡土气息的“俗”态文化,在吴昌硕和齐白石的艺术中亦有明显体现, 且各具艺术特色。一、援“俗”入雅 , 绘事倍增艳亮“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既无绘画矣。 ”

3、1( p36)对于中国绘 画用色, 周礼考工记又云:“设色之工,画缋钟筐幌。画缋之事,杂五色, 青与白相次,赤与黑相次,玄与黄相次” ,这些色彩的配置是以实用基础,并具 有装饰效用的。这种具有装饰效用的色彩观念,在民间绘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亦如民间俗语:“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 ,这“新鲜”就是我们俗文化的色彩 观念,一般而言,多着眼于大众的视觉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常用黑、白、红、 绿、黄、紫、蓝、橙等对比强烈、鲜明的色彩组织画面,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这在实践中也形成了极具趣味的色彩配置口诀,如“紫是骨头绿是 筋,配上红黄色更新” (这是杨家埠画师在长期的年画创作中总结出的一条基本

4、 配色规律) ,还有“红红绿绿,图个吉利” 、 “红配绿,看不够。 ” 、 “红间黄, 喜煞娘。 ” “粉笼黄,胜增光。 ”等,这些绚烂的色彩使画面表现出吉祥、喜庆、 欢快的画面效果。 这种“俗”态的色彩趣味在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中体 现得也较为明显,且极具时代艺术气息和文化价值,也正是二者的创新之举, 使画坛色彩倍增艳亮。 宋元时期,文人画成为时代主流。传统画家长于用墨拙于赋色,认为墨到而五 色具,所以,色彩则被置于低谷。清中期以来,随着社会阶层及人们审美趣味 的改变,文人写意画派在乾嘉以后,势力大盛,尽没骨派精致之极,渐流于放 逸,并形成因循守旧、寂寥的画坛风气。直至陈淳、陈洪绶,色彩

5、在写意画中 得到重视。 “海派”崛起,一改传统绘画之色彩观,大胆吸收民间绘画之绚烂用 色,于是,丹青整个艳亮。 “海派”吴昌硕的大写意花卉以艳丽的色彩和浑厚的 金石意味立足画坛。其“意义不仅在于它的重大影响(当时是居画坛首位的) ,2更在于他彻底地冲击了正统的萎靡画风,改变了一代画史,他是里程碑式的画 家。 ”2 (p56)吴昌硕“开创了 20 世纪气势磅礴艺术的新境界,自吴昌硕始,中国 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3 (p45) 。他把民间艳丽用色发挥到极致,其艺术体 现出浓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 吴昌硕尤善大写意花卉,常取材梅、兰、竹、菊、松树、荷花、水仙、桃、 牡丹、紫藤及其他花卉、蔬果。

6、采用鲜艳的西洋色彩,有时大胆地以红色入画, 有时置入浓重的绿、黄及焦墨,常以红、黄、绿诸色调入赭墨,在对比中求和 谐。这种色彩趣味谙合市民阶层的视觉趣味,加上其浑厚的笔墨功底,作品在 绚烂之极尤显金石韵味。如桃实图 ,画中桃枝从右角向左下凌空下垂,枝上 桃实累累,桃色鲜丽,香气宜人。叶之俯仰有致,枝之穿插有别,笔意苍茫浑 厚。行书直款:“灼灼桃之花,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如斗,乙卯 秋吴昌硕。 ”并在左上角添“曼倩移来”这一点睛之笔,并署“老缶” 。 岁朝景 物图是吴昌硕 60 岁以后的画作,画中置象征吉祥意味的一瓶梅花,一盆佛手, 一枝石榴,两个柿子及一块太湖石。此画用色极为艳丽,以

7、古籀之法写出,典 雅凝重。吴昌硕尤其喜爱梅花,曾以“写梅取有出世姿,写菊取有傲霜骨。 ”以 梅自喻。在一帧画梅题记中云:“为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专为春。 ”在题 沈公周书来索画梅诗序:“近人画梅,多师冬心,松壶。予与两家笔,不相 近,以作篆之笔写之,师造化也”4 (p106) 其执歪扁法作画,作枝圈花。缶庐 先生常说:“作画不可太着急于色相间” ,此也即陈斋墨梅诗所说:“意足不求 颜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5 (p22)为栖霞岭头陀画梅画红梅效法罗聘,认为 画红梅必须水分色彩合度,力求色彩在红紫相间,于合度中求变化,方能画出 梅之性情,以别桃李,其墨干红梅有“凤髓”6 (p106)之美称。吴

8、所画的菊以黄 色最多,墨菊次之,有时也画红菊,其挥洒菊花巨幛,五色杂陈,分外妖娆。 他扫梅写菊主要是为了寄托自己廉洁谦虚、清高脱俗、坚忍不拔、刚正不阿的 品行。昌硕画中红色,无论牡丹、雁来红、秋菊、丹荔等,皆喜用西洋红,并 添加胭脂,画面颜色怒放,艳丽夺目,色泽浑厚,极具生命本色,正所谓“莽 泼胭脂”7 (p245),也正体现了“设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 色之极境。 ”8 (p79)也喜用鲜艳浓丽的对比色彩,画红蔷薇映绿芭蕉,或以芭 蕉衬枇杷,或凤仙并置枇杷。晚年喜欢牡丹,将白玉兰与牡丹并置,洁白的玉 兰更映衬出牡丹浓艳的富贵之气。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如玉堂富贵图荷花、 水仙、芙

9、蓉等,可谓有异曲之妙。其绘画墨色无论干、湿、浓、淡,均表现得 当适易,正如麓台夫子(司农)尝论设色画云:“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 色中有墨,墨中有色。 ”9 (p11)吴昌硕用墨浓淡干湿适宜,赋色华彩妍媚,于厚 古中传达神韵,于鲜丽中放出精神,尤显其绘画之独创价值。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对齐白石影响很大,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是吸收各家之长, 尤其是吸收吴昌硕的艺术为最。 “齐白石晚年的炉火纯青之作,在许多方面都与 传统的精华不无相通之处,特别与吴昌硕的艺术更显得情亲意密。 ”10 (p37)可 以看出白石老人在赋色上沿袭吴昌硕一路风格的。白石对鲜艳颜色的喜爱,还 得助于民间艺术的陶冶。他早年从事民间

10、木雕、画衣冠像和工笔花鸟,这些都 强调用色的热烈、鲜艳。白石用艳色,很注意水份的把握即透明,又沉着。 其以单纯浓丽的设色与深重的墨色相映照,浓重的墨色与极具韵致的线彼此映 衬,独创“红花墨叶”派,意味醇厚,其所画荷花、茨菰、紫藤等皆体现明快、 欢畅之味,颇具民间装饰意趣。一扫时人靡弱画风。二、撷“俗”入画,丹青写照万物3民间绘画题材多选用含吉祥、祈福等具有美好祝愿意味的物象,一般多以 象征、谐音、比喻等形式来传达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求、向往。如“春花三杰”、 “香花三元” 、 “岁寒三友” 、 “四君子”及“喜梅报春” 、 “松鹤长春”等等。 这种反应民间意理功趣的题材在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画作中也

11、有较多体现。在吴 昌硕画作中如桃实图 、 岁朝清供图 、 瑞花呈祥图 、 秋菊石榴图 、 玉 堂富贵图等;齐白石此类题材的作品如丰年 、 桃实图 、 寿桃 、 富贵 坚图 、 延年 、 祖国颂 、 万年青 、 荷花鸳鸯 、 石榴 、 清白家风 、 菊花 松鹰 、 红梅等。也正是齐白石的出现,中国画的视野才真正立足 于民间,开始全面地采撷“俗趣俗味” 。郎紹君在守护与拓进 20 世纪中国画 谈丛 中评曰:“齐白石的主要启示是以文人绘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 ,实 行雅俗结合 ,能赋予中国画以新的生命。 ”的确,与吴昌硕相比,他大大扩展 了中国画的选材范围。他对少儿时具有童真乐趣的鱼虾、鸡、蟹、青蛙、

12、猫咪、 草虫等皆为之写照,劳动生活用具如钉耙、鐝头、筐篓、柴筢、瓦罐、称砣、 算盘、砚台、茶具、灯等等皆收入画中,甚至老百姓不喜欢的老鼠、蚊子等也 置于绘事之内。他还在一幅柴筢上题字曰:“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 之物器,一一画之”11 (p57)正所谓“丹青素来万物中” 也正如他在自写的小 传中所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12 (p33)但其取材并不是任意的,未曾 见过,从不大胆绘入。 齐白石一直保持农民的情愫,善于观察、体现生活。其绘画俗称有三绝: 虾、鸡、蟹。作品比如山溪游虾 、 翠鸟游虾 、 群蟹 、 篓蟹图 、 稻草 稚鸡 、 竹鸡蝴蝶 、 蟹等。老人尝说:“作画当以能得自然

13、之精神为上” 。 他在观照自然的基础上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 。画虾,最得虾之神情、质 趣。老人又说:“吾画虾几十年始得其神” 。老人对虾写生了七、八年,认为画 虾最难得是头胸部分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这一笔创造是最成功的,这一笔不 但加重了虾的重量,并且也表现了白虾的躯干透明。老人 70 岁画虾趋于定型, 80 岁以后所画虾,才真正纯熟传神。六十岁画蟹定型,80 岁后笔意更加精简。 老人画鸡用笔从圆点法至圆点平涂在至平涂,方得鸡之神韵。用老人自己的话 说:“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 ”13 (p67)明人袁宏道 云:“世人所难者惟趣” ,白石老人不仅绘画题材择取广泛,且

14、题诗皆具有童真、 童趣,如南瓜.题诗:“此瓜北人称为倭瓜,丰年可做采食,饥年可做米粮, 春来勿忘下种。 ” 棉花题诗:“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 小鱼丝瓜中: “小鱼煮丝瓜,只有农家谙此味。 ” 老鼠偷油中题款相当有趣:“昨夜床前 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哪能供得鼠子饱。值有猫儿悄悄 来,已经油尽灯枯了”还有小鱼都来 、 莲蓬蜻蜓 、 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等,画里画外可谓皆有“意中有意,味外有味” 。三、寓新求变,俗缘塑造画缋巨擘我们常说:“时局造英雄” ,社会因素是成就艺术家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 决定艺术家艺术选择趋向的重要因素。在诸多的社会因素中,艺术接受者、赞 助人的审

15、美品位,艺术家自身的生活阅历,艺术家成就自身价值的动机及实践 此动机的努力程度等等都决定着艺术家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吴 昌硕和齐白石这两位艺术巨擘来讲,也正是这些社会俗缘造就了他们。 首先,对于艺术接受群体来讲,适应接受者、赞助者的审美趣味也是艺术家 艺术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1905 年科举制的废除,士大夫阶层解体、消亡。4这就迫使许多文人转而以买画求生计。此际,绘画的接受群体已经不仅是传统 绘画的权宦、富商阶层,而是进一步扩大为社会各阶层,更多的是普通的市民 大众。其文化品味与同期社会精英主流迥异,是世俗化的,带有商业经济色彩 的平民化品味。对于新时代绘画怎样适合大众的审美角

16、色,怎样进入俗事阶层 是绘画的一大创新举措,也是适应书画市场赢得生存的有效方法。这样就要求 画家既要借鉴传统文化之精髓又要吸收民间艺术之绚烂,达到通俗畅销、雅俗 共赏。这种适应性从海派的从艺宗旨:“需要大家喜欢看,还要禁得起看”14 (p188)也可以看出。 “海派”之吴昌硕在张孟皋、张熊、赵之谦、任伯年等的影 响下,进一步援引民间审美色彩入主绘画,创造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语言, 把绘画进一步世俗化,形成出大写意花卉绘画风格,把中国画赋色功能发挥到 致极,使绘事倍增艳亮。这样, “扬州八怪” 、 “海派”的新风格,是绘画由桌面 案头走向民间,走向“雅俗共赏” 、 “通俗化”方向的转机,而齐白石的绘画创 新,则是他自主地以其自身对自然的关照,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求新求变的 执着探索,应合了新时期社会艺术为大众服务,艺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