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782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摘要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根本要求。企业只有重视“科教兴企” 、 “文化兴企”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发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力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从重视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

2、、制度等开始转为重视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组织行为的整体性,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及地域、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中的文化,在浅层面,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其深层次代表着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对企业发展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使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科学,自 80 年代初提出后,越来越引起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成为企业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的内在要求。面对 21 世纪市场竞争的新挑战,唯有大力开发企业文化力,企业才能

3、够求生存,图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根本要求企业只有重视“科教兴企” 、 “文化兴企”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发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1. 大力培育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出现,比如股份制、连锁店、兼并重组、企业托管等多种形式。这些企业的运作仅仅靠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文化、精神、道德纽带与产权、物质、利益纽带相

4、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相辅相成,互得益彰。文化、精神、道德上的纽带起着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粘合力的作用。统一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就会变成全体员工的精神动力,并能动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所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是开发企业文化力应该重视的最基本的方面。2. 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近年来,在国际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界,提出了“形象营销” 、 “形象制胜”的概念,提出形象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较量的一个焦点。有人还提出一个公式: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所以,企业形象塑造,CI 设计,成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企业在引入 CI设计,进行企业形象塑造

5、时,既要注重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又要重视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的制定,使企业“形”与“神”兼备,外在形象与内在理念同一。3. 重视商业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商业文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和商业环境文化。这其中,要特别重视企业的商品文化,树立精品意识。商品从构思、设计、造型、款式、装潢、包装、商标,广告等方面,都代表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示出一定的文明水平。任何品牌好、价值高的商品,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商品的文化含量越高、文化附加值越大,它的辐射能力就越强。因此,应重视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与文化特色,使商品具有文化个性。这样的商品才

6、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还要重视企业的营销文化,以消费者为中心,贴近人的心理需要、精神气质、审美趣味,开展具有文化风格的商品促销活动,对消费者发挥商品文化潜移默化的感召力,使产品占领市场。4. 认真抓好教育和培训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也在不断优化,这就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保持生产工艺流程的最佳状态,最大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名牌产品。因此,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责任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大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就是企业文化力开发方面的一项重二、企业

7、文化应具有的特点1. 具有“和谐社会”的社会导向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对企业而言,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企业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避免畸形发展和走极端,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求企业的改革主要侧重7-效率优先。效率优先意味着竞争和发展。而一定的差距有利于激励竞争,过分讲求平等和均衡,就容易失去活力。第三,要求企业变简单的物质福利为以精神心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变被动管理为职工群众的自我配合管理;变单纯的以

8、行政、经济手段的管理为经济、法律、文化约束的综合管理。第四,要求企业进一步发挥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求企业创造利润,还要求企业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转型对职工、合作伙伴、自然环境、社会负责。2. “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把经济活动中最有能动性的人放在重要位置,在企业文化中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人的管理、人的塑造。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产生弥补了传统企业管理的不足,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更加有效。这是因为通过企、文化建设使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具有主动性,这无疑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有序、健康的进行。人本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旨和主旋

9、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价值观不光强调充分重视人、尊重人,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能力” ,重视“人的能力”培养、开发和利用,即由人本逐渐扩展为人的能力本位” ,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挥。3. 塑造真正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是靠人实现的,其中企业家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厉以宁认为:知识是有保鲜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培养一批企业家,企业家要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企业的成败与发展,与企业家的作用即企业家精神的实现密切关联。而企业文化以及体现在企业产品中的文化,往往表现出企业家对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理念。可见,企业家及其个人的文化价值标准,在企业的经营

10、管理、资源配置决策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作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个人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体现。因此,企业文化转型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的主要经营领导。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特有的奋发精神、冒险精神、民主精神和求实精神,改革的意识和胆识,使己有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管理者要能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来体现管理艺术的水平,为了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建立起正确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变迁技术决定论”代表威廉?奥本格用“文化迟滞”的概念,说明了组织文化在应对组织结构变迁和环境变迁时的“滞后效应” 1。在一定的意义上,面对迅速变化的日益复杂的结构和环境,文化显示了某种程度的“惰性” ,对促进企业的创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2。企业变革、文化转型,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制作、消化领会,才能把它吸收进自己的文化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参考文献:1 刘豪兴徐河(主编):社会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斯蒂芬?P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